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村大墓外藏坑受到盗扰,陕西警方迅速出动,一年后缴获了1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一套镏金编钟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一座被人寻找了千年的帝王陵墓终于现世。

西汉十一位皇帝的帝陵,有两个皇帝没跟大家一起凑热闹,不在咸阳原上。其中一个就是古今史学家寻找了多年的西汉第三位皇帝,汉文帝刘恒的帝陵。

史书记载,汉文帝将窦皇后和母亲薄太后都葬在了白鹿原上,至于他的陵寝却不封不树,千百年来无人知晓。在他死后的一千年,元代的一位学者言之凿凿的记载,汉文帝陵寝在白鹿原上的凤凰嘴下。

于是,明清的皇帝便在凤凰嘴附近树了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他的不严谨,导致几百年后的考古学家在凤凰嘴这里白白的蹉跎了几年的光阴。

霸陵的发掘一共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起黑陶追回案,意外发现了江村大墓;第二为了考证霸陵位置,对元代学者的《类编长安志》进行勘测论证;第三阶段就是对江村大墓进行挖掘确定墓主身份。

前两个阶段大家可以参考上一条,我们书接上文。

在凤凰嘴绕了一个大弯子之后,专家们开始怀疑元代学者著作的权威性。而后,2016年,当初意外发掘的江村大墓率屡经盗扰,这次追回的文物中竟然有一套皇家随葬的编钟,并且比青铜编钟更为珍贵,是通体镏金,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这意味着江村大墓很可能是一座帝陵。

如果它是帝陵,那么,最大可能就是寻找了千百年的汉文帝。

然而,考古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问。只要不出土霸陵字样的东西,或者对墓主身份更为精确的指认,无论他多豪奢,都不能完全肯定这一定就是霸陵。

所以,经过一致商议,大家决定对江村大墓展开正式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挖掘的逐渐深入,这座帝陵越来越符合汉文帝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江村大墓周围发现了100多座外藏坑。

这些外藏坑不仅仅是作为随葬坑出现。在当时下葬初期,每个随葬坑中应该都有一个木质的箱子,放着一些随葬的文物。由于墓葬所处位置的土层特殊性,木质都被腐蚀,所以仅剩下一个坑洞。

在这些坑洞里除了出土了一些陶器,还出土了一些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这意味着这些外藏坑还有着官署性质。

西汉提倡事死如事生。这些象征大量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就如同皇帝生前一般,各级官员,各个机构都围着他进行工作。

这样高等级的规格,除了皇帝,不会再有其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在江村大墓发现之前,是窦皇后陵墓被盗。而江村大墓就在窦皇后附近八百米处。而又离薄太后陵寝不远。

皇后和太后毗邻,官员又将其围绕于中心,更加印证了汉文帝的事实。

3、随葬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却没有发现金银器。对比海昏侯墓,这个西汉帝陵似乎显得寒酸了一些。而这恰恰符合汉文帝薄葬的特征。

汉文帝临终前下诏,不允许随葬金银。他崇尚节俭,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丧礼而让百姓跟着受罪。这也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考古到这里,似乎江村大墓越来越指向汉文帝了。而这时,考古学家却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西汉帝陵主要特点是帝后同茔不同穴。

窦皇后的陵墓已经有了,大家却在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墓之间,发现了一条隔墙。一条用灞河里天然形成的鹅卵石铺就的隔墙,替代了夯土建筑。

如果说这是汉文帝薄葬的特征也勉强可以接受,自然平替减少劳民伤财。但是,这道隔墙分明是帝后分开了,那就不符合同茔不同穴的特征。为了揭开这个谜题,专家们决定将考察面积再进行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认为,一定在哪个地方还有一个更大的夯土围墙,将汉文帝的帝陵圈起来,让帝后合在一起。

他们走访了多处村民土地,最终找到一个夯土的切断面。

证实了正是帝陵的建筑遗址。

如此一来,同茔不同穴就印证上。

同茔是在一个陵寝里,不同穴是各自有自己的封土。窦皇后上高大封土堆,而汉文帝选择不封,静静躺在距离她800米的地方。

在江村大墓里,还有两件重大发现,其中之一是“青铜齿轮”,让考古人员叹为观止。该青铜齿轮表面平滑,中间为圆孔,36齿排列规整。另外一个是已经早在中国灭绝的神奇动物貘的骨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