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国防军将官军衔共分为四级,分别是Generalmajor、Generalleutnant、General derTruppengattung和Generaloberst,四个将官肩章分别是无星,一星,二星和三星。

少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步兵上将(鲁道夫·施尼温特为第12步兵团荣誉团长,所以有数字12,肩章底色为步兵的白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Generalmajor和Generalleutnant通常翻译为少将和中将。

General der Truppengattung按照原意为兵种将军,通常翻译为兵种上将

Generaloberst在中文会被翻译为大将,一级上将或上将。

那Generaloberst为什么会有三种不同的翻译名呢,主要要说下General der Truppengattung和Generaloberst历史。

兵种上将(General der Truppengattung)是一个在18世纪就有的军衔,使用的国家包括普鲁士,奥地利和其他德意志邦国。兵种上将军衔不能单独使用,需要在后面加上将官出身的兵种,该兵种也最终决定将官指挥部队性质,不会出现步兵出身将官指挥炮兵部队的情况出现。

到1930年代中期,德国国防军只有三种兵种上将,分别是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骑兵上将(General der Kavallerie)和炮兵上将(General der Artillerie)。

当时兵种上将这一级主要是军级单位(Armeekorp)的指挥官。早在1816年普鲁士正式划分军级单位时就使用兵种上将军衔,兵种上将之上就是陆军元帅(Generalfeldmarschall)。直到1854年,普鲁士才在兵种将军和陆军元帅之间新增了大将军衔(Generaloberst)。

1935年10月29日,德国国防军新增了一系列新的兵种上将,包括装甲兵上将(General der Panzertruppen),工兵上将(General der Pioniere),通信上将(General der Nachrichtenentruppen)。1935年11月1日第一位装甲兵上将为奥斯瓦尔德·卢茨(Oswald Lutz);1938年2月10日第一位工兵上将为瓦尔特·孔茨(Walter Kuntze);1940年8月1日第一位通信上将为埃里希·费尔吉贝尔(Erich Fellgiebel);1941年新增山地兵上将(General der Gebirgstruppe),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步兵上将的爱德华·迪特尔(Eduard Dietl)改军衔为山地兵上将。

大将(Generaloberst)设立于1854年,专门授予了当时普鲁士亲王,也就是后来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因为当时传统,王室成员不能直接晋升为陆军元帅,所以为威廉一世创造了这个新的军衔。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元帅级大将(Generaloberst im Range eines Generalfeldmarschalls),因为陆军元帅只有在战时晋升,所以元帅级大将可以作为和平时期过渡,享受元帅级待遇,但实际军衔还是大将,可以佩戴四颗军衔星。

威廉一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鲁士元帅级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国防军元帅级大将,当时晋升的为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将德语中的oberst是个修饰词,代表最高的,所以上校的德语就是Oberst。

二战中最著名的大将就是古德里安了,因为进攻莫斯科战役失利,然后和希特勒产生冲突,错失了晋升陆军元帅的机会。

陆军大将古德里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1.如果按照德语原意,General der Truppengattung和Generaloberst这两个军衔名可以翻译为兵种将军和上将。

2.如果按照苏式军衔,可以翻译为兵种上将和大将

3.如果按照中式军衔,可以翻译为兵种上将和一级上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