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在北京一处破旧的小区拍到了75岁高龄的牛群,谢顶、面部浮肿、断崖式衰老,这是一些自媒体人对牛群现状的描写,还有人说牛群眼神里透露着木然,一点精神状态都没有,更有人提及到牛群所居住小区是北京最廉价的小区,有网友说:牛群居住在北京昌平区的天通苑小区,这个地方的环境很简陋,应该是当地最贫困小区,这里住的大部分都是跑外卖的或是穷学生的租住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拿现今的冯巩和牛群做对比说:牛群如果当年不去做什么县长,那就会像冯巩一样出入有工作人员陪着,回家有妻儿围着,过着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真是一手好牌让他打得稀巴烂。

熟悉牛群的可能大都是上了岁数的50、60或是70后,当年牛群和冯巩说的相声是很受那一代人喜欢的,电视上一有牛群和冯巩出现,人们马上就会放下手里的活,乖乖地坐下来看他们演出,那时候的牛群就像当年的赵本山一样受到大家的追捧。

牛群出生在天津一户普普通通的家庭里,是家里的老嘎的,受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宠爱,小时候的牛群就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孩子。

牛群生活的那个年代,青年人还是要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牛群在河北插队时,看到一个老者打快板打得特别好,就喜欢上了,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苦心向这位老者学习快板,功夫不负有心人,牛群很快就学的得心应手了。

而后牛群也因为打得一手好快板而被连队领导赏识成一名文艺兵,可以说是快板让牛群把一只脚踏进了文艺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群可能是骨子里有文艺细胞,他的的精彩表演,很快就被当时央视很有名的栏目《曲苑杂坛》发现并收录,一经播出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率极高。这也吸引了冯巩的注意,冯巩马上找到牛群要和他做搭档一同说相声,两个人一拍即合,珠联璧合诙、谐幽默的表演受到大众的喜爱,他们俩频频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甚至也成为当时春节晚会里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

牛群冯巩成了春晚上的常客,他和冯巩一起搭档给彼时的春晚带来很多欢声笑语,令谁也没想到的是牛群在事业的鼎盛时期竟然选择离开舞台,而他尝试的却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1999年频频在电视上出现的牛群引起了蒙城县领导的注意,也许是因为牛群姓牛,也许是因为牛群当时的名气确实很大,安徽蒙城县的领导找到牛群,请他为蒙城出产的牛肉丸做代言,牛群稍加考虑后就爽快地答应了,之后便开始卖力地为蒙城的牛肉丸做宣传,牛群的影响力还真大,很快蒙城的牛肉丸就被大众所熟知,进而成了畅销品,蒙城的领导没想到明星效应来得如此之快,欣喜若狂,因为当时的蒙城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明星效应会让经济快马加鞭,效益立竿见影,那蒙城县如果能留住牛群岂不就会很快甩掉贫困县的帽子了,于是蒙城县的领导班子决定聘请牛群做蒙城县的挂名县长,当时蒙城县的领导也就是想借助一下牛群的名声来为蒙城的经济助力而已。

其实牛群完全可以就挂个名了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到时候代言费一分也不会少,但牛群却对这个副县长非常上心,不惜为此放下了当时正红得发紫的相声事业,2000年,牛群离开了娱乐圈,担任了那个挂名的副县长。他在鲁豫的节目中曾说:“是因为偶然间看到了那么多贫困人,他们正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于是他充满热情地来到蒙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群当时确实是有一定 的号召力的,两年时间牛群就募捐到5亿人民币,那可是2000年呀,这分量可想而知,牛群利用这些资金修缮了道路、兴建了学校,还花费几百万元在当地建起了一座“牛群商贸城”,当时牛群的动静搞得确实很大,他想尽快地蒙城走出贫困,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通过牛群的努力,蒙城县的经济总产值由2000年的26亿涨到了37亿,这样的跨度在当时还是非常可观的,当牛群信心满满地正准备大干一场时,有人举报他贪污腐化、私吞捐款,一时间这样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上频频出现。

有人举报:蒙城县有一所公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牛群来了之后就把它变成了私有,而且还改成了“牛群特殊教育”学校,这显然是侵吞公有财产的行为。

还有人举报牛群建的矿泉水厂有财务问题,牛群从来就没有过经商经验,矿泉水厂在经营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债务问题,一些人就拿这些问题大做文章,当时的很多报纸刊物上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蒙城的这所“特教教育学校”,就是聋哑残疾儿童的学校,几间破旧不堪的房子里摆放着一些缺胳膊少腿的旧桌椅,根本没有任何设施可言,条件非常艰苦,学生和老师就是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的,但要想改变这所学校的环境也只能靠募捐,因为蒙城县的财政根本没有更多的资金予以支持,当时学校的账面上只有2千1百元,这也是为什么学校要由公立改为私立的原因,至于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牛群的名字,牛群说是当时学校的负责人强烈要求的,他们说是牛群给了这所学校新的生命,同时也邀请牛群担任了这所学校的校长。

至于那个大家质疑的矿泉水厂,是牛群为了这所学校做的长远打算,扶危救困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不能总是手心朝上向外伸手要钱,牛群想建一座矿泉水厂来为这所学校不断地输送给养,这个矿泉水厂是牛群自掏腰包300万元,从当地人手中收购的,而且还把它过户到“牛群特殊学校"的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矿泉水厂,在牛群离开这所学校时,学校账面上的资金由原来的2100元增加到了900多万元,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到牛群当时想法是非常明智和正确的。

2002年6月,蒙城县的相关部门经过几个月的核查,并没有发现牛群有贪污腐化的问题,甚至牛群还搭进去自己腰包里300万元,可是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彻底平息那些质疑之声。

2002年12月,牛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宣布“裸捐”,他把自己名下的所有不动产、流动资金,甚至连自己死后的器官也一并捐给了“中华基金会”。

牛群的“裸捐”,虽然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是他却没有为自己的家人想一想,当时牛群的儿子已经17岁了,马上就要高考了,高考前的各种补习班的费用令牛群的爱人不堪重负,因为当时她的工资只有700多元,还有儿子马上就要面临的大学生活也是很大的一笔支出呀。

牛群的这个决定令妻子和儿子对他产生了很大的不满,随着不断的争吵,矛盾逐渐升级,最后只能以离婚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群现在是孤家寡人一个,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但牛群表示不后悔,因为他认为自己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他在蒙城待了四年,他很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状态,他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改善了生活状态,这是他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不知道成功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是赚到多少钱还是有多大的权,亦或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其实每个人定义成功的标准都不一样。

现今很多人诟病牛群当初的选择,说牛群是自毁前程,自己把自己大好的前程给葬送了,又会用金钱和名声来打压和衡量别人,大可不必用自己的世界观来判断别人的生活,你所向往的也许就是别人所不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