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了。

整个互联网都被高分学霸刷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3日,云南昭通。

一位男生查到成绩665分后,笑容瞬间消失,感觉不是太理想,而她的总排分占全省理科399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3日,四川宜宾。

一位孩子查询到自己的分数为663分加清华加分50,共713分,向恩师送上束脩六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3日,四川达州。

理科考生罗淞考出713分的好成绩,全家欣喜若狂,这两天奔波于各个媒体的聚光灯下接受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3日,河北衡水女孩查到自己681分,欢呼雀跃,表示自己的目标是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成绩出炉,云南某地同桌两人同时考出632分好成绩,分数一模一样震惊全网,全校师生为之喝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考出699超高分的顶级学霸,分数出炉后老师调侃,这也太一般了吧?连700分都没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陕西汉中。

一个班查出两个714分,老师高兴地合不拢嘴。

最夸张的是,其中一位同学在高考前还是意外右手骨折,在无法正常发挥的情况下拿下的700多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这些高分学霸,还有另外一群人更是站在分数的金字塔尖,受到万众瞩目:屏蔽生

何为屏蔽生?

就是说你的位次已经进入全省前50名,暂时分数被屏蔽,不予以公布。

屏蔽高考全省前50名考生的成绩,本是为了防止炒作高考状元、高分生。

然而,自从诞生了这个屏蔽机制,效果反而更夸张了:

以前是炒作一个人,现在直接炒作五十个人。

这比宣传、炒作前10名、状元的行为,更加令人无语。

这样的新闻,在各大平台的热搜榜盘踞着,随处可见,仿佛全员高分一般。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得到了回报。

状元们的锣鼓声固然喜庆,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

可是相较于满屏的高分,我更担心失意孩子们的心情。

这个世界的话语权是由胜利者掌握的,所以才造成了这种学霸刷屏的现象。

可是根据“二八定律”,人群中优秀的人永远只有一小撮,高分其实都是个例。

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普通的人,失意才是考生常态。

可这些失意孩子的内心,又有谁在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有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人数是再创历史新高了,那么分数呢?

我是一名河南人。

作为高考大省,河南今年有136万学生参加高考,人数依然位居全国第一。

而这136万人里,只有15.5万人跨过了一本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历年河南高考录取率统计:

河南985录取率不到1%,211为4%左右,一本仅为13%左右。

更残酷的是,河南考生里40%都是复读生。

我们在为高分学霸喝彩的同时,不要忽视了这群数量庞大的失意孩子。

千万人在这条独木桥上拼尽全力,可是伴随着发放成绩的那一刻,所有的希望都化为了灰烬。

这两年参加高考的孩子是最命苦的一届,疫情三年几乎贯穿了他们的整个高中生涯。

还没来得及回味年少,年少已然走远。

“满屏高分”、“遍地学霸”的现象,时刻在往那些失意的孩子伤口上撒着盐:“你不过是个废物而已。”

有孩子在成绩出来后崩溃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孩子查到分数后,说“我不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孩子高考成绩出来后,考的并不好,但却被一个亲戚发到家族群,让他遭受到了亲戚们以指点为名义的轮番“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太多孩子把高考当成人生唯一的出路,“一考定终身”的思维更是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但这一串串数据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很残酷的事实:

满屏高分不存在的,遍地学霸也不可能有。

更多的,还是寒窗苦读十二载,也未能给自己一份满意答卷的考生。

是再次冲击高考,还是凑合的选一个学校,又或是脱掉学生身份另选一条道路?

少年迷茫不已。

他们习惯了在书中找答案,也习惯了学校的那套固化的教育模式,但这一次,却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做决定。

我的孩子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

早上送孩子上学的路上他问我,爸爸我们快要放暑假了,你们什么时候放?

我说,大学毕业后的人生将永远和暑假告别,爸爸没有暑假。

我永远不会再有暑假,但我一点也不羡慕孩子们的暑假。

因为我儿时的暑假,才是真真正正的暑假。

那是写完暑假作业就可以肆意妄为的漫长日子。

如今的孩子,哪还有什么暑假啊。

前脚刚刚走出校园,转身就走进了辅导班的大门。

明明才小学阶段,很多孩子近视度数比我都高。

相较于我的童年,沉甸甸的书包早已将他们的脊梁压弯。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不论各个领域,无时无刻都在树立着榜样。

我们都是匆忙的赶路人,大人卷,孩子更卷。

我们用“别人家的孩子”鞭策着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将人生描述成一场建立在以高考成绩为基础的升级打怪游戏。

想要晋级到更高的段位,就得付出歇斯底里的努力。

我们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样的论调,强调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抢。

而不顾孩子们掉队后的感受。

每一个人身后,都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

同时还在发出低沉的怒吼:努力努力,加倍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很有感触,叫《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

班里总共有 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号。

时间久了,班里的同学便给她起了个外号:23号。

父母为这个外号抬不起头,但女儿却欣然接受。

中秋节,亲友相聚。

亲朋好友家的孩子个个机灵,有说未来要当钢琴家的,也有说要当明星主持人的。

孩子们毫不怯场,赢得一阵赞叹。

只有他们的女儿说:

“我长大后,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

这对父母的神情,极为尴尬。

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女儿没有一个地方能拿得出手。

但他们也不是没有动过脑筋。

为了提高女儿的成绩,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辅导资料。

可没过多久,女儿就病倒了。

更令人绝望的是,女儿的成绩不进反退,连班级23名都考不到了。

就在这对父母丧气失望的时候,班主任的话改变了他们对女儿的看法。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

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

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班主任对这对父母感叹道:

“你们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挂上电话,父母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

“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女儿说这番话的时候,父母被震撼到了。

我也被这个故事震撼到了。

天下当父母的,就没有哪一个不希望自己孩子不同凡响的。

但很遗憾的是,有99%的孩子都是普通人。

可仔细想想,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又有何妨?

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许无法成为科学家、顶尖人才,但如果他们能把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得和和美美,把父母照顾得妥妥贴贴,这样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正如今年高考结束时,有位在考场外等候的考生家长说:

“孩子如果一举夺魁就上交国家,如果资质平庸就承欢膝下。”

高考失利没什么大不了,他们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

在我看来,成人比成材重要。

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一生要做的功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在高考这件事上,整个社会也绝不能光以成绩论英雄。

为高分鼓掌的同时,请看得见“沉默的大多数”。

他们应该被温柔以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也都要学会试着慢下来。

从这场无形的龙卷风之中抽出身来。

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

每个人天赋各异,对于同一样东西,有的人一学就会,有的人百点不通。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学习也是要天赋的。

说这话不是在为偷懒找借口,而是想告诉你,用平常心,尽人事,听天命。

人们常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有些失去,未必是坏事,上天为你关闭一扇门,也会另外为你打开一扇窗。

在我看来,高考更像是一种检验。

检验的不是你的成绩,而是你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心里的恐惧,一次又一次的从试卷堆里爬起,一次又一次的相信自己,坚定不移走下去的勇敢和执着。

请相信,如果未能尽如人意,定是上天另有安排。

因为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少年应该是鲜衣怒马,朝气蓬勃的,而不是因为一时的失利就一蹶不振。

但凡辛苦都是礼物,是人生的馈赠。

最后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