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094型核潜艇以浮航姿态穿越台湾海峡,很多朋友抱怨说“龟背真丑”、“龟背落后”、希望看到没有龟背的096尽快亮相。这个热情可以理解,大家都愿意看到解放军的装备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先进,因为只有先进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真正切实有效的保卫我们的祖国和我们自己。不过,“龟背”是不是真的看起来那么糟糕……很多时候,其实我们都是被忽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纯技术的角度上说,潜艇最重要的性能是噪声,噪声越小,潜艇隐蔽性能越好,所以也越能更好的执行各种作战任务。而潜艇的噪声其实主要有三个来源:人员噪声、机械噪声和流体噪声。其中人员噪声,包括潜艇内部人员走动、相互对话,甚至是做饭炒菜、睡觉打鼾等的,都是“人员噪声”。有经验的潜艇声呐兵完全可以凭借耳朵,听到敌方潜艇上人员说话和走动的声音。机械噪声,则主要是指潜艇的动力系统在运转时必然会发出噪声,例如常规潜艇的柴油机,核潜艇上的核反应堆一回路、二回路之中高温高压的水流运动等等,都会发出噪声,而且潜艇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噪声源:减速齿轮箱,这几乎是固定的噪声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和“龟背”有关的,只有第三项“流体噪声”,因为当今潜艇为了追求水下性能,普遍采用水滴或者拉长水滴形设计,但高耸的龟背显然破坏了潜艇的水滴外形,因此当潜艇高速运动时,水体和潜艇的龟背会产生摩擦,进而产生流体噪声。而如果没有龟背,那么这个噪声就会减弱很多,从而有利于潜艇的潜航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装有“龟背”的主要是战略导弹核潜艇,这是因为受工业技术能力的限制,潜艇的耐压壳直径尺寸有限,塞不下巨大的潜射战略导弹,所以就有部分导弹发射筒必须露在耐压壳之外,而在这些导弹发射筒外面罩上一个外壳,这就形成了潜艇的“龟背”。如果战略导弹核潜艇能消除“龟背”通常意味着潜艇能够加工更大直径的耐压壳,从单纯的工业技术上说,这确实是技术的进步,但是如果从潜艇战术上说,恐怕就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了。这主要是因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潜艇的流体噪音不仅仅和“龟背”有关,也和潜艇的吨位有关,而潜艇吨位越大,其与海水的接触面也就越大,而和海水接触面积大,在高速航行时就会带来更大的噪音。在冷战时期,苏联潜艇的噪声一直比西方潜艇更大,并不仅仅是因为苏联的机械加工技术落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苏联的核潜艇普遍采用双壳体设计,其水下排水量普遍要比美式核潜艇大30~50%,这导致苏联潜艇的流体噪声无论任何优化,都必然大于美式核潜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的094型核潜艇虽然有龟背设计,但其排水量却是各国战略导弹核潜艇中最小的,这也意味着我国核潜艇在下潜后与海水接触面积也是全球所有核潜艇中最小的,所以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流体噪声恰恰是最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上面说过,“龟背”导致的流体噪声主要是在潜艇高速巡航状态,在低速航行时,由于水流平缓,所以实际上龟背并不会额外增加噪声。按照公开的流体噪声数据统计,一般潜艇在12节航速(约合22.2公里/小时)的速度以下时,“龟背”不会产生额外噪音。而战略导弹核潜艇基本作战任务,就是低速航行到指定的待机海域,然后埋伏起来,等待发射指令,只要没有接到任何指令,就继续潜伏。不需要进行大速度机动航行,所以“龟背”对于战略核潜艇的影响基本为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要想完全消除“龟背”,按照解放军现在的技术也不是做不到,因为我国核潜艇的设计一直沿用苏联的双壳体思路,而潜艇的外壳是非耐压壳体,所以只要等比例扩大潜艇外部非耐压壳体的直径,把整个导弹发射筒全部包裹在非耐压壳内,就可以消除“龟背”现象。但是这样意味着我国导弹核潜艇的排水量将会从现在的大约1.2万吨直接飙升到2万吨以上,潜艇的表面积增加大约30%,所以潜艇的流体噪声反而会因为排水量增加,潜艇表面积增加而同样扩大,这样

一来

,反而还不如采用“小吨位+龟背”的设计更实用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国094型核潜艇是最近10多年才开始大量建造并列装海军的,按照战略导弹核潜艇35~40年的使用周期来看,目前现役的094系列核潜艇至少还有20年的寿命时间,再加上094型核潜艇本身有一定的设计冗余,还具备进一步升级改装的潜力,所以短期内我们可能真的见不到传说中的096型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