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你在生活里是否经历过类似的对话:

“你今天要是敢去,我们就分手!”

“我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

“这点忙你都不帮,你有没有拿我当朋友?”

“我把这辈子的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你怎么忍心让我失望?”

“你怎么这么自私?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以情感之名,行操纵之实,结局往往以接收者的妥协顺从而结束,这种以爱为名的绑架就是 “情绪勒索” 。它经常发生在恋人、家人、好友等各种亲密关系中,正因为彼此相爱,当一方出现“情绪勒索”时,另一方即使不喜欢也很难拒绝,时间一长就会让人非常疲惫。

生活中,人人都会面对亲密关系的难题,也难免会遇到情绪勒索者,希望我们能学会辨别,尝试拒绝,明确界限,有勇气摆脱爱的“枷锁”,活出更好的自己。

今天,高小微和大家分享来自央视新闻《夜读》的一篇美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能察觉关系中的情绪勒索吗?

曾经有一位从事编辑工作的读者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是杂志社的编辑,这个身份好像让我的一些亲戚朋友觉得,写稿、改稿、发稿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所以经常有以下行为:某位叔叔的儿子要参加市里的征文比赛,要我“帮忙看看”;某位阿姨的女儿写了篇散文,问我能不能发在杂志上;甚至我爸也会把他同事的竞聘稿发给我,要我“润色润色”……次数多了真的很烦,但又不知道怎么拒绝。

有一次我爸又让我给他一个同事改稿,我实在不想改,就说能不能不要一有这些事就理所当然来找我,结果我爸特别生气地数落了我一顿,说大家都知道我女儿是做这个的,又都是亲戚同事,找来了还能不帮忙?你改一下又花不了多少时间,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听了真的委屈得不行。

心理学家给情绪勒索的定义是:利用对方的恐惧感、义务感与罪恶感,来控制对方,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对照这个定义,这位读者应该就是被“情绪勒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情绪勒索的表现也很多样,常见的有这样一些:

惩罚:在情绪勒索的表现中,惩罚是比较容易识别的一种,有时候也像是一种威胁,比如“如果你不怎么样,我们就分手/绝交”“要是你今天敢迈出这个家门,以后就再也不要回来”,等等。情绪勒索者会用一个严重的后果来“警告”对方“如果你不为我做这件事,不好的事情就会发生”。除了惩罚对方,还有自我惩罚,有时候,情绪勒索者会用自己的幸福,甚至自己的生命来威胁别人,逼迫对方就范,比如,“你要是不答应,我就绝食”。

苦情:苦情者常常会有一种“受害者心态”,反复向别人诉说自己的委屈或是悲惨境遇,向别人输出大量负能量,让对方觉得应当让Ta满足,当对方没有满足时,Ta可能会反过来责怪对方。比如“我都这么惨了,你就不能体谅一下我吗”“如果不是为了你,我何必过得这么辛苦”,等等。

诱惑:诱惑往往隐藏在承诺和甜言蜜语之下。有时候,情绪勒索者会为了缓解当下的情况,而给出一些自己无法履行的承诺,这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决心改变自己,而是他们控制对方的一种策略。这些承诺常常是假承诺,永远没有兑现的那一天。久而久之,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期望落空了很多次后,才意识到自己被情感勒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即使我们知道对方在对我们进行情绪勒索,有时候我们也很难拒绝,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蠢笨或是软弱,而是因为对方利用了我们的恐惧感、义务感和罪恶感,而且这个“对方”又常常是我们爱和在乎的人,所以对方会说“分手”,因为知道我们会害怕;会把一些自私的要求,说成是我们该尽的义务;会反复强调自己的牺牲,让我们产生负罪感。

所以,如果你遇到过情绪勒索但无力摆脱的情况,请不要过分责怪自己,这恰恰因为你是个善良和柔软的人。

但善良和柔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接受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任由对方贬低我们的价值,消耗我们的情绪,勒索我们的情感。真正健康的关系,也不应该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如何应对情感勒索,心理学家们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比如:

改变自己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屈服于情绪勒索,是因为我们内心已经认定了一个消极的结果,其实可以尝试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很坚强,我能承受得住。”改变这种负面的声音,结果未必会很糟。

提升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更容易在别人的要求和自己的感受相抵触时,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只有当我们更尊重、肯定、接纳自我,在面对情绪勒索者时,才会更坚定地捍卫自我。

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不断向对方明确自己的边界。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舒服就是不舒服,一味隐忍让步,不仅是对自己的损耗,也会给关系埋下巨雷。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学会拒绝,学会说不,把真实的感受传达给对方。

逐渐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当身边的人比较少的时候,我们就会对他们产生依赖。从单一的关系模式中走出去,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有很多机会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的关系会让人从中得到滋养,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扶持中彼此完善,变得更自信、更优秀、更有底气,而不是以爱之名进行勒索和控制。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爱应该是让人变得温柔和勇敢,而不是让人时常感到委屈和妥协。”

无论何时,都应该记住,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对于情绪的主导权,应该在我们自己手里。

祝愿我们都能得到很好的爱,在健康的关系里,变得温柔勇敢。

来源:央视新闻 文中 图片来 源: 视觉中国

版 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编辑:小新

责编:陈宇

统筹:衣丽娜

监制: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