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要】国内轮胎厂商打拼多年,效果却并不太好。一位轮胎行业的从业者曾表示,国内环境目前仍不是国产汽车轮胎公司成长的最佳土壤。

如果这些不够有说服力,从2013年开始就致力于出海的赛轮公司或许能提供一些启发。

截止今日,经过十年演进,赛轮公司实际上形成了“中国管理-越南制造-美国销售”的经营模式。从最新的年报看,各项经营数据已经远超一众同行。

面对十分依赖存量市场的汽车轮胎行业,先一步打入市场,实际上就先一步形成“X inside”的品牌心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这一时间窗口,就要尽快做出决策。当前境况下,出海是更接近正确答案的选择。

可以预见的是,一场国产汽车轮胎出海潮也许正在孕育当中。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汽车行业新进展(不建群),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

以下是正文部分:

尽管生长于此,国内市场却并不是滋养本土汽车轮胎公司的优渥土壤。

从公开资料看,截至目前,能够完成产业升级的国产汽车轮胎企业非常少,业内大部分公司净利润微薄。

不仅如此,国内消费者对国产汽车轮胎信心尚处在拔升阶段,还更偏好购买外国品牌。某位汽车轮胎行业的负责人表示,同样一款轮胎,国产售价400元,米其林卖1000元,绝大多数人往往会选择后者。因此,许多国产厂商宁愿去海外寻找市场,但水土不服的玩家们市场表现参差不齐。

在如此情形下,许多国产轮胎公司发展缓慢,业绩惨淡。在这其中,赛轮轮胎的表现和发展历程却显得相对特殊。




01顺势而为增长优势明显

4月26日,赛轮轮胎发布2023年年报。其中,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59.78亿元,同比增长18.61%,归母净利润30.91亿元,增速达132.07%。

此外,其2023年ROE为22.84%,净利率为12.33%,毛利率为27.84%。多项指标大幅超过同业可比友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2023年整个轮胎行业的大环境向好,赛轮轮胎的财务数据还是比国内一众龙头汽车轮胎公司更加亮眼。

不仅如此,公司目前仍然有大幅在建产能。据官方消息,其于2024年1月增加投资柬埔寨工厂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年产能,而这条产线于三个月前刚刚投资建设了600万条的年产能。

除此之外,公司于2023年底筹备在墨西哥的合资公司,投资建设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今年3月,公司宣布即将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年产360万条子午线轮胎与3.7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截至年报公布,赛轮轮胎共计规划建设年产260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1.03亿条半钢子午线轮胎、44.7万吨非公路轮胎的生产能力。

作为开拓海外汽车轮胎市场的先行者,赛轮轮胎是最早在海外建立轮胎工厂的国产汽车轮胎公司。目前在欧、美、亚、非等18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市场。

尽管公司的业绩从海外市场获益颇多,但这条路却并不容易复刻。逐渐意识到争抢海外市场的一众轮胎厂商如今再想大幅进入,进入门槛已然变得更高。

以致于回顾过去的历史,一位接近赛轮的从业者也不由感慨,时间窗口很重要。

02汽车轮胎的增量在海外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赛轮轮胎的市场定位功不可没。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13年间,向越南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还寥寥无几,赛轮轮胎成为最早一批去越南进行并完成产业转移的公司。

制造类企业如果想要在当地运营,首要任务就是以合适的价格获得一块足够建厂的地。这是最早出海越南的赛轮享受的最大优势,同理,税收条件也相应宽松。

对此,业内相关人士回顾道,等到部分公司反应过来,试图跟进海外布局的时候,当地政府已经没有那么多空余的地,开的条件也比较苛刻,从进入阶段就劝退了不少公司。

2013年8月,赛轮越南公司一期生产线全线贯通,首家海外工厂首条轮胎顺利下线。

如此之后,一众友商还在国内打市场时,赛轮就已经在拓展美国市场。进入初期,赛轮收购了一位美国本土的经销商,借助这个口径利用美国当地的文化做销售。时至今日,公司90%的净利润实际都在美国。

随着运营模式的逐步演进,赛轮公司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中国管理-越南制造-美国销售”的经营模式。

此外,美国对大陆的轮胎征收高达87.99%的反倾销税,而对越南只有22.3%。赛轮公司在越南建厂也在生产上规避了美国对中国双反政策的制裁。

越南政府的税收支持以及廉价的土地与劳动力,再结合美国市场的高消费能力与中国的企业家精神,集各家之所长,才造就了赛轮在海外的高盈利。

03内部治理是本征问题

实际上,赛轮刚进入美国市场时,米其林轮胎仍然是一大竞争对手。一位接近米其林的从业者向芯流透露,彼时,米其林等一众老公司实际上存在严重的熵增问题,简称“大公司病”。造成的结果就是工厂效益低,成本难以下降。

此时,赛轮的加入实际上恰逢其时,作为一家新进入厂商,在组织层面,赛轮拥有更高效且有活力的运作机制。而业界往往也很乐意用建立新企业的模式冲击那些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厂商。

国内的竞争对手也具有同样的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某国产轮胎厂商投产4年,人力物力消耗过多,效率太低,相应失去了竞争优势。

这种情况在疫情期间尤为明显。那些运营治理存在问题的轮胎公司,净利率受疫情影响的幅度最大。

基于这种情况,业内有过不少声音讨论赛轮轮胎的运气问题。

诚然,一家企业如果想成功,不仅需要准确的战略定位和敏锐市场洞察,运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当一切偶然因素被剥离,赛轮公司这一个例中也拥有较多可参考价值。

对于布局较晚的国产汽车轮胎公司而言,在国内消费能力不足和企业之间过度内卷的双重压力下,出海经营与竞争国内高端市场是两条不同的路线,如何选择、如何定位自身战略将所有玩家区分开来。

面对十分依赖存量市场的汽车轮胎行业,先一步打入市场,实际上就先一步形成X inside”的品牌心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这一时间窗口,就要尽快做出决策。当前境况下,出海是眼下更接近正确答案的选择。

可以预见的是,一场国产汽车轮胎出海潮也许正在孕育当中。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汽车行业新进展(不建群),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

- XINLIU -

喜欢就奖励芯流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