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元帅是军中有名的“福帅”。他打过无数战役,屡立战功,却从未负伤,也没被敌人抓捕过。93岁时,他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地仙逝,没有经历过死亡前的痛苦,可谓福大命大。

大约是福泽深厚的原因,聂帅整个人的气场都很沉静,透着一股万事皆在掌握之中的从容。他性格内向,话不多,很少有大喜大悲的时候。

但是,铁汉也有柔情。聂帅虽然情绪不外露,但有几件事,有几个人,一度让他情绪激动,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聂帅女儿撰写的回忆文章里,聂帅有几次让人心酸的落泪,每一次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白求恩、为左权、为边区人民、为周总理。

那么,他们和聂帅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为白求恩落泪的聂司令

聂荣臻和白求恩相识于1938年。说起来也是蛮有戏剧性,两人初相识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彼此,闹出了一点不愉快,聂司令也在白求恩那里碰了好几次软钉子。

当时,白求恩刚到晋察冀军区,聂荣臻生怕怠慢了他,又是给他开“高薪”,又是给他开小灶加餐,还专门请了一个烤面包的师傅,怕白求恩吃不惯中国的饭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求恩知道聂荣臻是好心,但他接受不了自己被当成“保护动物”,在军区里搞特殊。“你们不要把我当成瓷器来摆设,而是要把我当一挺机关枪用!”白求恩说。

得知聂荣臻专门找了个西点厨师后,白求恩更是直接爆炸,和聂荣臻吵了一架。他再次强调,自己不需要特殊照顾,和八路军战士同样的待遇即可。

白求恩的不慕名利和崇高无私的品德,让聂荣臻敬佩不已。

他没有再光明正大地给白求恩特殊待遇,而是悄悄地将军区里为数不多的大米、白面、鸡蛋和肉,都拨给白求恩吃,剩下的则匀给伤员。

至于聂司令员自己,一日三餐就吃小米和咸菜。哦对了,这咸菜还是聂司令员自己掏钱买的,不舍得用公家菜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求恩曾问聂荣臻,为什么只吃小米和咸菜。聂荣臻说:“我就喜欢吃这个。”后来,白求恩在军区待久了,才知道真实情况。

白求恩默默叹了口气:这个聂司令,和他接触过的外国军官都不一样。在白求恩的认知里,军官总是高高在上的,对吃穿住都很讲究,但聂荣臻不是。

聂荣臻没有官架子,性格好,几乎不骂人,生活也特别朴实节俭,吃的还不如一些老百姓。一个军区的老大,吃食如此寒酸,说出去谁信呢?

白求恩对聂荣臻好感倍增,越发觉得他们是同一路人,哪哪儿都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也确实如此。作为心怀国家大义的人,白求恩和聂荣臻都有着高尚的品德。他们不在乎金钱,不在乎名利,更不在乎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胸膛里滚烫的一腔热血,皆为革命,皆为人民。

有了共同的革命信念,白求恩和聂荣臻很快就成了好兄弟。白求恩的想法,无论有多难,聂荣臻都会举双手赞成。在好友的支持下,白求恩建立了移动医疗队,用几匹牲口驮上药品和手术器械,走遍边区。

哪里有战争,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白求恩。沿途,他不仅救治伤员,还给百姓传播基础医疗知识,编写医学教材,为边区医疗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事不密集的时候,白求恩一般留在司令部,和聂荣臻聊天。他称呼聂荣臻为“亲爱的聂司令”,聂荣臻则唤他“伯琴”,两人在边区温暖的夕阳下谈心,憧憬着赶走日本侵略者之后的美好生活。

讲到开心的地方,白求恩眉飞色舞,哈哈大笑,纯真的笑容像一个小孩。

白求恩的乐观情绪感染了聂荣臻。他百感交集,再次感谢白求恩对边区做出的贡献,并称赞他的国际主义情怀。然而,白求恩却摇摇头,说是晋察冀边区感动了他。

在边区生活的日子里,白求恩为这片土地贡献良多,这片土地也以特有的方式回馈这位友人。热情的人民,包容的土地,让他在异国感受到家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求恩说,等到十一月份,他会回国筹集资金,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到时候,就可以买更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这是个好消息。聂荣臻兴冲冲地把白求恩的想法报到延安,中央同意了。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想到,白求恩再也无法回到家乡了。

1939年10月,白求恩为一名伤员做手术时,不慎划破中指,引发败血症。然而,战事紧急,他来不及治疗,就紧急奔赴雁宿崖战场和黄土岭战场,冒着生命危险给伤员做手术。

因来不及治疗,再加上过度劳累,白求恩的病发作了,于11月12日牺牲,年仅4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求恩去世后,一通电话打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接通电话,得知白求恩逝世的消息,怔忡良久。半晌,他才失魂落魄地挂了电话,脱力一般倒在了床上。

聂荣臻呆呆地看着屋顶,悲从中来,一滴又一滴热泪滑入他的鬓角。

明明不久前,他还在和白求恩畅想胜利之后的场景,怎么白求恩就先走一步了呢?白求恩还没听到胜利的号角,还没看到他热爱的边区解放后的样子,身为加拿大人,他甚至没有机会回到家乡。

聂荣臻无声痛哭,肝肠寸断。两天后,他收到了白求恩的遗书。遗书的内容让聂荣臻鼻头一酸,再次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遗书中,白求恩无惧死亡,用“哥俩好”的语气絮絮叨叨地和聂荣臻闲话家常。他说自己很快乐,很遗憾自己没有做更多的贡献。他还叮嘱聂荣臻不要去保定、平津一带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药很贵,比上海和香港还要贵两倍!

聂荣臻逐字逐句地看完,紧紧攥着遗书,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在纸上晕出一团团水迹。他强忍悲痛,为好友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文中,聂荣臻称赞白求恩:“无产阶级最英勇的战士之一和被压迫民族最忠诚的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闻噩耗:为左权落泪

聂荣臻和左权相识于黄埔军校。他们性格相似,都是温和之人,很多地方都聊得来,既是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战友,也是生活中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全面抗战还未爆发之前,聂荣臻和左权一直待在一起。他们一人任政委,一人任军团参谋长,配合默契,所向披靡。水口战役、宜黄战役、东征、西征……革命途中,左权一直积极配合聂荣臻,信任他,支持他。

著名的山城堡战役开打前,红一军团的很多部队都不太想打,是左权力排众议,坚决支持聂荣臻,部署周密的作战计划,这才有了战役的重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在战场上默契配合之外,聂荣臻和左权在生活中也有非凡的情谊。他们喜欢挤在一条炕上睡觉,虽然很疲惫,但都舍不得睡,两人一起谈天说地,能聊大半夜。

很多年以后,聂荣臻都还记得西安事变爆发后的那个夜晚。当时,他和左权结束了每天的“例行”聊天,刚入睡不久,就被烫醒了。原来,东家的炕烧得太热,直接把炕上的褥子给烧了。

聂荣臻和左权一个激灵,从炕上爬起来,手忙脚乱地扑灭褥子上的火星。良久,他们擦擦汗,仰躺在炕上,心中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在此时,蒋介石被捉的电话打过来,两人都欣喜若狂,干脆不睡了,兴致勃勃地聊了一整夜,简陋的民房里时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可惜,这种快乐充实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狼烟四起,烽火熊熊,日军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

为了更好地开展抗日工作,党组织把左权调到了总部。临走前,左权特意和聂荣臻道别,语气充满了豪情与期待:“聂政委,咱们到抗日战场上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荣臻重重点头,千言万语梗在心间,却一个字也无法说出口,一切尽在不言中。此后,他们各自奔赴抗日战场,一人在南,一人在北,几乎没有交集。

夜深人静的时候,聂荣臻经常会想起和左权相处的时光。他知道,在他触及不到的远方,有一位好友和他一样,为民族独立事业而奋斗着,他们虽然不在一起,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永远紧紧相依。

1940年,中央发动百团大战,聂荣臻和左权都率部参与了此次战役。战斗结束后,阔别三年的好友再次相见。他们讲着这几年的经历,交流彼此的作战经验和抗战战术,还约定,等抗战胜利后,就收集整理他们为民族做的一切贡献。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约定,但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实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山西十字岭突围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7岁。

聂荣臻还期待着和好友的下次见面,猝不及防听闻噩耗,悲痛不已。他流着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尖儿像是被几万根针扎着,泛起密密麻麻的痛。

司令部的其他人默默地看着司令员流泪,脸上尽是肃然与悲痛。一时之间,司令部内落针可闻,被极致的悲伤笼罩着。

半晌,聂荣臻才将情绪平复下来。他提起笔,写下了《祭左权同志》一文。写的过程中,他几度泪崩,笔下却不停,对离去的好友许下了千钧之诺:“我们当踏着你的光荣血迹前进,直到最后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权牺牲后,聂荣臻没有一味沉浸在悲伤中,而是再次挑起身上的重担。不久后,北岳区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再加上日军的封锁,老百姓们生存艰难,这让聂荣臻再次落泪……

哀民生之多艰:为边区人民落泪

1942年春天,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突逢大旱。当时,日军封锁了边区,粮食物资得不到补充,老百姓们过得战战兢兢,每个人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

这场来势汹汹的旱情,让本就困难的边区雪上加霜,百姓家中甚至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巧的是,聂荣臻的司令部就在旱区之内。他每天出门,都能看到瘦成竹竿,面黄肌瘦的灾民。他们没有粮食吃,就摘树叶,剥树皮,挖野菜。一些小孩子因为长期吃不饱饭,营养摄入不足,身体发育受到影响,长成头大身子小的模样,捧着破碗挨家挨户地讨饭。

聂荣臻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从小就饱尝人世冷暖,生活艰辛。见到如此悲惨的场景,他根本就控制不住情绪,心疼得直掉眼泪。

回到司令部后,聂荣臻就立刻通过军区政治部发出训令,命令部队不要在村子附近摘杨树叶和榆树叶,山上的野菜也不要挖,就算饿着肚子,也不能和老百姓抢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不能吃树叶野菜,部队里的人吃什么呢?吃黑豆。

黑豆一般是用来喂马的,人吃了后很难消化,会增加肠胃负担。久而久之,一些士兵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老百姓们听说此事后,纷纷跑到司令部,要求聂荣臻撤掉这个训令。战士们保家卫国,在前线努力拼杀,却连饭都吃不饱,是何道理?他们也会心疼的!

没想到,聂荣臻的态度很坚决,除了抗日剧社的孩子们外,军区的战士一连吃了三个月黑豆。为了节省粮食,不给人民带去负担,聂荣臻还忍痛撤销了屡立战功的骑兵营,因为骑兵营的马匹要消耗大量粮食。

最后,骑兵营的八百多匹战马退出战场,被送到老百姓家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荣臻的所作所为,让边区人民又感动又心酸。都说铁汉柔情,他们不知道,叱咤战场的聂元帅还有心肠软的一面,这份软和,还是对人民的。

他的眼泪,是对广大群众最真诚的深情流露,也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有这样的将领,有这样的政党,何尝不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呢?

无限的哀思:为周总理落泪

1976年1月7日,一辆汽车在路上飞速行驶,朝着305医院疾驰而去。

汽车后座,七十多岁的聂帅一言不发,无声地哭着,眼泪哗哗地流,车内气氛沉重而压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分钟前,聂荣臻的妻子和秘书赶到他所在的301医院,跟他说了一个不亚于晴天霹雳的消息:周总理病危。

当时的聂荣臻还坐在卫生间的马桶上,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他就哭了。

从卫生间出来,聂荣臻一边掉眼泪,一边像个失了魂的木偶似的,让秘书帮他披上大衣,戴上棉帽。然后,聂荣臻的妻子和秘书一左一右,搀扶着聂荣臻往门外走去。

这是要让聂荣臻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聂荣臻和周总理的关系非常好。1919年,聂荣臻赴法勤工俭学,就在周总理的带领下开展工作。他回国之后,一直待在周总理身边,做他的得力助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黄埔军校的岁月到北伐战争,从白色恐怖到红军长征,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周总理和聂荣臻始终在一起战斗。

他们一起面对白色恐怖,一起对抗国民党的“围剿”,一起爬雪山过草地,一起领导“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在危险重重的革命岁月里,在国家独立解放的征途中,他们怀着共同的信念和理想,一往无前。

可以说,周总理是聂荣臻的革命引路人,也是他革命途中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情谊超越生死,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坚韧无比。

据聂荣臻的女儿回忆,聂家和周家亲若一家。聂荣臻的妻子张瑞华和邓颖超是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周总理当上国务院总理后,也和聂荣臻好得不分你我。

他亲切地称聂荣臻为“荣臻”,连“同志”两个字都省了,邓颖超则称呼聂荣臻为“老聂”。礼尚往来,聂荣臻也不见外,直接就对着邓颖超叫“小超”,这个称呼,一辈子都没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和聂荣臻的深厚情谊,从对彼此的称呼中便可窥见一斑。

1975年以后,因混乱的局势,周总理日夜操劳,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和聂荣臻见面的次数也少了。这时候,聂荣臻就会搜集报纸,想方设法地寻找关于周总理的信息。

看到周总理接待外宾,召开会议,他就舒展眉头,会心一笑。周总理没什么消息时,他就知道周总理肯定住院了。他非常担心,唉声叹气的,一整天都郁郁寡欢。

后来,周总理病情加重,被送到305医院治疗,聂荣臻实在担心他,就拎着工具出门,一直走到北海公园的北端。干嘛呢?钓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北海公园的这一块儿还没对外开放,没什么人来,聂荣臻乐得清静。他坐在岸边,神情不属,时不时瞥一眼公园附近的那个小门,注意力根本不在水面上。

这个被特殊关注的小门,就是305医院的入口之一。聂荣臻钓鱼途中,隔一会就看一眼小门,脸上是期待夹杂着忐忑的表情。

聂荣臻由衷地希望,再看过去的时候,就能看到周总理的身影。但是,他一连来了很多天,都没能如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1月初,聂荣臻心脏病复发,进入301医院治疗,钓鱼活动被迫终止。大约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聂荣臻住院后不久,就传来了周总理病危的消息。

1976年1月7日上午,中央办公厅主任给聂荣臻的秘书打电话,声音沉痛地说:“总理病危,请转告聂帅,来305医院见一下吧!”

事情紧急,秘书连忙叫上聂夫人,两人急匆匆地往301医院赶去。

一月份的北京,寒风呼啸,冰冷刺骨。从301医院走出来后,聂荣臻依然没有止住汹涌而出的眼泪。他的喉咙里挤出几声破碎悲伤的泣音,步伐踉跄,神情恍惚,走路都像是在飘。若不是秘书和妻子搀扶着他,他恐怕要悲伤得滑落在地。

去305医院的路上,聂荣臻一句话也没说,哭成泪人。到了医院病房后,他走到周总理的病床边,看着总理的病容,心痛得难以自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荣臻清楚地知道,周总理的时间不多了,能再见他一面,做最后的告别,已是上天眷顾,格外开恩。

1月8日,伟大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九州哀恸,举国同悲,长安街排起十里长龙,民众都自发为总理送行。聂荣臻看着一片素缟的京城,回忆着与周总理相处的点点滴滴,再次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聂帅的几次落泪,都展现了他至情至性,善良慈悲的本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比金子还珍贵的眼泪,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战士对战友,对百姓的拳拳深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热烈滚烫,为国为民的初心。

这种纯粹,这种赤诚,永远感动着我们,激励着后人。

信息参考:

  1. 文汇报-百年潮 | 聂荣臻的几次落泪:为白求恩、为左权、为边区人民、为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