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和行动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领导干部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价值取向和方法论。推荐阅读《国家治理》最新文章,一起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后,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和使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化是全方位、全领域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既蕴含体制机制的变革,也需要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体制机制作保障。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上建立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体制机制,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制度保障。但也应当看到,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有赖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时,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重大原则之一,要求“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观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共同特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本质,要求新型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使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成为必要。建立新型生产关系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地位,凸显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制度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诠释了我国改革的历史逻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体制条件;要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各种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顺畅流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基于国情确立发展目标、选择发展道路,也要遵循人类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外开放包括要素型开放和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立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既是改革开放的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由此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在于通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来看,不少改革举措就是人民群众的发明和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他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这是对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主体地位的诠释,彰显了人民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时强调:“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站在人民立场、从人民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调动人民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基于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而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着力点,既是人民利益的表达,也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追求,也是人民的愿望和诉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也要求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求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第三次分配的体制机制,通过第三次分配对收入和财富分配进行有效调节,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旨在完善城乡空间融合形态、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进而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如何通过制度安排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人民评价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最终评价。人民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评价的主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否成功,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由人民来评价。人民的感受最真实、最直接,人民评价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最终评价。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是人民利益至上的体现,彰显了人民在改革成效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人民评价既是对改革结果的评价,又将进一步推动改革走向深入、走向全面,使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适应人民的愿望和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我国改革遵循的是由易到难、先简后繁的行动逻辑,先选择一些难度小、容易实施的领域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难度大、风险高的改革留到了攻坚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诸多领域深刻变革和诸多利益格局调整,面临各种复杂关系和矛盾的处理,要求遵循一定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和行动路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束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线。守住底线,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基本的要求,动摇四项基本原则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同时,解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创新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仍然要锚定这一总目标。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起点,针对问题谋划改革,寻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选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2024年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目标提供了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解决问题是为了实现目标,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是统一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诸多领域和方面,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在改革涉及的诸多领域中,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重点,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其他领域体制机制改革。2023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对经济领域的改革进行了系统谋划,具体包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统筹谋划好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和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这里凸显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性,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矛盾主要方面。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改革、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和布局,才能使改革走向深入。注重系统集成,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3月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成立,是改革走向系统集成的组织保障。新时代重大改革方针政策、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出台,均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讨论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系统集成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加强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做好不同改革措施的相互配套与有效衔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有破有立。改革是破与立的统一,改革的过程就是破除旧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确立新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来看,处理破与立的关系有三种方式:一是先破后立,二是先立后破,三是边破边立。从规避改革的风险而言,先立后破是最佳选择,新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并正常运行之后,旧的体制机制自然失去了其效能,将改革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边破边立也是一种稳健的改革方式,风险小,容易赢得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同。先破后立有利于快速推进改革,但蕴含的风险比较大,容易形成制度的真空地带。破与立关系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效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改革举措从制定到落实需要经过若干中间环节,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如果不及时跟进和落实,改革举措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制度建构,更需要落到实处,让制度运行起来,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完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

上文略有删减

选自 |《国家治理》杂志2024年第11期
原标题 |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作者 | 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陈金龙

新媒体编辑 | 王思楠

原文责编 | 周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