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爱好者在进行跑训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创造PB(最好成绩)是最大的动力。但PB成绩的创造一方面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一方面需要制订相应的训练周期,一味的追求PB而加大训练量或过度训练,一个结果是会增加受伤的风险,一个结果是求而不得,反而陷入瓶颈期很难进步。PB的关键是什么呢?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训练主要分为五大类型,每种训练类型的强度和作用也都不同。5种类型涵盖几乎所有跑步方式,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类型。

⑴ 轻松跑——E(Easy running)

⑵ 马拉松配速跑——M(Marathon-pace running)

⑶ 乳酸门槛跑——T(Threshould running)

⑷ 间歇训练跑——I(Interval training)

⑸ 重复训练跑——R(Repetition train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公里项目

10公里可能是跑步爱好者们开启跑步生涯的第一个里程碑。提升10公里成绩的关键是什么呢?

10公里的比赛是以有氧为主的运动,大部分10公里比赛都会达到VO2max(最大摄氧量)的92%~95%。需要确保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自己的有氧能力、移动效率和乳酸门槛,这便需要在训练中好好结合R跑(重复跑)、I训练(间歇跑)和T跑(乳酸门槛跑)。

跑者在进行有目的的速度训练之前,首先应评估自身能力,再为自己制订训练强度和阶段性目标。在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中,对跑者的跑力进行了定义

比如10公里40分钟对应的跑力值为52,对应配速400。以跑力值40-50的成绩标准:

跑力值40:50分03秒

跑力值42:48分01秒

跑力值44:46分09秒

跑力值46:44分25秒

跑力值48:42分50秒

跑力值50:41分21秒

建议以上一级跑力值成绩为阶段性目标,如目前跑力值仅为40,就先以跑到41为阶段性目标进行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以下的表格中可以找到自身对应跑力值:

例如跑力值为45的跑者,E配速在529-610之间,M配速在457,T配速在438,I配速在416,R配速做为高强度间歇跑训练,400米跑1分36秒。在以下的表格中可以确定自己的训练配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长跑的速度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1、10公里是长跑距离,需要一定的有氧耐力基础,抛开有氧谈速耐是不可能的,应该围绕着有氧+无氧+力量交叉训练进行综合训练。

2、10公里PB,那么全程将有大部分时间进行混氧跑,冲酸耐酸就非常重要,因此训练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一次高质量的速耐训练结束后会让人疲惫不堪。

3、速耐训练每周1-2次,要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恢复时间。

训练注意事项

在训练方案中,高强度训练部分也称为训练的主体部分(相对于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而言)。主体部分的训练是按照一定的负荷强度,以规定的时间或距离为目标,伴有具体的休息间歇而展开的训练。但在训练的主体部分之前和之后,跑者需要完成一个适当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因为训练的主体部分是为产生特定的生理适应而设计的。因此,其训练内容是训练方案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恢复课的训练内容可以采用轻松的长距离跑的方式。

恢复或放松训练日应该由低到中等训练强度的跑步所构成,这有助于跑者身体的恢复,不过,跑步的距离或持续的时间要因人而异。对于每天进行跑步训练有一定困难的跑者而言,跑步训练中最重要的是高质量的主体部分,这些高质量的训练内容应该纳入每周的训练计划中。在恢复或放松训练日,运动员可能更希望进行一些彼此不影响的交叉训练,如游泳、自行车或在游泳池中跑步等。此外,恢复或放松训练日也是安排进行跑步技术练习的好时机,其他积极性的恢复活动(如瑜伽),或各种被动的恢复技术(如在泡沫软垫上滚翻,拉伸,按摩,或午睡)也可以采用。跑者也应该保持良好的营养习惯。在没有训练的日子里,如果运动员不能进行跑步或交叉训练,那么,他们应该注意需要采用一些被动的恢复手段。按照运动训练的一般规律,运动员每进行7到14天的训练,就应该安排一天进行彻底的身体恢复。

训练计划

以下是一个以三个月为一周期的训练计划

第1-4周

基础训练:每周至少安排5天的有氧放松跑,发展基础的有氧代谢能力;每周至少2次训练课中要包含技术或分解技术的练习。

第5周

训练一:2*200训练,要要求以R(重复)速度,次间200m恢复性慢跑。总计跑4-5次

1×400m,要求以R(重复)速度,再进行400m恢复性慢跑。总计跑4-5次。

训练二:T速度跑1分钟,E速度跑2分钟调整恢复,总计跑4-6次。

训练三:法特莱克跑:

以I速度跑2分钟,之后以E速度慢跑1分钟;

重复进行的法特莱克训练的总距离至多10km。

第6周

训练一:12*400,以R速度完成,两个400之间以E速度进行200米慢跑。

训练二:以T速度跑30-40分钟。

训练三:以E速度进行LSD训练。

第七周

训练一:间歇跑训练

·4×200m(次间200m慢跑)

·2×400m(次间400m慢跑)

·1×800m(800m慢跑)

·2×400m(次间400m慢跑)

·4×200m(次间200m慢跑)

·所有重复练习均以R(重复)的速度进行

训练二:3×2分钟T速度间歇跑,每组间用E速度跑2分钟进行调整休息。

训练三:6×3分钟I速度法特莱克训练,每组间用E速度跑3分钟进行调整休息

第八周

训练一:4~5次长距离山坡跑

在一个坡度为4%~6%的长山坡上(适中陡度),以T速度向坡上跑,之后慢跑或步行下坡作为恢复;

训练二:T速度跑40-45分钟

训练三:1小时以上的长距离慢跑

第九周

训练一:10~12×400m,以10公里目标配速进行,组间以E速度进行400m恢复性慢跑

训练二:阶梯间歇训练

以T速度跑3分钟,之后以E(轻松)速度慢跑3分钟

以T速度跑2分钟,之后以E(轻松)速度慢跑2分钟

以T速度跑1mi,整理活动

第十周

训练一:以T速度匀速跑20min

以R速度跑4×200m,次间恢复性慢跑200m

训练二:以I速度跑3×1200m,次间慢跑3分钟

以T速度匀速跑10分钟

训练三:以R速度跑8-12×400m,次间恢复性慢跑400m

第十一周

训练一:以T配速跑30分钟

训练二:E配速长距离慢跑

训练三:60min的法特莱克跑

以I速度跑2min,之后慢跑2min

第十二周

训练一:以T速度跑1mi,之后慢跑3分钟

以I速度跑800m,之后慢跑2分钟

以I速度跑400m,之后慢跑2分钟

以R速度跑200m

训练二:短距离、大步幅的放松跑

训练三:以10公里目标配速度进行测试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