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华人网友分享了这么一个经历:

她是配偶工签跟着老公来新西兰的,但是她英语不好平时很依赖翻译软件。

一次去麦当劳的自动点餐台,付完钱机器没有出小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她去找工作人员,结果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自己点了什么。

打开手机软件试图翻译单词,但对方听了还是一头雾水。

最后还是店里一个会中文的大哥帮她翻译以后才顺利取到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经历让她感觉很挫败,直接表示:“英语不好真的别来新西兰了。”

01

中国人词汇量惊人,一开口老外懵了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 Miss Li.

-Sit down,please.

-Thank you.

这个开头对80、90后来说,应当无比熟悉。通常情况下,这套问好之后,一堂传统的中式英语课就正式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上了那么多英语课,一开口就阿巴阿巴?”

前段时间,中文互联网上有一个“东方莎士比亚”的梗:学英语10年,开口就是高级词汇,但是表达的意思让老外一脸懵逼。

很多中国人掌握的高级词汇,是连老外都会震惊的程度。

但把鸡爪说成chicken tal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alon指的是猛禽的爪子,如鹰爪等,但在日常英语中不会用talon来指代鸡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订餐时,古话都整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个车,一句简单的“让我下车”,有时候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Drop me off(下车)?No no no, delete me from the car(把我从车上删除)。

现实生活中,只是买个日用品就被难倒了。

水盆用英语怎么说?漱口杯怎么说?保温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看个病,半天讲不清楚身体的部位,也难以描述症状。

“越简单常见的东西越不知道英语怎么说!”一位雅思高分的新西兰华人表示。

02

中国学生心里苦:“不是没有好好学”

为什么英语的学习到使用,中间隔了那么多座大山?

学习方法还在死记硬背

实际上,很多人不是英语基础不好,而是技能有点偏了

直到现在,一些英语学习方法还停留在死记硬背上。

背单词看起来是最简单和有迹可循的一步,于是成了一种执念,但背得越多却越不知道怎么用

没有效果,过程很枯燥,最终很难再坚持下去。

铺天盖地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

英语学习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不管是哪个平台搜“学英语”,大大小小的机构、私人老师,各种号称“原创”的学习方法,让人眼花缭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外国人无障碍沟通”、“一个月见效”、“无痛学习”这些标签刺激着大家的神经。

现实是:再花里胡哨,还是逃不开死记硬背的逻辑,坚持了两天放弃了。

线下课时间成本高

于是有人说,那我去上线下课,这样总有效果了吧。

先不说老师和同学的水平参差不齐,光是时间安排就能把很多人拦在门外。

尤其是有孩子的上班族,不可能全职上课,业余时间也要照顾家庭。

考虑到距离、通勤等,要投入的时间更多了,还不一定能碰到合适的课。

现实场景难以获取

要学到真正有用的英语,越贴近现实的场景越理想

购物、点菜、看病,那些最常用的表达,在英语学习中却是最不常见。

但是现实的场景很难获取,只有生活在国外,或者身边都是外国人才有可能。

另一方面,即使人在国外,有这样的场景中要提升英语水平也不容易。

因为现实中的对话是不断流动的,没有人会等你去查单词,有时甚至还来不及记下单词,话题就过去了。

更别提一些华人即使身在海外,依然呆在只有华人的舒适圈。

“朋友以为我是英语大佬,其实我身边都是中国人。”

综合这些因素,对很多人来说,不是没有好好学,而是“学了多年英语,归来仍是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你在英语学习和使用中遇到过什么难点吗?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