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我国伟大的领袖,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毛主席儿时的启蒙教育,更很少有人知道对毛主席启蒙作用最大的启蒙老师毛宇居。

毛宇居不单单是毛主席的启蒙老师,更是为了保护毛主席的祖坟而不顾个人的生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建国后毛主席又是怎么报答毛宇居的呢?

关于毛主席和毛宇居之间的故事,那还要从头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初入私塾,天资聪颖

在毛主席13岁的时候,被父亲带到了毛宇居的井湾里蔡家塘私塾里上课学习。说到毛宇居,那可是当时韶山地区的名人,有“韶山一支笔”的美称。

按照家族排行,毛宇居是毛主席的同辈堂哥,看到堂弟前来学习,自然很是高兴,立马答应了毛父一定会严加管教。此后毛主席便跟着既是堂哥又是老师的毛宇居学习了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说长也不长,但是二人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以至于多年之后毛主席还对其念念不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天资聪慧,学习也非常努力,深得毛宇居的喜爱。可是时间久了,问题就慢慢地暴露了出来。毛主席喜欢看的是《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毛宇居讲的是《四书》、《五经》,二者产生了很大的冲突,于是毛主席便开始在上课时偷偷地看这些与课堂无关的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毛泽东的小动作有次就被毛宇居给抓了个正着。毛宇居把毛主席叫起来并让他背诵留的作业,毛主席起来后非常流利的背诵完了,毛宇居见状也不好过分为难他,便把小说没收,说了句下次注意就离开了。

喜欢看小说的毛主席才不会因为这简单的警告就放弃小说。只不过变得更加机智小心,不再被毛宇居抓到了。

毛主席不止不喜欢这教学的内容,也很不喜欢教学的方式。有次毛宇居临时有事外出,出门前特地嘱咐学生在屋里好好背书,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走出教室,也不得随意玩耍喧哗。

在那个时候老师的威严还是很足的,学生们基本都会听老师的话。

可是毛主席却是个例外,看着毛宇居刚走出了私塾的大门,他便马上走出了教室,背着书包来到了教室后边的山上背书,不一会儿,就都背会了,一抬头看到了树上长满了毛栗子,于是便对这毛栗子产生了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不容易摘了一书包的毛栗子,毛主席便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教室里,把这些辛辛苦苦摘来的毛栗子都分给了同学们吃。可正当大家吃得高兴呢,毛宇居回来了。

看到教室里的情况,他顿时火冒三丈。毛主席没有发现毛宇居生气了,看到毛宇居回来了,还特意捧了一大捧毛栗子请他吃。

不料毛宇居看都没看毛栗子,就质问道:“谁叫你离开教室,到处乱跑的?”,毛泽东听后回答到:“闷在屋里头昏脑涨,死背硬读也是空的。”

毛宇居一听毛主席竟然质疑他的教学方式,还说得头头是道,就更加生气了,决定惩罚他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想让他背课文,可是想到之前每次让他背课文,他都很轻松地背出来,这次便决定换个方法来惩罚他。

就在毛宇居正在思考用什么办法才能难住他时候,目光被屋外的一口井给吸引了过去,于是便带着同学们来到屋外,让毛主席以这口老井为题,作一首诗,做不出来就要惩罚他。

毛主席听后也丝毫不示弱,便围着井边转了起来,开始整理自己的思路,不一会儿便开口道: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宇居听后很是震惊,一个十三岁的孩童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讽刺性这么强的诗来,实在是出人意料。

尤其是“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这两句,既能间接的向毛宇居表达了只是学习学堂上的知识,人是不会长大的,又表达了自己的不甘现状,想做大事业的决心。

这次作诗让毛宇居认识到毛主席绝不是平庸之人,将来必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此后,毛宇居不再禁止毛主席看课堂之外的书籍了,只要他能完成课堂学业就好。

而且还会把自己的藏书借给他让他来多学多看,甚至还会为他讲解存有疑惑的地方,二人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二人愉快的相处中时间飞逝,转眼十个月就过去了,此时毛父要毛主席回到家里帮助干活,毛主席不敢违抗父命,只好先辍学在家干活。

可是毛宇居却不愿意了,他知道毛主席是个大才,不能就这么埋没了,于是便找到了毛父,说毛主席将来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毛父这才被其说动,让毛主席又有了上学接受新思想的机会,毛主席也因此非常感激毛宇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两次冒死,帮助其弟

毛主席重新获得了上学的机会后,更加努力学习,获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由于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毛主席对军阀很是厌恶,开始不停地与军阀们作斗争。

1919年10月,毛主席正在组织群众们进行轰轰烈烈的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反抗运动时,家中传来噩耗,毛母身体不行了,随时可能离世。

毛主席听后悲痛欲绝,一时竟呆在了原地。被前来传信的人提醒之后,才反应过来,叫人安排了手头的紧急事务后便立马往家里赶,希望还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经过一天一夜的路程,毛主席终于到了家里,可惜母亲已经与世长辞了。最终还是没能见到最后一面,毛主席心如刀绞,趴在母亲的灵柩旁久久不愿离去。

母亲昔日的音容笑貌不停的浮现在毛主席的脑海中,想着有关母亲的点点滴滴,毛主席早已泣不成声,为了纪念母亲,他写下了感人肺腑的《祭母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母下葬后,毛主席在家为母亲过了“头七”,便不得不怀着沉痛的心情再次回到和军阀作战的“战场”上。毛主席走后,这篇《祭母文》就由毛宇居给收藏了起来。

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得到消息后想要来搜查这篇《祭母文》,毛宇居为了防止这篇感天动地的文章被国民党反动派给糟蹋了,便冒着生命危险把毛主席的这些手稿一页页的全都塞进墙缝中,这才得以保存,直到建国以后毛宇居才把《祭母文》的手稿完整地上交给了国家。

毛主席在反军阀、干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与国民党的较量中,也是多次取得胜利。

何健在担任湖南省总主席时曾几次派重兵围剿活跃在湘赣一带的红军,可是都被毛主席领导的红军成功脱身,并且每次围剿都是自身损失惨重。

甚至有一次彭德怀趁何健派兵围剿毛主席之际,发现长沙城内兵力空虚,趁机攻打长沙,消灭了长沙守军,攻占了长沙城,还烧毁了何健的省政府和第四路军总指挥部,吓得何健仓皇出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