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许铭东,1985年的那个夏天,我23岁,正值人生的黄金年龄。退伍在即,手里攥着一笔不菲的退役费,本该是人生新的开始,可是我却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离开这个把我当作家人般疼爱的部队大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会儿,连队里的兄弟们都开始打趣我,"喂,铭东,你还不快点准备复员啊?可别等到最后一天,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我的挚友许有金更是直截了当,"兄弟,你是不是还没有决定好将来的去向啊?不然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合伙开个小生意,总比你这样游手好闲强吧?"

我被他说中了心事,实话跟您们讲,我那会儿心里是忐忑不安的。自打入伍以来,部队就是我的整个世界,说走就走未免太过决绝。可是继续服役的话,我又怕会成为留守的那个,所以我只能暂且按兵不动先租住在部队附近的城中村,好好为自己的人生做一番新的部署!

我在那儿租下了一间只有几十平的小屋子,屋里除了一张小床、一个破旧的衣柜就再没有别的家具了。不过对于长期生活在营房的我来说,已经是天大的享受了。第一天夜里,我仰躺在床上,看着斑驳的天花板,想到这里将成为我未来生活、工作的起点,心中顿时五味杂陈。

部队的生活每天都循规蹈矩。而现在的我却好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小鸟儿,即将展翅翱翔但却也无依无靠。我开始后悔不该贸然租下这小破房,还不如原处等待更好的机遇呢。

可就在我胡思乱想之时,不期然听见里屋传来了几句的聊天声。原来隔壁用起了厨房,自打租下这间房子后,我彻底忘记了这一茬儿。那边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后又是一阵窃窃私语,而后是锅碗瓢盆的叮叮当当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探身朝里屋望去,只瞧见一个身影在来回穿梭,似乎在忙着什么。我从小就对女性别无戒心,况且也是同在一个出租屋,自然而然就起了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于是我披了件外套,蹑手蹑脚地溜到了厨房门口。

只见一个女子正背对着我手脚麻利地忙活着,她的一头乌黑的长发随着动作甩来甩去,透着几分邻家女孩的青春朝气。不一会,女子转过身来,双手端着个大盘子,刚好和我糟了个正着。

"你。。。你是新搬来的那个住户吧?"女子先是被吓了一跳,温和地打量着我。

"额。。。您好,我叫许铭东。。。"我一时语塞,支支吾吾地也不知说些什么好。

"这您可说反了,应该是我打扰到您了。"女子对上笑了笑,殷勤地招呼道:"我叫陆小燕,就在您前屋住着,以后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说完她又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随即转身离开了。。。

就这样,陆小燕成了我的新邻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经营着小区里一家小小的服装加工厂,在附近也小有名气。每天一大清早,我就能看到陆小燕腰身挺拔地步出家门,她会朝我这边扫一眼,轻快地挥挥手,钻进她那辆老旧的三轮车,风风火火地冲向加工厂。

就这么过了一个多月,我们居住在隔壁,却仍是陌生人一般。直到有一天,我在家门口遇到了她。"许铭东,你最近可别总窝在家里啊,外头可是个大好世界!"她语重心长地说。

"我。。。我在想着将来的出路。。。"我支吾地回答,心里却暗自懊恼起来。作为一个即将复员的军人,我理应坚韧不拔、勇猛前行,怎么竟也开始蹉跎度日起来了。

显然,陆小燕从我的神情就读出了我的无措与彷徨,她提议道:"不如你先来我的工厂里帮帮忙?正好有个学徒的位子你可以暂且先干着,顺便也再作打算。"我一听之下如获至宝,抱拳行了个礼:"多谢陆老板了!"

于是就从那天起,我开始在她的小作坊里做起了学徒。记得第一天,陆小燕就把我领到了车间,叮嘱着让我跟着她的学徒们好好学习。那时候,我虽已年过20,可对于缝纫机那玩意儿确实是陌生得很,一开始总是手忙脚乱,她看在眼里也是哭笑不得。

不过陆小燕确实是个人才,不但能手把手教导我们,而且还特有一股领导才能,做事沉稳果断。渐渐地,在她的细心指导下,我也掌握了不少窍门。有次她甚至亲自拉着我给整理了台子,自那之后,我的工作效率与日俱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燕,我真是太感谢你了。。。"那次下班后,我向她诚恳地说。

"哪里话,你也别太勉强自己,我就是让你将来有一技之长,好好谋个出路。"她笑呵呵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也是从那时起,我对服装这一行开始有了浓厚的兴趣。每天在车间里辛勤工作,我都会细细体会制衣的乐趣:从一针一线缝制出精湛绝伦的衣物,再穿到各色各样的人身上,将会是多么与众不同的体验。我的目光也渐渐地不再被拘于一身戎装,而是充满了对于新生活、新鲜事物的憧憬与向往。

大约三个月过去了,陆小燕的小作坊终于迎来了一波小小的高峰。她热情地让我留下与她一同打拼,并承诺以后会好好酬劳。考虑再三,我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部队发来的复员通知,果断地选择留下来。那一刻,我内心深处仿佛有一股激情在熊熊燃烧,照亮了我人生前路的方向。从此之后,我就是陆小燕作坊里的正式学徒了。

转眼间,又是一年多过去了。在这一年里,陆小燕的小作坊越做越红火,几乎成了附近一带服装加工的模范典范。作为首席学徒,我当然也就分得一杯羹,混得有声有色的。

不知不觉中,陆小燕的作坊已经从一家只有几号人的小作坊,扩大到了数十人的规模。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干脆搬到了工厂隔壁,以方便她随时关注厂子情况。

作为元老级的学徒,我自然而然就被她捧为"师傅"了。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入行的小伙伴来说,我无疑就是个"权威"般的存在。有一次,一个新来的小姑娘,叫张珊珊,眼眶儿红红的冲到我这里来,满脸委屈地说:"师傅,我要回老家去了,我觉得我学不会缝纫这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