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峰会开幕式并致辞。

韩正表示,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在风险挑战面前,各国应该同舟共济,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中国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各方共享发展红利。

韩正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考验,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只有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切实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才能把合作纽带拉紧,把互惠蛋糕做大。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以更加开放、勇于创新的思维和举措,强化科技创新和共享,共同开辟新领域、创造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都保持在30%左右。一个经济稳健前行、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愿同世界分享中国持续发展的机遇,欢迎各国企业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赢在中国。”韩正表示。

峰会上,与会嘉宾讨论了全球供应链运行的现状,特别是在面对地缘政治动荡、保护主义抬头等全球性挑战的背景下,如何继续保持供应链的开放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成为重要话题。

“今年的峰会围绕供应链话题,契合当下的国际时局,是全球工商界普遍关注的议题。如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国际社会亟需找到开放包容合作的路径,来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峰会上称。

据了解,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已连续举办3届。本届峰会主题为“互信与合作:变局中的选择”,国际组织、经济机构、外国商协会和全球贸促机构负责人以及中外企业代表750余人参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应链就像是经济的血管系统”

什么是打通供应链,打造共赢链?在峰会的全体会议嘉宾讨论开场前,对于主持人抛出的问题,任鸿斌称:“供应链就像是经济的血管系统,要想让血液充分畅通,大家就要做出共同的努力,保持血管系统的充分循环,使得全球经济能够健康发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和开放包容也是我们应对全球挑战、促进经济充分循环和发展复苏的重要保障。‘脱钩断链’会扰乱全球供应链,只有开放合作,加强包容性增长的合作,才是出路。”

任鸿斌举例说, 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2019年1月份开工,年底前投产,创造了中国速度和特斯拉速度,“我觉得这体现了不仅是中国的政策和营商环境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下游的配套能力,当然也体现了供应链中国团队的勤劳智慧以及中国产业工人和科研人员的辛勤和效率。” 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在国内零部件的本土化率达到95%,同时,国内的一级供应商超过了400家,在中国2023年生产的电动汽车占特斯拉全球产业链的50%。

任鸿斌还举了第二个例子:美国的GE医疗1991年进入中国,建立第一个合资企业,如今GE医疗的CT设备在中国的供应商超过600家。同时,国产化率超过70%,在中国的产量达到全球的50%。“这两个例子说明,外资企业在中国有规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依赖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强大的配套能力和产业体系的完整性。”任鸿斌说。

去年中国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构建了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双边经贸规则、主要经济体国内政策、技术进步、金融服务等五个维度在内的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

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Dilma Rousseff)在峰会上称,中国为世界经济增添了稳定性,一些国家将全球经济不平衡归咎于其他国家扩大生产能力是“误入歧途”。她表示,当前保护主义抬头,对华经贸“脱钩”和“去风险”策略使全球化更加脆弱。

罗塞夫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研究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她表示,当许多国家在贸易问题上诉诸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时,当货币被武器化、制裁被滥用时,捍卫和支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金融论坛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其他经济体的产出就会增加0.3个百分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增添了急需的稳定性。”罗塞夫说。

她表示,近年来,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化越发不稳定和脆弱,但是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一些国际金融机构推动了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促进了全球价值链流动,为多边贸易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当今世界,各国联系十分紧密,国际标准为全球贸易和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供应链建设和贸易流通,帮助企业和消费者建立信任,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曹诚焕说:“ISO致力于通过汇聚专家、分享知识,创造以共识为基础的市场相关国际标准。我们与来自商界、政府、非政府组织、消费者团体、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等各种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合作成果超越国界,带来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ISO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各行各业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生产力,让产品更易于被全球市场接受。”

通过严格的标准制定过程,ISO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信任和尊重,提升了贸易商和消费者对相关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兼容性和合规性的信心,帮助产品更好地进入新市场,促进了跨境贸易。“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制定的国际标准与世贸组织的技术贸易壁垒协定相一致,这就要求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将国际标准作为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的基础。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的法规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贸易壁垒,这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而言。”曹诚焕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应该在稳定全球供应链上发挥主导作用

多国与会嘉宾肯定中国在维护世界供应链稳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科尔尼发布的202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由去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三位,在新兴市场中,中国位居榜首。本届峰会,18家境外在华商协会全部派代表参会,用实际行动给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中国意大利商会会长罗仁舟(Lorenzo Riccardi)称,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更重要的是中国推动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亚太15个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欧洲和意大利公司投资提供了巨大的中国市场,乃至远东市场。”他说。

曹诚焕也表示,中国国内市场庞大,这是非常大的优势。中国应该在稳定全球供应链上发挥主导作用,助力提升全球经济增速。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称:“中国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这正是我作为联合国在中国的协调员所看到的,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在发生重大变革。”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理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爱德华·埃里森-怀特( Edward Allison—Wright)称:“中国是全球贸易中最重要的实体之一,我们有30个世贸中心在中国,确保我们所有的会员都能尽可能多地对接中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

土耳其对外经济关系委员会土耳其—中国商务理事会主席科尔汉·库尔多鲁(Korhan Kurdoglu)表示,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领域,中国都走在世界前列。他相信今年世界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仍将来自中国。中国马来西亚商会会长罗维坚(Loh Wee Keng)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为例表示:“既然这一条供应链被阻止了,那不如开发一个新的赛道。中国用短短的三五年时间,就完成了一条非常非常好的产业链,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英国商会主席朱利安·费舍尔(Julian Fisher)表示,对于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来说,他们将继续在中国投资,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在能源、教育、医疗等领域有巨大机会。“英国是一个服务驱动的经济体,英国经济80%的GDP都和服务业、自由贸易以及开放的供应链相关,因此,英国企业在服务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供应链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企业在制造业、物流和绿色科技等方面实力雄厚,中英之间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朱利安说。

“今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近几十年来,两国贸易和投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指数级增长。中国和巴西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虽不尽相同,但互补性强,因此实现了双赢。巴西向中国出口许多农产品和原材料,如大豆、原油、铁矿石和牛肉,而中国则通过提供如电动汽车和日用品等工业产品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支持巴西发展。”全球最大的阔叶浆生产商之一书赞桉诺亚洲区业务管理总裁马欣荣(Pablo Machado)表示。马欣荣称,进入中国市场已有40多年的书赞桉诺在中国取得的成就除了离不开中国和巴西良好的双边关系,更离不开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发展机遇。中国和巴西在低碳、可持续经济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书赞桉诺作为一家生物基解决方案公司,在这些领域有着非常多的潜在机遇。“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引擎。中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我的理解是,这种概念代表了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这是呼吁通过创新驱动型增长实现先进的生产力。”马欣荣说。

保持供应链的开放,工商界发挥领导力至关重要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依托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从终端产品、零部件、原材料到相关配套设备的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必须要让各国联合起来以保持供应链的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工商界的领导力在这个过程当中至关重要。” 常启德称。

峰会上,嘉宾们也探讨了工商界在应对经济、地缘政治、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所导致的脱钩断链等风险和挑战中的做法。

罗仁舟说,多年来,意大利在中国最大的工业实验室之一设在苏州,不同的企业家在这里共同创建了重要的供应链集群。这也是非常好的中意两国在供应链领域的合作示例。马欣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书赞桉诺与中企在供应链方面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通过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合作,我们每年能够从巴西向中国出口数百万吨生物基产品。同时,我们还合作建造了首制世界最大多用途纸浆运输船。”马欣荣说。

“出于政治等原因,供应链的稳定生态被打破是对于全世界的损失。”罗维坚称,从目前的趋势看,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在短时间内不会结束,如何重构畅通的供应链来打造共赢链,最关键的元素是高科技资源,除了高科技资源比较难替代外,其他资源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及时替补上。

罗维坚建议,首先,可以加大科技的研发与创新,开发新的技术改变赛道重组新的供应链。其次,培养第二梯队的技术供应商,提升到第一梯队从而替代“脱钩”的部分供应商来完成新共赢链。“要完成这两项任务挑战很大,但我相信,目前这个市场蛋糕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很多企业去协助完成。”罗维坚说。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Vaughn Barber)称,中国的电动汽车在澳大利亚做得“非常好”,在技术、规模和成本方面都具有优势。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有非常好的机会和澳大利亚合作,实现能源转型。他表示,基于中国拥有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通过合作,澳大利亚和中国不仅能够加速减碳,也能够树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榜样。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说,特斯拉在中国的员工超过99.99%都是中国人,特斯拉在中国的供应链95%以上都是中国本土的供应链。“大家今天在中国看到的跑在大街小巷上特斯拉的车,真真正正是中国制造。”她表示,这并不是刻意为之,这种做法对整个特斯拉工厂而言是最高效的运作,对消费者而言也是性价比最高的运作。

中国贸促会发布

《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北京倡议》

本次峰会上,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代表与会工商界发布《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北京倡议》,提出五点倡议:

一是加快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为恢复全球经济活力、增强世界经济发展韧性注入强大动力。

二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加强国际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三是拥抱人工智能变革力量,推进人工智能交流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相关技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制订,促进人工智能向上向善发展,造福人类。

四是激发绿色低碳发展动力,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促进优质高效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自由流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五是打造互利共赢的工商界伙伴关系,搭建务实经贸合作平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营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共同推进复苏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