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人怕选错城,更怕买错房》

很多人让我评价这事儿,就是上海有个连锁咖啡店,顾客与店员因为超时问题拌嘴。

顾客表示要投诉,店员直接把咖啡粉泼在顾客脸上,说,你去投呀。

这个事情很多人解读成不要招惹垃圾人,因为成本不同。

别人可能因为经济压力,工作压力,方方面面的原因,心情本就不好,如果你去主动当那个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可能把所有的负面情绪,或者说,其实是整个社会带给她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到你一个人身上了。

幸好这泼的是咖啡粉,如果是热咖啡,那你不就毁容了么?

这个解读对不对?对,站在个人保护意识提升的角度没问题,但是你没有看到更深层的地方。

第一层,我们要读懂这个品牌的经营模式。

这类事,这个品牌的咖啡连锁店不是第一次,哪怕近期也不是。另一家分店有顾客与店员吵架,被店员扇了耳光。

那么你去深究,会发现这是一种商业模式。

这个品牌的咖啡店卖的是什么呢?是廉价。

星巴克35块一杯的咖啡,他们只卖10块,如果你肯自己带杯子,只要5块。

为了压缩成本,他们就要做很多事情,比如,减少店员。

同样的销量,星巴克要用4个人,他们只用1个。

你要明白,咖啡和餐饮是不一样的。

餐饮的前台服务员和后厨大师是两拨人,负责接待客户的人笑脸挨骂,后厨专心烧菜,压力不会向下传导。

咖啡不是这样,前台后厨是同一个人,你要一边专心做咖啡一遍挨骂被催单。

在这种工作性质下,把原本一家店4个人的工作降到1个人,你猜会怎样?

这个人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每2,3分钟就要完成一杯咖啡的制作、销售、清洗全部工作。

高强度,高密度,每天持续十几个小时。

经常没时间吃饭,没时间上厕所,那么月薪是多少钱呢?

不到5000块。而且一旦被客户投诉,还要被罚款甚至开除。

就是说,他们的商业模式是用1个人,干4个人的活,在上海这种地方,一个月只赚5000块工资,用这样的方式,才能给你提供5块钱一杯的咖啡。

那咱们想想看,如果换你去做这份工,你能否保持一年365天,始终微笑服务,不与顾客发生冲突?

所以你看懂了他们的商业模式你就会知道这是必然事件,迟早会发生。

和你是否不要招惹垃圾人没有关系,哪怕作为顾客的你,反过来提供微笑服务,把店员当上帝,只要你去买这种咖啡,都有可能面临风险。

因为过低的工资,过长的工作时间和过高的工作强度,使得对方本来就处于一触即发的精神崩溃边缘。

店员就是一个潜在的定时炸弹,可能表现为抑郁症,也可能转化为暴力倾向。

第二层,跳出具体品牌,我们要看到有两种商业模式。

当下成功的商业模式的代表形态就两种,一种是皮刀刀,就是电视剧里范闲发明的那种。

另一种是胖东来。

很多人对皮刀刀的理解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人们图便宜,人们骨子里渴望仅退款;押对了消费趋势,消费发生了负升级。

但实际上,这些是表象,不是本质。

皮刀刀真正构建的商业闭环是什么?

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流量以令生产。

比如我是做生产的企业,有条每年1000万台货的产品线已经投产。

我这么做,是因为整个市场全年有1500万的需求,我觉得自己可以占据2/3。

现在,皮刀刀一次性拿到1000万的订单,给我开出一个赔本的价格,请问,我能不能拒绝?

答案是不能。

我拒绝,这个单子就会转交给我的竞争对手。

要知道,整个市场全年的总需求只有1500万,如果1000万被满足了,意味着剩下的只有500万。

我家里可是有一条1000万产能的生产线在嗷嗷待哺。

换句话说,我不接下这单生意,我马上就得死。

我一死,我的生产线,马上就得破产清算低价拍卖给我的竞争对手,它捡漏了,我挂了。

所以我只能接,即便亏本也得接。

接,哪怕亏本,至少当下不会死,不接,立刻死。

那么我为了让自己赔少点,或者说,失血失得慢一点,我会怎么做?

我只能想办法压我的员工,压我的原料供应商,去转移这个压力。

好比我们都清楚一碗牛肉面,成本要15,那你说1块5能不能?

其实也能。

大家头脑风暴一下,上点科技狠活。办法总比问题多。

这是一种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很成功。俗称卷到极致之后的成功。

那么还有一种模式是什么?

就是胖东来那种,你可以认为类似于某个区域性质的高端超市。

他们的策略是反其道而行之。

就是说自己的采购价明着标出来,自己的利润率,也明着标出来,给员工开的工资非常高,在当地高出一般人的收入很多。

而且,作为超市,每周二歇业,员工全体放假。

而且每年利润的95%,都分给员工,老板只拿5%。

那你可以想象员工的心态。

员工一定是非常注重盯货品质量的,俗称哪个供应商不开眼,以次充好,店员能有九种方法,弄死他。

因为品牌的利益就是店员的利益,每个店员都是老板。

而且每周能休一天,不仅钱赚得足够多,人也休息够了,也有精神继续工作,能长久持续。

这就是胖东来的商业模式。

其实你仔细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模式,一个是线上的成功案例,一个是线下的成功案例。

所以我们怎么看这个咖啡品牌?

其实它就是把范闲在庆余年里发明的皮刀刀的线上模式做到了线下,它想要做的就是一种线下卷到极致之后的效果。

第三层,跳出商业模式,背后是什么?是你要看懂老板。

曾经有很多读者问过我,为什么胖东来的那种模式,推广不开,或者说,很少见?

答案很简单,因为于东来是个特例。

他想要的那种成功,是他也好,顾客也夸他,员工也爱戴他,他这辈子也赚到钱了。

但你不可能要求每个老板都是他。

那些找不到商业模式的小老板,更多的是想要活下去,还顾不上这种精神追求,而有能力的大老板,想要的大都不是这个。

十几年前,我还在伺候大老板的时候,跟一个民企龙头集团派驻在甲方那里长期出差的软件部门的一个经理闲聊。

他和我关系很好,私下抱怨常年回不了家,工作强度太大,其实也赚不到大钱,打工嘛。

不光是为他更抱怨,更是为他下面的兄弟们。

这就是我们说的视角问题。

看过1566吧?站在海瑞那个视角,他每天接触的都什么人?淳安的百姓,例如齐大柱。

你天天接触这些人,你就会把他们的诉求当作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价值。

你看嘉靖为什么不这么想,赵贞吉为什么不这么想。

因为离得远。

站在大老板的角度,那个小经理说的那些,就不是问题。

加不加班,出不出差,这个不重要,你不加有的是人加,通知副总把你们部门换掉就行了。

大老板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时间。

你一年的收入才几十万,一百几十万,你当然觉得钱最重要,你本来就是卖时间换钱的。

所以你想买的无非豪宅豪车,但是站在大老板的角度,他想买的是什么?

是未来,也只有未来,因为其他东西随便买,都有了,太容易得到。

可怎么买未来呢?又没有长生不老药。

既然我没法过去,那就只能让世界过来。

我没法去未来,就让未来走过来。

这就叫时间加速。

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修长城,修直道,征匈奴,征岭南,朱棣为什么一定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迁都,征漠北,下南洋。

拖二百年不行么?不行,等不及。

所以如果你接触过很多足够大的老板,就是他们在他们各自的行业内跺一脚能震三震那种,你会发现,他们想要的是时间。

钱有得是,时间可不再来。

所以我们有些做互联网的读者应该在公司里都听过那句话,你要么赶紧去死,要么赶紧去投胎,千万不要拖。

要死赶紧死,要生赶紧生,关键是赶紧,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个快,是指迭代。

别人一个产业做十年,起兴转衰,我们要争取一年就经历完整周期。

这就叫快速迭代。

如果你是那个店员,是十几年前那个部门经理,你当然是叫苦不迭,望山跑死马,你是那匹马。

你发现自己的技能没有积累,自己刚熟悉一个行业,过两天公司没了,再过两天行业都没了。

你很苦恼。

但站在大资本,大老板的角度,快才是最好的,把未来挪到现在自己一生的经历才更精彩。

因为怎么说呢,他已经跳出钱这个维度了。无论赌赢了赌输了,再输,他留在信托那边的钱,风险隔离带之外的钱,都是几辈子用不光的。

他想要的,是让每局牌快一些,快速迭代,让自己在有生之年,体验更远的未来。

所以人这辈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你不想成为那个苦哈哈的店员我懂你,但你不能把自己眼睛蒙起来,一厢情愿。

打麻将还得看上家卡下家盯对家,何况人生呢。

你站的维度特别低的时候,你根本看不清的,俗称你的命运并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决定的。

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东西。

比如大老板,大资本要什么,不同区域人口密度影响了产业迭代速度,影响了商业模式,进而影响了你的公司。

最后影响了你的填报志愿,你的就业,你的买房定居,乃至你整个人生。

我大前天花了两万多字给你分析当下及未来的大环境,就是让你明白,你不能去孤立的做决策,否则只会把自己变成星爷电影里的9527。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人怕选错城,更怕买错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