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全省乡村文化振兴专项工作机制现场调度会的与会人员到巨野县田桥镇东祝村进行观摩,被王桂芹的故事所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东祝村画院,洪庙专业绘画村的王桂芹正在指导培训农民绘画。王桂芹不仅是优秀培训画师,更是“声动巨野·画室宣讲”的金牌宣讲员。去年,代表菏泽参加了全省中国梦百姓宣讲大赛,以《小画笔,绘就好生活》为题,讲述自己通过绘画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荣获了全省故事类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桂芹动情讲述了她与工笔画的故事:

我从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留守妇女,到陪伴花开的亲历者、受益者,现在更是传播者。在带领更多学员绘画致富的同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大家听,鼓励大家,影响大家,让更多人从中受益。接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与工笔画的故事。

十几年前,为了过上好日子,我和丈夫外出务工打拼,想起那些漂泊在外的日子,至今都是满腹心酸,一年中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家陪陪老人和孩子,每到临别时,孩子们的依依不舍,我更是放心不下,总是千叮咛、万嘱咐,等妈妈挣够了钱,再也不出去了。看着孩子们红着的眼眶,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酸楚。

渐渐地老人岁数越来越大了,孩子也到了入学年龄,挣钱重要,陪伴老人,教育孩子,更重要。思虑再三,决定我留下来照顾老人孩子种地,丈夫在外安心工作。自此,我成了众多留守妇女中的一员。孩子上学后,我舍不得享清闲,便四处打听找工作,可是人家一听还得接送学生,都把我拒之门外。

直到有一天,听几位家长闲聊,在家里画工笔画,做家务、带孩子啥都不耽误,收入还很不错,看她们开心的神情,我心动了。回到家就给丈夫打电话,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又担心自己学不会,浪费学费。他笑着说,那怕啥,人家能行的,你也保准行。

有了家人的支持,我有了更大的动力。2011年的秋天,通过镇政府牵线搭桥,我来到了书画院,当我问到得交多少学费时,老师告诉我,这里免费培训。我真是既欣喜又感动。到了画室,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画师们一只手拿着两支画笔,灵巧的来回换动,看到她们笔下一朵朵娇艳的牡丹,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心里不止是羡慕,还有震撼。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这项技能,也像她们一样优雅地画画,自此,我与工笔画的缘分开始了。

农忙扛锄头,农闲拿画笔。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来画院画画,放学时间接孩子做饭。工作轻松,来去自由。后来,画熟了之后,买了画案在家也能画,画好有书画院统一销售,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生活没有亏待我的努力与坚持,我的一幅工笔牡丹由开始的几十元,到现在的几千元;由开始三四天才能完成的小斗方,到现在一幅12米的长卷十天就能完成。

更让我开心的是,孩子们的学习也蒸蒸日上。以前磨磨蹭蹭不愿意学习,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也学不进去。后来,我在家里画画陪着他们,孩子也有样学样,自觉地在旁边学习,家里的氛围温馨而又安静,没有唠叨、没有呵斥、没有辅导班、更没有一对一。

十几年过去了,闺女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儿子2022以被山东大学录取,而我也早已从青涩的学徒,成为了一名娴熟的农民画师。工笔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入,更是精神上的支撑。

在我的现身说法下,先后带动周边村160多名农村妇女加入到工笔画的队伍中。

小画笔,绘就大未来,新时代的农民画师定能齐心协力、助力家乡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鼓励大家,影响大家,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链接:东祝书画院自成立以来累计培训了画师150余人,“农忙拿锄头,农闲拿画笔”已成为全县乡村文化常态,培育了乡风文明,营造了全环境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同时在这里,“镇镇有画院、村村有画室”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拓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活动载体。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王兆锋 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