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终不是百炼钢

关注山光客,我们一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现在都怀疑那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小时候蒙了我很久

能够高考16次,外人肯定认为唐尚珺是坚定的,但事实却是他在怀疑,酒醉后才会如此袒露心扉。

1988年出生的唐尚珺,35岁的同龄人已经是成家立业,他却将人生定格在高考那一年,反复去拷问知识是不是能改变命运。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高考只是其中一环,流连在这个关口注定无法见到更广阔的天地。

短暂的驻足是为了积蓄力量,而无限的循环则会丧失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考下去,变更的高考标准唐尚珺是否还能得心应手,他的身体是否还能跟得上,那些爱他的人是否还有时间等待 。

本该是无可辩驳的大道,唐尚珺却在用他的执拗将一切变坏。

一.那条被证明过的大道

条条道路通罗马,水流千里归大海

高考不是唯一的路,但绝对是最坦荡的路,也是普通人通往罗马最适合的路。

唐尚珺出生在广西上思县的农村,想要走出十万大山可谓是千难万难。

上思县是广西糖料蔗主产区之一,甘蔗是甜的,但种甘蔗的人汗却是苦的,尤其是第一产业没有实现机械化的情况下。

每当甘蔗成熟的季节,就是唐尚珺父母最忙碌的时候,数十斤的甘蔗靠人力从山里搬出。

好好读书,不然只能干一辈子体力活,作为家里的老幺,唐尚珺被寄予了浓厚的期望。

天才走大道轻而易举,寻常人走通却要竭尽全力。

有人考上了清华北大,学校会张榜庆贺,会被当地津津乐道,绝大多数人也以此为目标 。

在唐尚珺读小学时,邻村有人考上了清华,当地都沸腾了,尤其是那个人有了出息回家修了路,可谓是光宗耀祖 。

父母以此为榜样,激励唐尚珺努力读书,并为其铺平了道路。

唐尚珺的家庭相当贫苦,他的四名哥哥姐姐也因此早早辍学,但作为最小的弟弟却不用吃这样的苦。

哪怕没有考上高中,唐尚珺也多了一次机会,在经历初四后再次进入学校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中三年,唐尚珺绝对是不合格的,打球、溜冰、唱歌、翻墙出去逛街……他学了个遍。

那条被证明的大道,唐尚珺起初没有珍惜,想要再次拥有不是那么容易。

二.被截断的人生与未来

大学录取在每个省有固定的名额,3岁的娃娃肯定不会想到15年后要与唐尚珺同台竞技 。

这15年间 ,因为唐尚珺的放弃,可惜了15位考生与自己选报的大学失之交臂,但更可惜的是15次近在咫尺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一次高考失利后,家里给了他复读的机会,考上三本后,也是为唐尚珺支付了四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唐尚珺最开始是不甘心,最后是因为那高额的奖金,他在直道上不断转圈。

人生与未来,可怖在于没有方向。

大路旁边有一条小道,我穿过去,但又不认识那条小路,独自一个人走,没有方向。

高考是通识教育的总结,依靠水磨功夫能提高几十分,但到达峰值很难有更大提升。

唐尚珺的最高分是646,他的目标清华大学是690,但这不仅仅是44分的差距,更是广西考区最优秀的44名考生争夺。

唐尚珺比不了天才,但经验却多于普通人,也无怪乎会有出彩的成绩。

擂台赛结束后,通过晋选后本该进入下一轮,唐尚珺却不肯离开。

方向就在那里,唐尚珺却选择看不到,他还在抱怨没有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的那次高考是最有性价比的,但211大学和10万元的奖金,却加剧了唐尚珺的执拗。

中国政法大学在老校区,校园又老又破,十多分钟就能逛完,唐尚珺很失望。

而复读学校给出的奖金,让唐尚珺有意愿再次参加高考。

三.执拗下的天昏地暗

人生的意义在于拥有价值,对自己对家庭与社会,高考能催化,但却不能起决定作用。

你不停地浇肥,但种子却不肯发芽走出地底,你的肥料再好也是无用。

唐尚珺的执拗,能感动努力的自己,也能感动热血的网友,却感动不了那些爱他的人。

唐尚珺的大姐打电话就哭,她害怕弟弟身体和心理出问题,更害怕弟弟抑郁甚至崩溃。

76的母亲希望唐尚珺尽快结婚生子,让他不要回头,不要记挂他。

父亲在弥留之际以为儿子已经去读了大学,他瞑目了,将剩下的钱留给唐尚珺。

天昏地暗,执拗到撞破南山,可悲可叹。

我身边的好朋友、家人,都劝我去上大学,走出高中,不要在这里面徘徊那么久,走出去上大学就是一个新的天地

学历不如唐尚珺的家人,读过大学的朋友,都在劝他。

唐尚珺的回答是下次一定,他自己不愿走出,再声嘶力竭的恳求也是无济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何一所大学,只要当事人肯学习,取得的成就必定比高考那一年大。

前途与未来,不是由高考决定,唐尚珺用自己做了反面案例。

原创不易,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