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怀水 每经编辑:陈旭

6月23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年宣传活动在山东济南启动。

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高污染、高耗能”一度是山东发展的一块“心病”。坚持绿色低碳、动能转换成为山东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产业促进部副部长姚锋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建设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所以,济南起步区在设立过程中,新能源就是重要方向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氢能源大巴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泛航空”、新材料三条产业链

济南是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会城市,上起平阴东阿,下至济阳仁风,绵延180余公里,占黄河山东段总长近三分之一。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济南肩负重要的使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下简称起步区)。

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同年8月19日,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山东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正式挂牌运行。

姚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起步区位于黄河北岸,占地面积798平方公里,承载着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新“引擎”的历史重任。在起步区产业招引的过程中,当地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在产业培育上,着重对新能源产业进行重点招引。

根据地方公布的数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成立三年来,对标建设实施方案,系统谋划、加快建设,各领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从开局起步快速转入成形起势的新阶段。2023年,起步区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较2020年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较2020年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增长227%。

与此同时,起步区加快引入和培育优质产业,塑造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目前,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泛航空”、新材料三条产业链。同时,加快构建半导体、新能源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会展经济4条产业链。

在新能源装备制造方面,起步区已落地国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等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46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电投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产品研发情况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地方联手国电投共建百亿级氢能产业基地

氢能源大巴、氢能源自行车、氢能源无人机……

在黄河流域氢能示范基地,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采访团成员,被一辆辆贴上“氢”标签的绿色交通工具所吸引。

在“双碳”目标下,加快氢能产业化布局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先后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并开展了五大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应用示范。

为支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保护法中也鼓励黄河流域地方政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

2021年,起步区与国家电投联手共建总投资100亿元的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该基地是国家电投集团在国内布局的五大氢能产业基地之一及四大燃料电池产业基地之一,也是面向华北和中原地区、辐射黄河流域、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基地。

姚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起步区产业招引的过程中,着重对新能源产业进行重点招引,先后招引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爱旭光伏太阳能电池以及国电投等重点企业。“目前,比亚迪汽车最高年产能已经达到70万辆。爱旭光伏电池组件总投资达到360亿元,一期预计投资120亿元。”

记者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作为氢能产业的“链主”企业,国家电投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年产能各1000台套的发电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车用系统三条生产线建设投产,该生产线项目被评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十大领航项目”。

截至2023年12月,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18万元,工业产值2628万元。而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约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超100亿元,形成带动中国氢谷崛起的强劲引擎。

布局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当前,我国新能源基地大多分布在风光资源较好的西北地区,而能源消耗“大户”则主要在东部,导致能源储运和消纳等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地处济南起步区的黄河流域氢能示范基地,提出了制、储、运、用、燃料电池等全产业链布局,无疑缓解了能源长途运输的高成本问题。

“把制氢、储氢、运氢、用氢融为一体,是示范区布局氢能产业链的一个重要战略考量。”姚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山东而言,氢能的运用就在跟前,完全能够实现就地和就近消纳,从而解决氢能长途运输带来的高成本问题。

记者注意到,济南起步区正在尝试对氢能的全域示范应用。2023年年底,起步区采购了62辆氢能源车,首批搭载济南绿动“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渣土和环卫车正式交付,这是起步区氢能多场景综合应用示范区投放的首批车辆,标志着起步区氢燃料电池汽车批量运营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氢能源动力自行车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国家电投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成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运用。从自行车、电动车、小型家用轿车,再到货车、巴士、无人机,都可以使用氢动力和氢燃料电池。

崔成鑫向记者透露,大约3年前,一块乘用车使用的氢燃料电池造价超过100万元,而如今,成本已经可以降到25万元。“未来,我们有信心,能够将乘用车氢燃料电池的成本降到10万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