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公安部官网发布《公安部公布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62.1%,41岁至65岁的占比33.1%。

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是发案量最大和造成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个案损失金额最大,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发案量明显上升,已位居第三位。

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包括:

①刷单返利类诈骗: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复合型诈骗居多。发案量最大和造成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

②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个案损失金额最大。

③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发案量明显上升。

④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⑤虚假贷款类诈骗。

⑥虚假征信类诈骗。

⑦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⑧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诈骗。

⑨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

⑩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这十大诈骗类似与往年类似,大多是诈骗多年的老类型,但从公安部例举的案例看,诈骗分子将电话、即时通讯工具、APP等组合使用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且大多有详细的诈骗脚本,诈骗过程中易骗人群识别、反侦查能力都有提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例举的第八个典型案例中,骗子使用了视频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某在家中接到民警的视频电话,这很有可能是“5G新通话”中的“视频通话”功能,“5G新通话”、“5G消息”大大增强了双方的多媒体交互能力,这也为诈骗分子提供了新的诈骗手段。在视频电话中见到穿警服的人、在短信中看到对方发来的照片、通缉令等都可能是假的。

冒充公检法的诈骗,防骗最简单,①警方不会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要求你把自己的钱打入他们提供的安全账户中(如需要,他们有能力直接远程);②全国公安都联网的,如果你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公安不会通过电话联系你(相当于通知你跑路),而是联系当地公安部门,一起将你抓获。

除冒充公检法外,冒充其他人的诈骗也可能采用视频电话、多媒体短信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此外,除5G新通话、5G消息外,大模型、数字人等还可能虚构对话人的形象,以提高“可信度”。这就要求每个人,遇事不慌,谨慎验证,不盲目轻信电话线、网线对面的人,不轻易把资金打到陌生人账户内。

各地高考成绩相继公布,进入了大学录取阶段,考生家长也要提防被假学校、假学校领导、假中间人(中介)等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