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志生长在大别山,成年后又在大别山闹革命,他这一生与大别山结下不解之缘,因而被誉为“大别山守护神”,他就是王树声。王树声20岁那年开始接触红色思想,21岁时加入中共党组织,1926年下旬到1927年上旬这段时间,他曾多次参与支援北伐军的行动,立下了不少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地革命时期,王树声将军亲手创建了鄂豫皖红军,并开辟了黄安、麻城革命根据地,在华中撒下了点点革命星火。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他随即被委派到某主力师担任团长,同年中旬,他率部参加了黄安反击战,以一千红军健儿击溃六千国民党军,一时威震华中,战后他因功被提拔为师长,同时兼任四方面军军委委员。

1932年,王将军奉上级首长命令,率部向豫南突进,并重创了国民党军两个师。3个月后,他又参加了麻城反击战,此战前期红军占尽了优势,一直追着国民党军打,但后来随着国民党军增援抵达,战场形势开始愈发不利于红军。王树声觉察到危险之后,立即建议主力部队向外转移,以免落入敌人的圈套,可张国焘却一门心思要和国民党军打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四方面军各部因为连日作战陷入疲态,官兵们又困又乏,且缺乏弹药、粮草补给,根本无法再继续和敌人对抗。最终,红军在蒙受了巨大伤亡之后,不得不放弃麻城,转而向鄂西转移,以躲避国民党军的后续追击。在此期间,王树声主动请缨断后,掩护兄弟部队撤离,他和属下的官兵们一连奋战了7天时间,几乎昼夜不停,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样的钢铁精神令人钦佩!

1935年,王树声将军在徐帅的指挥下,离开鄂西苏区向川陕挺进,一路突破重重包围,最终在西康顺利与一方面军会师。1936年,他联合徐帅、陈昌浩等同志指挥一支两万人的部队西征河西走廊,但由于敌情不明,加之前期准备不足,这支远征军一路上不断遭遇国民党军围攻,损失极为惨重,至1937年初,该部已然伤亡了五分之四,幸存者不足两千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4月,徐帅、陈昌浩命令王树声带领八百余名幸存的红军战士在祁连山南麓建立革命根据地,就地展开游击斗争,但不久之后,王树声所部便遭遇敌人袭击,部队很快被打散,官兵们各自突围逃生,王树声则独自一人迷失在戈壁滩上,不知道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万幸的是,一位当地牧民看他可怜,便将他暂时收留,随后又托人将他一路护送到陇西,他这才得以重新革命队伍。1937年9月,在毛主席推荐下,他接连在抗大、中央党校进修,1938年中旬,他被委派到太行根据地工作,与刘帅、邓公并肩作战。1945年下旬,为了进一步增强华中的抵抗力量,毛主席特地命令王树声率领一支八路军南下进入鄂东南,与当地的新四军合兵一处,组建中原军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军集结30万人马,分四路向中原军区袭来,妄想一举歼灭华中地区的解放军,夺取战略上的主动权。而王树声在知悉了敌人的作战计划后,马上带领部队向外突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过国民党军严防死守的汉江,最终顺利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挫败了老蒋的阴谋。

建国后,王树声调任湖北省军区高干,他在1949年到1952年间,深入鄂西山区追缴土匪和残余的国民党军,先后毙伤、俘虏1.2万人,彻底肃清了当地的匪患,为老百姓营造了一个安全、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1955年,王将军受领大将军衔,同年下旬他被调到军械部门任职,主管武器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工作,1958年,他兼任国防部副部长,次年又改任军科院副院长。动荡时期,有居心叵测者想要迫害王树声,王树声对此毫不畏惧,他凭借顽强的精神坚持与居心叵测者斗争,有力的维护了自身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70年代,王将军已然成为军政系统的核心领导人,他先后参与了多个重大外事活动,极大缓和了中美、中日关系,一举打破了中国在外交上的困境。1973年,他顺利当选为中央委员,但令人遗憾的是,仅仅一年之后他便突然病逝,时年六十九岁。值得一提的是,王将军的革命资历十分深厚,韩先楚、许世友等人都曾在他麾下任职,他堪称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灵魂人物,没有他的付出和贡献,就没有中国如今的繁荣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