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青。受访单位/供图

记者|马付才

责编|王蓉

正文共2786个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他从警33年,数十年如一日行走在戒毒帮扶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所带的大队两次记集体三等功。他荣膺多项荣誉:2018年被湖南省禁毒办授予“优秀禁毒卫士”称号,2021年被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守法普法办评为“2016-2020年湖南省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同年被湖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评为“优秀组织者”和“优秀志愿者”,2023年被司法部评选为“全国戒毒所先进个人”。

他叫常青,是湖南省新开铺强制隔离戒毒所十一大队三级高级警长、湖南戒毒康复创业就业孵化器办公室主任、湖南千里行戒毒志愿者团队负责人。

挽救一个人,拯救一个家

常青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工作后他穿上警服,来到新开铺强戒所,成了一名“特殊的医生”——不但“治病救人”,而且还帮助他人刮骨疗毒、重塑新生。

常青清楚地记得,他在强戒所上班时遇到的一个“刺头”。常青回忆说,有些毒瘾过深的吸毒者,因吸毒导致精神异常,会突然吼叫或暴力攻击他人。一次,一个吸毒人员突然情绪不稳定闹了起来。常青一个箭步冲上去死死抱住对方,任其在宿舍里横冲直撞,待其情绪平息下来后,常青的身上已经磕碰得青一块紫一块。

常青很快就了解到,这名吸毒人员情绪不稳定的深层原因是,父母在他很小时离异,初中没毕业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亲情的缺失,成了他成长路上的伤痛,好不容易成家后,因交友不慎开始吸毒,然后在戒毒和复吸之间苦苦挣扎了多年。其儿子刚满5岁,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其妻也曾是一个吸毒者,家庭条件十分困难。

了解情况后,常青当即带着这名吸毒人员的妻子和小孩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如不立即治疗,最多只能维持半年。之后,在常青的呼吁下,他所在单位、媒体及社会爱心人士进行了爱心捐款,北京某医院答应进行手术,同时减免一大半的费用。

手术当天8时,当医生让父母把孩子抱进手术室时,那一幕场景让常青至今难忘:孩子推开父母的手,一定要让“警察爸爸”抱,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虽然手术最后失败,没能留住这个孩子,但这件事后,这名吸毒人员和妻子的感情逐渐好转,至今再未复吸,此后他们又生了两个健康的孩子,生活越来越好。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对戒毒人员的跟踪帮扶、信任鼓励,胜于生理戒毒和言语说教。你给他温暖、包容和接纳,他会感觉到并慢慢改变。”常青深有感触地说。

创建“千里行”自愿戒毒团队

常青回忆自己初次穿上这身警服的时候,认为只是一份职业。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看到通过他的努力,一个个曾经迷失的灵魂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他对这份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

“我觉得自己像灯塔、像镜子、像天平。身着藏蓝,头顶国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一往无前,用爱心和耐心来温暖他人内心的坚冰,用正义的光照耀帮助他人抵御毒魔,在黑暗中给人以希望,学习知识、反思人生、重塑新生。用人性的真善美逼退曾经的假丑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严格公正的执法衡量对与错、进或退,激励积极改造、向上向善。”常青说。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为了让更多的戒毒人员能够回归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常青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建了“千里行”自愿戒毒团队。

“‘千里行’一词源于老子《道德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寓意戒毒工作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须从头做起,坚持不懈必有所成。”常青介绍,“千里行”自愿戒毒团队的戒毒模式分为两部分:在新开铺强戒所内,吸纳有戒毒意愿、思想态度积极、行为养成良好的戒毒人员加入戒毒促进会;在所外,民警以禁毒志愿者的身份,组织解除强戒人员或者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教育培训,经过考核合格的成员组建自愿戒毒团队,成员之间通过互帮互助、互相监督的同伴教育形式集体戒毒,共同保持戒毒操守。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常青指导帮助下,湖南省8地建立了8支“千里行”自愿戒毒团队,团队参与人数累积达到460余人,团队保持3年以上戒毒操守率的达92%以上。共培育戒毒典型58人,39人次荣获湖南省戒毒管理局“百千万”戒毒操守金银铜奖。2018年,“千里行”岳阳自愿戒毒团队被湖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授予“禁毒宣传优秀志愿者团队”。例如,阳勇(化名)成功脱离了毒品之后,申请加入“千里行”沅江自愿戒毒团队后,不但生活步入正轨,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他还成为一名最吃苦耐劳的禁毒志愿者,不管是集体尿检、禁毒宣传还是公益活动,他总是抢在最前面,这也为他之后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帮扶照亮“戒毒人”回归路

17岁那年,辍学的王新(化名)去深圳打工,一次重感冒,女友在他昏昏沉沉时给他吸食了海洛因。“我当时都不知道是吸毒,慢慢地我也上瘾了。”这一吸,就是11年。直到2011年,王新的父亲举报他吸毒,送到戒毒所后,他遇到了常青。

“我刚来时从来没有想过,能把毒瘾给戒了。”王新说,在新开铺强戒所里,常青经常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一次,常青告诉王新:“你对戒毒信心的缺失,对未来出路的迷茫,才成为现在懦弱的你。难道你就不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吗?如果你愿意,我会一直帮助你。”常青的话让王新颇为感动,从那一刻起,他决心戒毒。

2012年5月21日,王新回归社会,在家待了一个多星期后,王新和益阳沅江“千里行”自愿戒毒团队一起创业。“那段时间,去益阳的高速在维修,路不是很好走,常青每月自费驾车看望我们三四次,尽心尽力又费心费力,鼓励我们,给创业的我们出谋划策寻找市场。”王新回忆起那段日子,眼眶微红。

王新在创业成功之后,投身了儿童公益事业。如今,他是普爱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桃江区域总代理、益阳市爱行志愿者协会马迹圹分会会长。现在的他,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他告诉记者,在今年将有50家“留守儿童之家”落户益阳市,他将把爱传播到底。

“我走了11年的弯路,每天都浑浑噩噩,没有尽到儿子和丈夫的责任。现在我转变了、成长了,有家庭,有事业,有爱,我也想把爱送给留守儿童,帮助更多的人。”王新说。

同样在益阳沅江“千里行”自愿戒毒团队的张先良,在常青的教育和帮助下,已保持12年没有复吸,现在是一家服饰加工企业的老板,并多次回所进行帮教。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家人也开了几家工厂。

常青告诉记者,戒毒帮扶工作是“全民禁毒”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帮助戒毒人员重新回归社会、重获对生活的希望,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了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帮扶团队,常青与爱心企业家交朋友,与媒体朋友谈责任,其中不乏质疑者:“他们都是吸毒的,谁敢用他们?出了事谁负责?”每当这时常青总会耐心解释,并拍着胸脯说:“有什么事找我!”

常青说,他有个梦想,希望每一个吸毒者成为今天的戒毒者,再蜕变成明天的禁毒者,希望“千里行”戒毒模式能帮助到每一个吸毒者。

他的梦想与信任,在一个个曾经犯过错误的吸毒人员那里正在“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