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河体育中心举行了一场又一场体育盛事,见证了一次又一次天河区的腾飞。张永林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河体育场将对外窗、空调、照明、电梯等进行绿色低碳升级。 罗国辉 摄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于2025年11月至12月举办。其中,广州将承办这两场赛事的开幕式;广州赛区将承接整个十五运会40%的竞赛量和残特奥会30%的竞赛量。这也是继1987年六运会、2001年九运会之后,广州与全运会的第三次结缘。一直将体育事业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天河,也将再次借助运动盛会的举行提升区域能级,全力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重点场馆周边区域品质提升工作。

城市品质

“三年行动计划”涉及两大涉赛提升工程

以赛为媒,可提升城市形象、知名度及国际影响力;以赛兴城,可拉动城市经济,成为区域经济新引擎;以赛促建,可将赛事运营与城市治理结合,推动城市更新。

借力全运战略契机,提升城市影响力,天河正在行动。根据《天河区市政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及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天河已部署了“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周边市政设施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工程”和“天河体育中心及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馆周边市政设施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工程”两大涉赛项目。

前者的实施内容涉及奥体中心周边道路(包括奥体南路、车陂路、奥体路、大观南路)沿线品质提升、地铁出口一体化处理(包含黄村站、大观南站);大观站、奥体站高快速路出入口提升;广园快速路—环城高速桥下空间、环城高速—车陂路桥下空间综合提升;大观中路沿街、4S店沿街、优托邦沿线沿街建筑立面提升、奥体路周边现状围墙立面提升等。

后者实施内容包括广州东站站前公园复绿;体育中心周边道路品质提升;天河路三大综合体(天河城、天环、正佳广场)周边综合功能提升;六运小区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江月路-广州大道区界门户、华观路-黄埔区区界门户提升;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馆周边道路品质提升、围墙翻新、桥隧空间提升;广州体育学院出入口围墙翻新等。

据悉,天河区还专门建立了《天河区市政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及常态长效维护管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事宜,细化落实本机制的各项工作任务。

场馆建设

天河体育场将改造为近零碳建筑

专业化、现代化的场馆,是办好赛会的基础设施。有着多年全运会、亚运会及各国际单项赛事主办基础的广州,此次将坚持节俭办赛原则,贯彻“绿色低碳、智慧场馆”建设理念,统筹推进比赛场馆维修改造,突出科技赋能,着力打造低碳节能智慧示范场馆,助力老场馆焕发新魅力。

这其中,就包括了天河体育中心。作为天河区的“同龄人”,天河体育中心举行了一场又一场体育盛事,见证了一次又一次天河区的腾飞。如今,为了更好地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这座标志性的建筑,将再次实现华丽的蜕变。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绿色低碳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谭海阳在2024年广州市建筑领域节能宣传月启动仪式上透露,为了迎接明年举办的全运会,天河体育场将对外窗、空调、照明、电梯等进行绿色低碳升级,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谭海阳重点介绍了天河体育中心的改造计划,涉及更换高性能外窗、采用节能玻璃,选用超高效空调系统、搭配室外机喷雾降温系统,照明系统使用高效灯具,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通过因地制宜性能化的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天河体育场可实现节能降碳45%以上,助力第十五届全运会实现碳中和办赛。其意义还不仅于此,以天河体育场为示范,可引领类似既有建筑的绿色低碳改造,积极响应广东省“十四五”提出完成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面积3000万平方米的要求。

另据广州赛区执委会场馆和信息化部常务副部长唐仪兴介绍,为实现老场馆新活力,还将通过改造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的休闲运动空间。例如,天河体育中心每年吸引400万人次前来健身跑步,已经有110多个专业跑团进驻,接下来将充分利用二层平台,打通700米环形跑道,建成具有岭南特色、适应岭南气候,集休闲与运动一体的全天候体育公园。

场馆的改造也将充分体现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天河体育中心建设基于数字孪生的一体化智慧运营管理平台,通过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实现座位精准导航,不仅可以提升参赛和观赛体验,还将服务赛后运营和全民健身活动赋能场馆绿色低碳改造。

除了天河体育中心,奥体中心体育场也将新增遮阳水平挑檐防晒,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植入绿化藤蔓植物,形成绿色环廊。

大会保障

交通、电力等全方位早部署

围绕抓好2024年全市体育工作,广州市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备战管理,形成强有力备战阵容,全力做好十五运会跟踪保障和备战参赛工作,天河区也进行了详细部署。

交通保障方面,天河将成立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天河赛区属地交通保障工作专班,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天河赛区属地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负责赛事期间天河赛区属地交通保障的组织协调工作。对于重点关注赛事相关道路通行路线和备用路线,天河将组织开展相关城市拥堵点排查治理,缓解重要道路、节点拥堵情况。天河也将开展赛事相关道路的路域环境整治,清理整顿道路两侧非法标志牌、乱搭乱建经营摊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开展赛事相关站场、地铁口、公交站周边综合管理和环境整治,并加强电动自行车及共享单车管理。

电力保障方面,天河将逐个场所成立电力保障专业队伍,完成配套电力工程建设和改造,按照电力应急保障和突发事件处置专项方案,建立应急指挥体系,组织电力保障应急演练。

供气保障方面,天河将加快推进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工作,完成涉比赛场馆、接待驻地的主要市政道路、周边及庭院内燃气管道设施更新改造升级和维护;按照“一馆一册”的要求,细化明确各场馆场所供气保障措施及应急措施,明晰各场馆场所内部燃气设施运行状况和相关运行参数,储备充足的应急资源;搭建供气保障巡查队伍,建立巡查工作制度,制定巡查及整改工作台账,确保各项供应保障任务落细落实。

供水保障方面,天河将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督促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完成市政、场馆、接待驻地及周边供水基础设施(包括泵站、管网)隐患排查,组建供水保障应急处置队伍,针对重点保障区域、重点供水设施,完善供水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供水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各场馆结合实际同步落实应急环卫洒水车、消防车,以备突发事故时送水。

医疗卫生保障方面,天河将制定赛事医疗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实施方案,建立粤港澳患者跨区域转运机制,升级完善120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含运动员就医服务APP);成立全区卫生监督部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全区卫生监督部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保障应急演练;建立市-区间、部门间传染病风险沟通机制,建立疾控保障工作队伍,对重点传染病进行综合干预;组织对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场馆、运动员驻地及周边区域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密度进行监测和预警,加强全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开展除害防病统一行动;组建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食物中毒、心理危机干预等应急处置队伍,确保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规范处置。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实习生赵瑞琦

通讯员孙嘉怿 天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