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主要问题之一是刻板行为的反复出现,许多父母对于儿童刻板行为并不理解,或者有所理解但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改进。

老师,我的孩子总是不断重复一句话怎么回事?我的孩子总是喜欢摆弄手指,摇晃身体怎么办?我的孩子有时会不断敲打自己的脑袋,咬自己的嘴唇...…

我家孩子的这些表现是不是重复刻板呢?刻板行为分为哪些类型?父母们在孩子们出现这些行为时别急,下面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反复出现刻板行为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复刻板行为有哪几类?

孤独症谱系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大概可以分为六个大类:

「刻板行为」

指明显地毫无目的的运动或以一种相似的方式不断重复的动作,例如,拍手、晃动身体、挥动手臂、手部和手指的动作等。

「强迫行为」

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过去做事的方法反复进行或执行的行为,如按一种特定顺序排列一些东西,门窗一定要保持打开或关闭,并不断地检查门窗,抽屉和数数。

「自伤行为」

指以一种相同的方式重复某些有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动作,例如,撞击头部、拍打头部、咬自己的手臂或手,以及其他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

「仪式化行为」

指某些日常生活活动以同样方式反复出现,孤独症谱系障碍仪式化行为与日常生活,自我照料等关系较密切,例如衣,食,住,行和上厕所的习惯,坚持吃某一种固定食物,睡前坚持做某一种固定事,坚持穿着固定款式材料服装,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一性行为」

指拒绝变化,坚持事情保持不变的行为,例如,坚持要求某些物品处于相同的位置、被别人打断活动会感到不安、坚持坐在相同的位置、坚持某些特定的事情在特定的时间发生等。

「狭窄兴趣」

指关注点、兴趣点以及活动范围狭窄或受限制,全神贯注于某项活动,强烈地依恋某种物品、迷恋能动的物品,比如钟表的指针或风扇等、喜欢物品的局部而非整体,比如喜欢玩弄玩具车的车轮,而不是喜欢玩具车。

如何改善刻板行为?

「孩子没那么多刻板行为」

很多家长都有“谈刻板色变”的想法,孩子偶尔间做了一些家长“看不惯”的、带有重复刻板特点的行为,就认为孩子有很多毛病,都需要治,需要矫正。

事实并非如此,相对于自伤行为或者攻击行为而言,刻板行为更显得特别。我们所说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有3个特点,那就是频率,长时间,无明显的目的或意义。

具体是什么程度呢?如果真要用数值来定义的话,频次需要在200次以上,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我们才考虑孩子的刻板行为需要矫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高孩子学习能力」

随着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当他从原有的能力进阶到更高的水平,他的表现会像更大的孩子,那些幼稚无趣的行为就会自然减少。

「让孩子忙起来」

把孩子们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缩短了他们无事可干的时间,这不仅会使他们无暇顾及所谓刻板行为的产生,而且还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碎片时间来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某些能力。

「防患于未然」

面对孩子的刻板行为,前事控制策略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提前预防,或者说做出有针对性地改变来减少孩子的刻板行为。

我们要随时关注孩子刻板行为发生之前的任何“苗头”,事先采取措施,例如安排适合孩子的多样性活动,以减少孩子刻板行为的产生。 刺激控制也是干预孤独症刻板行为常用的方法,也属于前事控制。这种方法通过对刺激条件的改变来减少或削弱孤独症儿童特有的问题行为,特别是自我刺激性的行为。

「提供合适的替代行为」

一些儿童的刻板行为需要外在反馈或自身反馈作为支撑,此时可采取替代行为训练。儿童自身增强的刻板行为我们通常使用替代性感觉刺激。

儿童的各种行为各有其需要,困难或含义,因此在面对儿童刻板行为的时候,可以更加认识和理解儿童,并加以恰当的指导,这些行为自然会逐渐减少并有所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 /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联删

津拓慧儿童发展中心是一家以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为主,专注于为2-14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多动症、智力语言发展迟缓等发育障碍的儿童提供早期干预与康复训练的专业机构。本中心教师多为特教专业毕业生,立志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事业,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成功的大量个案经历。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2023年成为甄岳来社会性康复教育工作站。

本中心课程包括“一对一”教学和集体融合教学,中心设有个别训练室、感统训练室、游戏社交室、集体教室等。并且根据其具体情况定制合理的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指导家长如何配合老师进行家庭训练,使得孩子持续改进,最终提高其社会功能,达到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融入社会的目的。

负责人联系微信号:13299976093

天津自闭症发展迟缓儿童家长qq群:65890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