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真机点外卖?

日本人果然很“工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传真机笑话”

对外披着“科技强国”外衣的日本,内里却一直保留着昭和时期的“三大遗物”:

传真机、软盘和印章。

很多中国年轻人压根没见过的传真机,在日本依旧是香饽饽。

你办公桌上放电脑、平板,日本打工人桌上,放传真机和各种纸质文件。

你用电子邮件发送工作文稿,日本社畜用传真机传送工作资料。

你用微信和客户实时交流,日本用传真机和客户往来通信。

甚至你动动手指,就能拿手机点了外卖,他们竟然还在用传真机定中午的盒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具有“工匠精神”的日本人,把纯手工打造,运用到了方方面面。

警察局统计犯罪数据,用手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统计各种犯罪行为,还用手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会开正式会议,也用大量纸质资料,桌上放着铅笔和橡皮,官员互相递小纸条传递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啥不用平板和电脑呢?

理由是“不够文雅”。

行吧,开会就得严谨些,才能符合“工匠精神”。

但统计疫情时期的感染数据,就不要纯手工了吧?

2021年2月,日本厚生劳动省表示,他们外包公司通过“用手算出”新冠确诊患者人数。

大半夜12点,一屋子的公务员敲着计算机,拿着铅笔在作业本上,算着小学生水平的几+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前,日本政府的方式更加“复古”。

靠“昭和三大遗物”之一的传真机,吭哧吭哧地整理新冠感染信息。

2020年7月,日本刚爆发新冠疫情时,专门买了两台传真机来统计感染人数。

从检测到确诊到上报汇总再到发表,需要经过3个阶段,整整历时3天,效率极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台传真机每天最多统计150人,2台就是300人。

人数一多,传真机就会冒烟罢工。

很多人怀疑,之前东京每天报告新增病例数不超过300,是不是因为传真机最高只能报出300?

终究是传真机承担了所有。

根据官方数据,33%的日本家庭有一台传真机,职场上的传真机普及率更是高达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对传真机爱得深沉,日本人离不开的还有印章

出生上学、工作结婚到买房、经营事业甚至死亡,所有文件都需要盖章生效。

印章和中国的身份证一样,是日本人证明个人身份的必备工具。

人在章在,人亡章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期,企业要求居家办公,但很多员工不得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去公司工作,因为工作文件必须要提交盖过章的纸质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电子文件和电子签名就很好用,但日本人就是不用,万事都要手工,坚持把大日本民族的“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

不少日本人,依然还用着早在2004年,就被比尔·盖茨宣判过死刑的软盘

容量只有1.44MB,一首歌都存不下,但日本地方政府,还在乐此不疲地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日本警视厅丢失了两张存储着38名民众信息的软盘,日本网民看了,都震惊世界上居然还存在这个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信息化停滞

说好听点儿是日本人怀旧、有工匠精神,整个社会都洋溢着90时代的复古味。

直白了说,其实是日本信息化停滞

原本,日本的尖端科技起步很早,现在的电子产品,大多都有日本的影子。

21世纪后,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次数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

但从IT革命开始,日本就走得很保守了。

原本在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要建设“电子化日本”,让信息技术走入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如今,他们点外卖、办奥运会还在用传真机,存文件用容量1.44MB的软盘,卖东西记账靠翻账本,仍维持着2000年的生活习惯。

受阻的原因之一,就是民众反对。

日本人非常注重隐私,他们担心生活数字化会泄露个人信息。

2016年日本推出了“My Number卡”,上面记载了姓名、出生日期、住址和证件照等信息,类似于“电子身份证”。

不仅可以作为健康保险证使用,还与驾驶证、居留卡以及补贴申请证明一体化,方便居民生活办事。

但还是遭到了国民反对:小小卡片竟然收集了全部的个人信息,万一丢失泄露,生活岂不是完蛋了?

推广5年多,截至2021年10月,这张IC卡发放率只有38.4%。

能让日本人信任的只有“白纸黑字,盖章确认”。

2022年,日本数字大臣河野太郎,宣布要废除印章和传真机,立马被口诛笔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当其冲的就是中老年人。

因为年龄大了,不怎么会使用新玩意儿,也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只相信纸面信息。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65至69岁老年人就业率高达50.8%,70至74岁的老年就业率为33.5%。

老人越多的行业,或是客户多是老人的行业,就越希望保持原状,使用传真机等传统工具。

比如不动产行业习惯用传真机,因为房屋的所有者多是高龄老人。

一方面,是日本老人固守传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要的就是创新和活力,但日本的社会分工却越来越固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业终身雇佣制和论资排辈的年功序列制,导致企业人员冗余,晋升满、缺乏创新。

日本年轻人不是没有想法,但他们资历低,人微言轻,占据高层掌握决策权的,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习惯了老物件,又听不进年轻人的声音,以“传统方式可靠”、“信息技术会泄露公司秘密”为由,拒绝更新。

时间长了,企业的办公信息化就会停滞不前,没人再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理论,反而一门心思地钻研旧东西。

所以才会有寿司仙人、煮饭仙人、烧鸟仙人,说得是天花乱坠,其实对日本社会和百姓,没一点用。

这些年,日本独角兽企业数量明显落后,截至2022年末仅有7家,大幅落后于前三名的中美印,排名已经下降到第14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时代的胜利,并不能给新时代一直续命充血。

照顾老人没有错,严谨也没有错,但极端的保守,只会创造出一个个“新冠统计全靠手算”的国际笑话。

传真机拖不动社会进步,而坚守工匠精神的民族尊严,又能当饭吃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