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6月25日,枣庄市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去年以来,枣庄市恢复耕地4.35万亩,顺利通过省对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城乡规划事业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新闻发言人季冬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丁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丽丽,台儿庄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建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峰介绍说,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之大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并召开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切实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耕地面积“只增不减”、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非耕地面积“只减不增”的总体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底线思维,不断健全耕地保护体制机制,2023年全市耕地面积307.33万亩,耕地占补平衡入库过万亩,连续三年实现耕地净增加,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坚持党政同责,压实扛牢耕地保护责任。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责任,构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管理体系。会同市发改委等3部门与各区(市)党委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将全市303.85万亩耕地保有量和268.2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图斑带位置分解下达,进行刚性考核,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抽调业务骨干,由县级干部带队组成驻区(市)督导组,靠上指导做好分类处置工作。督促各区(市)组织镇街、村居逐地块核实确认,“一地一策”精准研判施策,共同推动整改落实,形成“部门定措施、属地抓整改、责任共担当”的强大合力。去年以来,全市恢复耕地4.35万亩,顺利通过省对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

加强源头管控,切实筑牢耕地流出防线。强化卫星遥感监测。认真组织开展市级耕地遥感监测,利用0.5米卫星遥感影像对全市域耕地图斑进行年度比对,全面掌握全市耕地流出情况,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计划,从源头上控制耕地流出。强化田长日常巡查。推行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制度,设立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田长6796名,为全市每块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配备“守护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利用“鲁地云”平台,全面推行“人工+智能”巡田机制,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各类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强化耕地流出整改。枣庄市永久基本农田经核实处置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71.35万亩,经上级确认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耕地流出2万余亩。对流出的优质耕地,认真分析研判,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稳妥有序开展整改复耕工作。强化农业项目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设施农用地占用耕地情况摸底调查,对以设施农用地名义为乡村振兴项目配套建设各类永久性非农业设施等各类问题,进行分类处置。研究出台《枣庄市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从源头选址、备案入库、批后监管等方面,全方位加强监督管理备案工作。

强化挖潜蓄力,全面扩大补充耕地渠道。认真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利用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对全市园林地后备资源全面摸底调查,去除各种限制性因素后,初步筛选较易复垦的地块4.81万亩,形成全市耕地后备资源库。加快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按照国家“以补定占”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要求,将各类建设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全市占补平衡监管系统管理,以“年度耕地净增量”确定“下年非农建设可占用耕地指标”,全市共立项土地整治项目46个,可新增耕地5000余亩。提前储备补充耕地优质地块。根据国土变更调查现状耕地成果,采取内业影像判读和外业现场核实相结合的方式,筛查出耕地质量较好的集中连片地块1.5万亩作为补充耕地优质地块,为下步补充优质耕地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问题导向,持续强化耕地保护监管。扎实推进卫片执法工作。充分发挥卫片全覆盖、直观性、持续性等特点,及时发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整改,全市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逐年降低,连续12年未出现被约谈问责问题,特别是2023年,违法比例仅为2.12%,为历史最低。强力推动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自然资源督察是对本市自然资源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的全面体检,通过加强整改,不断化解问题矛盾,持续严格规范管理,促进全市自然资源事业健康发展。近三年,上级督察反馈枣庄市问题数量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全市自然资源管理秩序持续向好。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2020年国家部署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落实执法监管“严起来”要求,以“零容忍”态度遏制新增问题,坚持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严厉查处各类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确保达到惩治一处、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全市新增产业类问题明显减少,整改完成率达到88%,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群众依法依规用地意识显著增强。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请问我市有哪些工作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季冬勇:我市始终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摆在突出位置。依据《枣庄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划定耕地保护目标303.8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268.2万亩,逐级分解带位置下达到区(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与各区(市)党委、政府签订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进出平衡和违法占用耕地,作为一票否决项,五项中有一项未完成,将被“一票否决”,将年度稳定净增加比例作为加分项,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理清责任链条,将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二是全力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落实见效。以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为抓手,统筹落实好耕地保护各项措施,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乱占耕地一亩不让。分类排查核实问题图斑,逐地块建立台账,明确措施、标准和时限,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面积“只减不增”。根据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情况,确定耕地净增加的目标,抓紧推动完成土地整治项目报备入库,抓好耕地复垦工作,实现耕地面积“只增不减”,切实保障明年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三是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各负其责抓好耕地保护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靠上做好业务指导,帮助基层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做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防止耕地闲置撂荒,加强耕地后期管护和农村宅基地、设施农用地管理,杜绝乱占耕地问题。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交通项目监管,避免出现未批先建、超标准建设绿化通道、绿化带等问题。城乡水务部门加强施工监管,防止出现清淤工程占压耕地行为。能源部门加强光伏项目监管,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按照国家要求分类处置。

记者:请问自然资源执法工作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予以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雷:近年来,我市自然资源执法工作紧紧围绕严守耕地红线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执法监管在耕地保护中的“利剑”和“拳头”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源头预防,健全完善市区镇村“四级联动”防控机制,编织全链条执法监督架构,对苗头性违法违规问题提前介入,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注重违法严惩,针对卫片执法、舆情曝光、群众反映等渠道发现的违法问题线索,依法依规从严从快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形成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强大震慑,切实达到了惩治一处、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近三年来,我市违法占耕地面积比例分别为4.56%、3.53%和2.12%,呈现明显下降态势。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持自然资源执法“严起来”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等部门的配合,推动自然资源执法与综合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探索建立既能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又能依法保护资源的执法督察联动融合工作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和“长牙齿”的硬措施扎实推进卫片执法、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以及“大棚房”整治回头看等执法工作,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在动真碰硬中坚守耕地红线。

记者:请问台儿庄区在严格耕地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建斌:2022年以来,台儿庄区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坚持保护与发展“两手抓”,聚焦耕地保护和土地要素保障项目支撑,坚决守住红线,做优做强要素支撑,全力护航全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2022-2023年,全区征收土地面积2597亩,供应土地5578.7亩,耕地占补平衡入库4461.4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使用1394.7亩,实现了耕地保护目标和省市重点项目的应保尽保。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严格按照“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优先序,科学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共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规模5.1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3.67万亩、耕地保护任务49.62万亩,为实现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双赢打好基础。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镇(街)综合绩效考核指标,区级领导牵头督导镇(街)耕地保护和问题整改工作,以监督问责促进责任落实。先后出台了《台儿庄区耕地动态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台儿庄区全面实行“田长制”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细化建立多项耕地保护长效管理新机制,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耕地保护从严态势。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融媒体、微信群、手机短信、农村大喇叭等平台作用,大力宣传耕地保护“六严禁”“八不准”等政策,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耕地保护的浓厚氛围,全区每年组织耕地保护宣传车30余辆次,制作耕地保护宣传栏100余块,发放“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及明白纸2万余份。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全流程跟进、全方位服务”,成立重点项目土地要素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专班,靠前发力,主动对接,在源头上疏解难点、堵点问题。2023年,主动对接省市重点项目7个,实现全程跟踪服务,有力助推了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