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以盼的书香道开通,武汉东湖绿道扣上重要一环,至此成环成网。自2015年12月东湖绿道一期开建,9年来,这条世界级绿道是如何炼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湖绿心是世界级城中湖典范

东湖,世界名湖。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总工程师郑忠明介绍,绿道是打造东湖绿心的媒介。按规划,将东湖绿道打造成“世界唯美翡翠项链”,利用绿道串联,通过功能织补、景观提升、设施完善及区域联动等方式,成就城湖相融、山水相依、文景相生、高效便捷的东湖“世界唯美城市绿心”,成为最美丽、最幽静、最富人文气息的滨湖绿道,成为比肩法国中部田园绿道、新加坡环岛绿道的世界级绿道。为此,看似建设东湖绿道一条线,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面。

如何打造?

该局规建处工作人员王祥介绍,朝着“细致、精致、极致”的目标,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园林景观、文化内涵、智慧管理和后期维护等多个系统工程一齐发力,还特别设立标识系统、智慧管理等20多个专项工程;还要考虑不同的环境特点、规划方向、应用场景和人文内涵,最终确保绿道内外兼修。建成后,更是全方位维护。

东湖绿道三期更是以“家装”的高标准建设,不是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在材料上精挑细选、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在有限空间内锻造精品。”王祥举例道,地砖平整度、油漆工艺、排水系统等,都比一般市政工程“更上一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道织补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

105公里东湖绿道是武汉人气最旺的绿道,放眼全国,从长度而言,并不占优势。“能改善人居生活方式,是武汉绿道的特质。”王祥说,武汉的绿道与城市建设紧密相连,大部分位于城市中心,起到了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织补的作用。比如东湖绿道、公园绿道和一些山体绿道,就是如此。刚刚开通的书香道,织补功能最为典型。

王祥介绍,广东沿海绿道、四川成都环城生态绿道建设起步早,是全国绿道建设的典范。它们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郊区,突出连贯性和线路长,主打骑行游览。武汉对其进行了优化,根据城市地理与人口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建设绿道,从而改善人居环境。

以东湖绿道为标杆,12年来武汉建成绿道近2400公里。绿道可谓武汉的生态血脉,蜿蜒在江边、湖滨、公园、山林等地。其中,中心城区40个湖泊均有滨湖绿道,龟山、蛇山、木兰山、八分山、龙灵山、将军山等山体也都建有绿道,市民们逐步实现了“绿道自由”。

“东湖绿道的建设经验,不仅投射到城市绿道建设上,也已推广至公园、道路等园林建设中,以点带面,全方位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王祥说。

武汉新一轮绿化规划方案已箭在弦上,总体方向是以保护大自然为根本和前提,继续挖掘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路线上继续访山问水,共享生态空间,倡导绿色生活,将诗意栖居进行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12年建成绿道近2400公里

绿道系统是生态型、宜居型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健康生活的新型建设理念的代表。2011年,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出加快推进绿道建设的决定,将绿道系统建设提高到与轨道交通等重点市政建设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该市迅速组织成立市领导牵头的绿化建设指挥部,武汉市园林局、规划局、发改委、城建委、城管委、水务局、环保局等多部门共同研究、编制了《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规划》,绿道建设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至今年,全市已经建成绿道近2400公里。

●2012年:汉口江滩及东湖、沙湖连通等64公里示范段绿道先期建设完成。

●2013年:30公里后官湖绿道一期建成。

●2014年:江夏区20公里环山绿道东段、青山区7公里南干渠社区绿道建成。

●2015年:30公里张公堤绿道建成。

●2016年:28.7公里东湖绿道一期建成,后官湖110公里绿道成环,青山江滩绿道将堤防建设为具有海绵功能的绿色景观长廊。

●2017年:东湖绿道二期、28公里墨水湖绿道建成开放。

●2018年:结合“四水共治”巡司河绿道开建。

●2019年:金银湖片区在原有环湖绿道基础上,建设绿道68公里,形成“百里湖岸连四季,千亩半岛赏繁花”的绿道宜居片区。

●2020年:柏泉绿道二期,万家湖、新合堤、南太子湖、荷叶山、黄潭湖绿道等相继建成。

●2021年:光谷生态大走廊一期豹子溪生态廊道建设完成。

●2022年:环汉口绿道二期、东西山系人文廊道工程启动,其中,环汉口绿道-张公堤绿道连通工程(三金潭立交-额头湾立交段)已建成开放。

●2023年:建成灵山矿山郊野公园绿道、毛坦公园绿道等各类绿道103公里。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