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7日上午,上海的一家咖啡店内传来争吵的声音。

两名店员在柜台后不停地忙碌,一边应付点单,一边手忙脚乱地出餐,还要忙着做手磨咖啡。一名顾客似乎是等得不耐烦了,走上前强调:“我还有五分钟就要迟到了。”

“那我给您退单吧。”

“你们就是这样对待顾客的吗?”

顾客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另一名店员站出来努力打圆场:“很快的,请再等一下。”但安抚无效。

“给我加塞,不然投诉你。”顾客好像是下了最后通牒。

这句话如同引线,瞬间点燃了咖啡师的怒火。她接了一杯咖啡粉,一边大喊着“你投诉啊”,一边抬手把咖啡粉猛泼到正在叫骂的顾客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小小的咖啡店被各种嘈杂的声音充斥。同事的劝阻、顾客的怒喊、咖啡师一声比一声高亢的“你投诉啊”,昭示此处即将陷入更为混乱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监控记录下了极其相似的另一幕。

一位顾客因为要赶飞机,着急要咖啡。

但咖啡师一时忙不过来,顾客不断催促,咖啡师刚开始还好声好气在道歉,很客气地询问客服:“是否要给您退单?”

但顾客依然不断提高自己的音量,最后掏出手机怼着咖啡师的脸拍摄,还一遍又一遍地问他的名字。气势咄咄逼人。

店员也从一开始的:“请您再等一下,真的不好意思”转而破口大骂:“等不了就滚!”直接从柜台后钻出来,直奔顾客,抢夺她的手机,还一连输出了好几个耳光。

顾客最后报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件事同样发生在上海的Manner咖啡店内,同样是顾客催促致使店员破防,引发冲突。

如果是以前,这两位咖啡店店员此刻估计已经被千夫所指;然而这一次,舆论似乎大多都站在了店员这一边。

图|Porapak Apichodilo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起极为相似的事故都发生在manner。

2015年,manner还只是上海一家拥有狭窄铺面的普通咖啡店。

创始人韩玉龙曾在上海的德国知名精品咖啡店Café del Volcán 做过烘焙师。

在摸索清咖啡品质和市场需求后,他与妻子在繁华的上海街道支起橱窗,打造起“快餐式”咖啡。

只需10-25元就能获得一杯咖啡,如果消费者自带杯子,还能再减5元。这在当时普遍30元一杯咖啡的市场里,短时间内就脱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价格便宜,manner追求的却没放弃品质。韩玉龙对咖啡质量的把控非常严格。

在创立manner的初期,他亲自烘焙咖啡豆,把关咖啡品质。

哪怕到后期规模已经扩大,他和妻子也还是专注咖啡的研发,争取让味道更醇厚、单杯咖啡的味道更具独特性。

他曾经表示:哪怕我们的顾客自带杯来只点一杯拿铁,哪怕外卖需要给杯子盖上盖子,我们的每一杯拿铁,也都是要有拉花的。

而直到现在,manner使用的也还是半自动咖啡机,而不是全自动。

这意味着manner不像其他一些咖啡品牌,能直接用杯子接磨好的浓缩咖啡。

全自动咖啡机只需按下按钮等待咖啡制作完成,而半自动咖啡机需要咖啡师手动磨豆、填压、萃取。因此,半自动咖啡机做出来的咖啡更加个性化,口感更浓郁。

当然,对咖啡师的专业要求性也更高。

所以,manner的咖啡师,曾经有着业内最靠前的待遇。

晋升快,福利多,还有定期组织的专业培训。

图|Ketut Subiyant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玉龙知道什么才是咖啡出品的精髓。去进货的时候也懂得尊重咖农,以前做咖啡工厂时还会自掏腰包给工人装空调。

这样脚踏实地的积累,成为manner大厦建立的基石。

有人说,曾经的manner咖啡是有“灵魂”的。不同于市面上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咖啡,manner的每一杯咖啡都是独一无二的。

不同的门店、不同的咖啡师,调出来的咖啡味道是不一样的,不是苦涩酸楚的浓缩咖啡液味道,而是真的能喝出果香、花香、巧克力香。

这样一杯带着精美拉花的、散发着独特香气的咖啡,单价可能只要15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比其他咖啡品牌更加便宜的价格和更优秀的品质,高呼“要让中国云南的咖啡豆走向世界”的manner,好像真的实现了好喝-廉价-优质体验的“不可能”黄金三角。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它似乎在创造神话的路上越走越远。

图|Valeriia Mill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的变化,发生在资本入场以后。

星巴克,截止2024年第二季度,门店总数达7093家,2024年第二季度净利润7.7亿。

快销咖啡瑞幸,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门店数量为18590家,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6亿。

这些故事和把花花的钱,都让manner有些坐不住了。

manner想要快速分一杯羹,只能走上一条不得不走的路——融资扩店。

资本入场了,店变多了,各种成本也上升了。

运营、物流、材料、人力,每一个环节都在大把大把的烧钱。

图|Lina Kivak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manner不敢随意涨价了。涨价了,manner还是消费者心中的那个manner吗?

所以,为了提高利润,只能从节约人力的成本上入手。

这大概是最有效、最快速,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了。

疯狂压缩人力成本的后果,一家咖啡店只留一名咖啡师。

这意味着一个人不仅要做手磨咖啡,还要同时兼顾线上和线下点单,以及收银、打包、清洗、售后等全部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应对大量的订单,每位咖啡师一天要出餐300杯咖啡,平均三分钟一杯,工作时间12.5个小时。吃饭都没时间吃,连上厕所都要掐点。

同时,manner的考核机制也十分严格,早上七点上班打卡,迟到就要扣一千块钱。

一旦接到退单或投诉,就要扣钱;累计到三次,直接辞退。

但manner咖啡师的工资一个月才5000块钱左右。

这可是在上海。远在郊区,上班通勤两小时,单间房租也要3000块。

所以,回到开头那一幕,对咖啡师的瞬间爆发也就不难理解了。

设身处地地想想,任何人都有可能原地发疯。

图|Wendy We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细想一下就知道,manner咖啡这两起消费者和店员的冲突事件,本质上还是资本在背后压榨导致的。

高速发展的进程中,manner对投资人负责,对报表数据负责,对利润负责。

就是忘了顾忌在一线高负荷劳动的咖啡师的情绪承受力。

这也似乎是资本入场以后带来的必然结果

因为在资本市场,向来如此。

当资本不把人当做人,而只是报表上的一个个利润数字时,这座看似繁华的高楼就站在了倾覆的边缘。

马克思曾经提出过“劳动异化”的概念,这说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但财富却被资本家占有并得到了支配工人的权利。因此,这种财富及财富的占有、工人的劳动本身皆被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

简单来说,就是工人创造出的东西,最终被资本家利用,成为了背刺自己的利器。

或者说,这叫榨取剩余价值。

在manner的管理体系中,咖啡师身份的异化,在每一杯递出去的咖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先不说顾客是上帝。但顾客付出金钱,获得相对让自己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图|Kampus Producti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咖啡师的行为,也真的情有可原。

顾客和咖啡师之间,本来不应该是一组敌对的关系。

背后嗜血的资本,才是恶的源头。

这是一场资本的游戏中,消费者和咖啡师都是牺牲品,只有资本本身是赢家。

异军突起的拼多多,很快就超过了阿里巴巴、京东一众老牌电商平台。

背后,同样是嗜血的资本,还有基层员工的汗水。

在拼多多,很多员工都实行“11-11-6”甚至“007”的工作时间。

也就是每天从早上11点工作到晚上11点,每周单休甚至无休。

即便如此,领导们经常还是会对员工说:“你看,某某的工时比你长”“你的工时是全组最低的”。

内卷的路和资本内心的欲望一样,没有止境,没有尽头。

三年前,一位年仅22岁的拼多多员工在深夜下班时,猝死在了回家的路上。但这也只是他个人的尽头。

被戏称为“兄弟厂”的京东,其创始人刘强东在最新的发言中再一次更改了自己的“兄弟观”。一开始,京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到后来的“希望兄弟们不要躺平”,直到现在“不拼搏的不是我兄弟”。

前段时间,很多人很向往阿勒泰,格力电器的董事长董明珠说:“打工人要休闲可以辞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本功成名就了,打工人的利益又有谁来保障?

现在环境不好,竞争激烈。加工时、降薪、裁员……受到挤压的永远都是基层的打工人。

很多消费者也是基层打工人,很多基层打工人同时也是消费者。

两者之间本来应该是同盟。

但无奈,资本自始至终都站在背后。

所以一旦发生矛盾,被顶在最前面的,还是基层的打工人和基层的消费者。

所以,manner很快就公布了处理结果。一个员工被辞退,另一个被警察带走,班肯定也是没得上了。

顾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催促之下,咖啡师不堪重负,瞬间爆发。双方对峙,资本将矛盾转移了,并从中完美隐身。

这像是一个死循环。

我们大部分都身在这个循环之中。

图|Proxyclick Visitor Management Syste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一切,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很弱小。

但就算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我们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

毕竟,我们可以用手中买单的钱投票。

如果可以选择,那就为更有人情味的企业的产品买单。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在自己的随笔里写道:“希望(胖东来)像学校一样,为社会提供一种健康、公平、真诚的经营模式……启迪和带动更多企业走向更加健康、品质、轻松、自由、幸福的企业状态与生命状态。”

图|David G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胖东来也正是这么做的,会采取闭店和贯彻年假制度来确保员工的休息时间,也会将公司赚到的钱尽可能地分给员工,保障员工的收入水平。

“在胖东来,我不鼓励加班,加班是占用别人的成长机会,是不道德的。”

这才是尊重劳动者,真正明白什么是劳动者权益。

你看,也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那么嗜血。有一些,还是存了一丝善念。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胖东来”们。

理解一下发怒的咖啡师吧,也是在理解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