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天然指南针怎样指点方向的?难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七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属于自然科学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景象。

本文运用第二人称叙述,语气亲切,按照“总——分——总”结构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一下本课的学习要点:第一,会写九个生字,十四个词语并且积累词语;第二,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第三,文中天然指南针是怎样帮助辨别方向的?

文中的“天然”是指自然形成,不是人工制造的。

全诗共有六个小节:第一小节是说大自然中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第二到五小节属于并列结构,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四种天然指南针;第六小节是说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小节,突出太阳指点方向的方法。

“稠”指的是叶多而密,“稀”指的是叶子少,空隙大。

“大树”和“积雪”当作人来写,像朋友一样亲切指明方向。高山上的雪,南边化的快沟渠的雪,北边化的快。因南边有遮挡,阳光照射时间少,所以南边融化的慢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主题:鼓励学生走向大自然,细细观察,多多思考,找到天然指南针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所以,学生不必太深究。

课后题第三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辨别方向的办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

大树的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密度大的一面的是北。

房屋的门一般向南开;

向日葵早上面向东方,傍晚面向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