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刘邓左路军的第三纵队在一条静谧的山路上疾行,目标直指大别山。副司令骑马伴行,目光穿越山峦,凝望着远方。他心中承载着沉重的思绪,步履虽急,但内心却异常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国仲,怀揣报国之志,十六岁便离乡投身戎马,历经十八载征战。今朝归乡在望,这位铁血战士首次心生忐忑:家中二老,是否仍翘首以盼?岁月无情,重逢之景,将如何呈现?

郑国仲策马疾驰,怀揣着对故乡的思念,无暇细赏早已面目全非的村落。他心急火燎地踏进村子,却在自家门前驻足,环顾四周,却不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失落。

他调整了一下衣袖,步伐坚定地走向院门。此时,一位年迈的妇人映入眼帘,她面带疑惑地询问:“请问您是来找谁的呢,长官?”他停下脚步,目光与妇人交汇,礼貌地回应。

此刻的他,惊愕不已,眼前的这位衣衫破旧的老者,竟是他心心念念的母亲。究竟是何等缘由,让这对母子,尽管彼此牵挂半生,却在此刻对面不相识?这背后隐藏的故事,让人不禁深感惋惜与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怀报国之志,偷偷去参军】

郑国仲,1913年诞生于湖北黄安县,身为郑家长子,他的降生为家族带来了喜悦与期盼。然而,在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也让家人为他的未来而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郑家每个人的心中。

郑氏夫妇身处这动荡的时代,对于如何仅凭那不足一亩的贫瘠之地维持生计深感迷茫。次子的降临更是令他们忧虑重重,担忧这微薄的资源如何能够支撑起整个家庭的生计。

郑国仲自幼便深知家境贫寒,故而早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相较于那些富家子弟在学堂里欢声笑语,他却早早地开始筹划未来的生计,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担当。

他怀揣着学习一门手艺的渴望,坚信掌握技艺将为他未来的生计铺平道路。对于许多出身贫寒的孩子而言,这无疑是最佳的出路。于是,这个青涩的少年开始了在裁缝店的学徒生涯,踏上了追寻技艺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学徒之路充满艰辛,郑国仲却凭借勤奋与专注,历经数年磨砺终得出师。然而,这位怀揣着养家糊口梦想的少年未曾料到,前行的道路竟如此坎坷。面对生活的重重考验,他不得不继续奋力前行。

郑国仲的家乡因人口稠密、土壤贫瘠,加之连年战乱和天灾频发,百姓生活极其困顿。他们每日为生计而奔波,仅求温饱已属不易,更无暇顾及衣着,因此鲜有人有余钱购置新衣。

郑国仲深知多年苦学裁缝技艺不可荒废,于是坚持在从事裁缝工作的同时,努力寻找其他谋生之道,艰难地支撑起整个家庭。他时常心怀慈悲,无偿为贫困乡亲制作衣物,展现出一片仁爱之心。

时光荏苒,生活日渐艰难。街头巷尾,衣衫破旧之民屡见不鲜。恶霸土匪时常出没田野,肆虐百姓。而大头兵更是嚣张跋扈,屡次欺凌周边民众,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摊位凌乱散落,老者痛苦呻吟,幼儿哭喊不止寻找双亲,少女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众人面容上显露着惊恐与呆滞。这些令人痛心的画面,犹如尖锐的箭矢,深深刺入郑国仲的眼眸,使他内心无法平静。

年仅十四岁的郑国仲,内心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他不愿如行尸走肉般苟活于世,更不愿目睹自己的家人和后代重蹈覆辙。因此,反抗与斗争的种子,深深地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大别山,压迫之下必然激起反抗之声。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的胜利犹如革命的火种,照亮了黑暗,为渴望改变世道、勇往直前的青年们指明了斗争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国仲四处探询革命及工农红军的讯息,逐渐领悟这是一支真正为民请命的队伍,决心投身其中。然而,眼见母亲焦虑落泪,他只能暂且抑制内心的冲动,静待一个恰当的时机,实现自己的报国志愿。

1929年春日正午,十六岁的郑国仲正在烈日下辛勤耕耘。他拭去额头的汗水,欲稍作休憩,却闻田埂上传来振奋人心的呼声:“红军正在招募新兵,有志之士速来应征!”

郑国仲无暇多虑,立即放下农具,疾步上前询问情况。得知红军即将经过黄安县并在此地招募新兵,他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几位同村青年匆匆赶往县城招兵处,甚至未曾来得及与家人道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军乃重任,绝非儿戏。此行一别,归期难料,生死未卜。诸位青年,务必深思熟虑,慎重抉择。红军干部目光凝重,审视着眼前几位年轻人,期待他们做出明智的决断。

郑国仲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他心中早已期盼已久,这个机会绝对不能错过。他深知参军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他愿意为祖国和人民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自己的担当和勇气。

郑国仲凝视着被正式登记的姓名,内心久久的迷茫终于寻得归宿。他缓缓转身,目光投向远方家的方向,思绪如潮水般涌动。这一刻,他仿佛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父母亲大人,孩儿深感愧疚,未经告别便匆匆离去。在这黑暗的时代,唯有追求光明才有出路。我决心投身红军,以枪杆子守护家园,为你们及未来拼搏。请原谅孩儿的不辞而别,期盼早日归来,共赴美好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邻村,数位父母间亦交流着子女的踪迹。郑母望着天色渐暗,心中愈发焦虑,她不停地在村口徘徊,眼巴巴地期待着儿子的归来,期盼那熟悉的身影能尽快映入眼帘。

此刻,一位村民自县城归来,众人争相上前打探消息。据悉,数名孩童已毅然投笔从戎,随红军队伍踏上了征程。众人闻讯,不禁心生敬佩,感叹年轻一辈的英勇与担当。

郑母惊愕地看着他离去,心中虽早有预感,却未曾料到如此仓促。她焦急地想道,儿子是否已准备好一切所需,就这样匆匆离去,难道真的没有什么遗漏吗?

郑国仲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战场,尽管父母的担忧他无从知晓也无法顾及。夜幕低垂,他怀揣着无畏的勇气,向着那闪烁着星火的战场前行。那点点星火,犹如明亮的启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也寄托着他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