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母子苏州遇袭,外交部回应中国将切实保护所有在华外国人安全

撰文丨墨黑纸白

一、外交部第一时间回应系偶发事件,但某些人却高呼暴徒是英雄

针对该事件,外交部第一时间做了回应,系偶发事件,犯罪嫌疑人已当场被抓获。但网上不少人不理解外交部的及时回应,旨在及时消除该事件对中国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国际影响。

反而是在网上为暴徒的行凶欢呼雀跃,并认为早就该驱逐这些日本人,甚至有的人称这个暴徒是英雄……换句话说,这不是一个人在行凶,而是背后有着诸多人在拱火与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25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6月24日,有一名日本家长和日本儿童在江苏被刺,请问这是否是针对日本人的袭击?

毛宁:6月24日下午,两名常住江苏省苏州市的日本公民遇袭,一名中国公民同时受伤,伤者第一时间被送医并得到及时救治。目前两名日本公民均没有生命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伤的中国公民仍在抢救中,凶手已经被当场抓获,案件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对发生这样的事情表示遗憾。中方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所有在华外国人的安全。

从外交部的这几段回应中,正常思维的人明显是能看得出,外交部以及更高相关层面是深刻懂得,一旦我们中国无法为在中国的外国人提供足够的保护,外资的加速撤离将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在苏州投资的外资企业中,日资企业占了很大比重,数量超过了1500家,其中包括松下、佳能、富士等世界500强日企。

其中,仅仅是日资高地的苏州高新区,就聚集了超过700家日本企业。但是近年来,不少在苏日资已经是陆续撤资状态,很多人把外资撤离归根于中国给他们的优待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日资就已经开始了撤离的动作,而这绝不仅仅只是优待结束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总体舆论环境的问题,让日本企业有了岌岌可危的心理。

二、日资的撤离仅仅是优待结束?更多的是对外资友好舆论环境在迅速消失

从2018年世界五百强日资巨头——日东电工苏州工厂开始,从高峰期6000多员工,裁完最后1000名员工后,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当时该厂中国员工在微博上发帖求助称:日东电工,蓄意隐瞒员工,偷偷转移公司资产,原本计划过年放假搬走所有设备和资产,还好被中国员工发现,现在公司没有给我们合理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天就要宣布结束。我们需要工作,我们需要养家糊口,求助懂法律的朋友,帮我们争取合法权益。以前听说日本人坏,可能知识和涵养限制了我的三观和想象力,简直无良无德无耻。

该厂员工始终还是坚持日本人坏的思维,但是又在网上寻求网友们的帮助,希望保住自己的饭碗,好让自己养家糊口,但是其恰恰未能理解到的是,日资的撤离正是畏惧民粹思维浓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再看2023年日本另外一巨头的撤离苏州,大同电工,宣布撤资清算,引发了员工的失落。然而,这个故事的结局却与众不同。

大同电工在解散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规范,老员工们获得了丰厚的经济补偿,包括残疾补助和节假日工资,有些甚至高达20万,其实包括日东电工给予的补偿也是不少的。

三、财政、收税、外资实际使用资金等不断下降,树立好对外形象很重要

钱江晚报曾发布报道称,近年来已有多家外资企业关闭了在苏州的工厂。曾经媲美深圳的中国制造业之都、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聚集地苏州,如今也面临着部分外资企业撤厂。

这些制造业如今到底面临着什么?而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整个中国制造行业,到底又处于怎样的境况?这些疑问是在2018年时就被该报关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我们国家无论是在收税方面,还是在吸引外资方面,均有不小压力,据相关信息,1至5月财政收入不到10万亿,才9.6万亿左右,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持续低迷!

而早在2024年5月20日,财政部国库司公布2024年1-4月财政收支情况,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9%,罚款等非税收入,同比增加9.4%,形势不容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5月25日公开信息,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1—4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60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27.9%。

在各种形势都很紧张的情况下,无论是6月11日的4名外籍教师在吉林一公园遇袭事件,还是今天我们探讨的事件,都将对我们吸引外资,扩大收税,提升财政与民众收入影响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在今年6月15日至18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率江苏省代表团到日本考察访问,前往奈良、京都、东京、福冈,与日本地方政府和各界代表深入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目的也是在代表江苏省官方与日方洽谈商务合作,吸引更多日资投资,但访问刚刚过去几天事件,就发生了这对日本母子被袭击的事,也将影响此次访问的实际结果。

我们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我们中国人的勤劳善良,但也离不开各国外资们的长期投入,如果我们重新开始从民间开始排外,官方的洽谈也就毫无价值,封闭将会卷土重来。

2024—6—26落笔于墨辩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