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23日,一位老妇人从济南打电话来询问她丈夫的情况,她说:“自从美国攻击我国在南斯拉夫的领事馆以来,就有很多人来找你,要你汇报情况。”

杨育才在电话中对妻子说:“这件事,你先帮我处理好了,我很快就回来。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要求我去报告,是因为他们相信我,这也是我的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杨育才只坚持了三天就去世了,次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自前往杨育才的医院,看望他的家人,表达了自己的哀悼。迟副总和杨育才太太握手,说道:

“老嫂子,你要好好保重,育才同志走得这么快,我这个老朋友,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出席中央一次会议的时候,听说了这件事。我下午来看了一下,请节哀顺变,好好照顾身体。我希望您能把悲伤转化成力量,好好教育孩子……”

迟浩田副主席拿出了自己写的一副挽联:“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名扬华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育才究竟是什么人,中央军委对他如此重视,他有过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

奇袭白虎团

在我国现代京剧史上有这么一则著名的故事:

50年代中,京剧演员方荣翔在一次为志愿军的官兵表演节目后,看到《战地简报》中有一则关于杨育才率领尖刀班深入敌后,一举歼灭李伪军“白虎团”的故事,他被深深打动,就决定把他的事迹搬上了京剧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他和剧团的李师斌和李贵华,经过没完没了的苦练,创作了一部《奇袭白虎团》,在该剧中,李师斌饰演杨伟才,后来被江青改成了严伟才,方荣翔饰演了一位志愿军团长。

这出戏虽然还保持着传统戏剧的风格,但因为它的主题比较新颖,特别是在舞蹈和武打技巧上的创新,所以一上演就得到了志愿军的一致好评,演了每一次演出的重头戏。

50年代末,由于志愿军已经结束了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共中央决定将他们都送回祖国。为了这件事,周总理特意去了一趟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宴会上,为志愿军战士接风洗尘,周总理对方荣祥剧团成员说:“我们的战士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正在返回我们的家园。你的剧组也马上就要回国了,打算带什么礼物回去跟大家汇报呀?”

方荣翔答道:“总理,我们排练过《奇袭白虎团》,这是一部反映志愿军英勇无畏的京剧,在战场后方演出,深受大家的喜爱。我们这就汇去,将修改后的内容,跟中央文艺部汇报一下。”周总理大喜过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为了促进京剧的发展,文化部决定,在北京举办一次京剧表演研讨会。山东省京剧团打算将《奇袭白虎团》作为演出剧目参加本次大会。

《奇袭白虎团》以抗美援朝为题材,首演时,朱德,贺龙,陈席都亲临现场观摩,赞不绝口,还同所有演员一起合影。朱德,贺龙,陈毅和其他一些老将还专门就本剧作了讨论。

1964年 8月,毛泽东与艺术家肖华来到北戴河,欣赏了《奇袭白虎团》的演出,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对这部戏剧声情并茂的表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的会见和评点,对全片上下工作人员和演员都是一种巨大的激励。

毛主席看了后很是高兴,连忙问道:

“这剧中的严伟才确有其人吗?”
肖华说:“有,原名叫杨育才。”
“此人现在在何处?担任什么职务?”
“不太清楚。”

毛主席立马叫人寻找杨育才,1964年6月的一天,济南军区政治部接到了中央军委的一通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找杨育才,毛主席想要了解他的情况。”

政治部的同志一听是毛主席的指示,不敢怠慢,立刻查询了杨育才的信息,进一步沟通得知了毛主席寻找杨育才的原因,然后立马致电给203师,杨育才在这里担任侦察连副连长。

当杨育才接通电话,一听是毛主席找自己,简直受宠若惊,政治部的同志说:“毛主席看了《奇袭白虎团》这一部剧,被剧中严伟才的智谋和勇气打动,得知原型角色是你,所以想了解你的情况,你可以写封信介绍一下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育才得到了毛主席的青睐,很是欣喜,身边的同志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由于毛主席这一问,杨育才在军中很受重视,在部队服役多年,最高职务升到了203师的副师长。后来还多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那么我们接下来去看看杨育才到底是如何完成这一次作战任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