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原始称呼

虽说很多东西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叫法,但是像苹果这种比较大众的水果在全国的叫法基本上都是统一的。

不过在几千年前,“苹果”这个称呼还没有传入中国,王公贵族们为了体现自己的高贵便给这种水果起了一个新名字。

至于为何要说王公贵族,主要是因为这种古老的叫法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比较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上流社会对苹果的称呼是“林檎”。

乍一听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它与水果扯不上关系,反倒是和植物、家禽这两类的关系比较大。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能把自己和普通老百姓区别开,这些贵族人士专门开会为苹果起了一个高端的名字:林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这些贵族虽然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才想要给苹果起新名字的,但他们也不是瞎起的。

基本上每种水果在成熟的时候都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果香,苹果也不例外。

现在很多种植水果的农户都会在它们成熟之前给水果套上袋子,以免被天上飞来的小鸟给吃了。

现代种植户还如此小心,在防护设施不完善的古代来吃成熟果子的飞禽走兽自然就更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这些动物闻到苹果成熟的香气时,能精准地根据气味传来的方向找到果子,然后在人类将它摘下来之前先进行一番品尝。

这样一说,再看苹果早期的称呼“林檎”是不是就觉得比较好理解了。

所谓林檎,就是被飞禽走兽吃掉的美味水果,也就是苹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林檎这个词并不是为了给苹果取新名字才造出来的,在古诗词中就有林檎的出现。

《席上赋林檎花》中曾写到:“拂掠娇红香旖旎,浑欲不胜春色。”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其实“林檎”这个称呼并不是独属于苹果的,还有些东西也可以被称为林檎。

比如蔷薇科的另一个植物林檎和番荔枝科的番荔枝林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林檎”到“苹果”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就好奇了,既然“林檎”是王公贵族的叫法,那平民百姓是如何称呼苹果的呢?

“林檎”又是怎么进化成“苹果”的呢?

首先要说的就是古代的普通人是如何称呼苹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苹果就出现了,而且它还被赋予了一个极具文艺气息的称呼:柰(nài)。

不过那时的苹果和我们今天吃的苹果在外形上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今天吃的苹果种类大多是之前从其他国家和地区传过来的,和我们本土的苹果并不是一模一样的。

当时的“柰”是类似于花红(一种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的果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苹果种类不止有红苹果,还有青苹果和黄色苹果。

在古代的时候,“柰”也有几种不同的颜色,比如白色和紫色。

古人会根据“柰”的不同颜色来给它们安排不同的称呼,不过都是比较简单明了的那一种。

像是白色的“柰”就叫“白柰”,紫色的“柰”就叫“紫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不管是这时的“柰”还是后来的“林檎”,刚开始都是只有有身份地位的人才吃得上。

因为那个时期这种东西本身就比较稀缺,普通人能吃饱饭就是万幸了。

像“柰”这种水果基本上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物。

也正是因为刚开始这些东西只能那些高贵的王族吃,所以他们便没给苹果改名字,一直叫它为“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曾经稀罕的东西也会慢慢增多。

当“柰”的普及度越来越高,老百姓能吃上它的机会也就越大。

物以稀为贵,以前的贵族们觉得“柰”是高雅之物,象征着他们的身份地位。

可如今就连普通人都能吃上“柰”了,他们自然不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这东西挺好吃,若真是放弃了它,岂不是委屈了自己的嘴巴。

所以这些王公贵族为了既能继续吃“柰”,又能继续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便决定给“柰”改个名字。

于是那个曾经只出现在高级场所的“柰”摇身一变成了“林檎”。

至于“林檎”变成“苹果”这个过程,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苹果”这个词是从古印度的佛经中演变而来的。

有段时间佛教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很高的浪潮,不少人都将其奉为圭臬。

只是古印度和古中国用的语言不是同一种,就算我们想汲取他们的文化,也需要自己进行翻译。

例如“苹果”,它在古印度佛经中读出来是“频婆”“频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听着与咱们后来的苹果比较像,但在字上还是不同的。

不过后来国人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习惯,将其改成了“苹果”。

从“柰”到“林檎”再到“苹果”,称呼变化的过程中果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早期我们自己国家的苹果虽然吃着也不错,但和后来从外面流传进来的水果相比还是稍微逊色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如今能吃到这么好吃还富有极高营养价值的苹果,还要感谢汉武帝。

如果不是他开启了丝绸之路,“苹果”估计也不会传入中国。

不过最要感谢的还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若是放在旧社会,即便是苹果传入了中国,普通人也不一定能吃得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民族的“忠实粉丝”—日本

虽然在“苹果”这个词出现后大多数国人都不再使用“林檎”来称呼它了,但是还有一个地方的人一直在使用着。

那就是日本。

在近代史中日本对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日本还是中华民族的“头号迷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对于大多数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来说,中国是非常强大的存在。

尤其是在唐朝初期,在日本看来,它就是当之无愧的“天朝上国”。

唐朝不仅社会发展快,而且地大物博,随便一个地方都能碾压当时的大和民族。

日本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国家,便决定前来大唐进行交流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可以说他们是早期的“留学生”了。

以我们目前的眼光来看,唐朝虽然有很长的鼎盛时期,但是封建社会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不过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大唐的优势他们还学不完,缺点自然更注意不到了。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当你强大到一定地步时,那些弱小者就会忽略你的缺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大唐面对好学的大和使者还是非常友好的,不仅传授了一部分经验给他们,甚至还将我们的种子送了他们一些。

其中就包括苹果的种子。

不过当时苹果还叫“林檎”,日本人在带着种子走的时候将称呼也学会了。

虽然后来我们不再用“林檎”这个称呼了,但他们却一直在用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称呼的变化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也是中华民族在不断进步的象征。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是很多国家争相模仿学习的对象,这就说明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社会,我们国家都是非常强大的存在。

只是现在某些国家模仿我们就算了,还想把中华民族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实在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