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额尔敦达来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法院法官共同参与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充分彰显人大代表在多元解纷中的优势,双方矛盾得到圆满化解。

原告甲某和被告乙某是多年的好友和邻居,被告乙某建设棚圈将两家的界墙推倒,影响了原告家的生产生活,由此双方产生矛盾纠纷。就界墙问题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原告甲某诉至法院。

由于该案发生在嘎达布其镇,为尽快化解当事人积怨,从维系两家关系的角度出发,东乌珠穆沁旗法院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额尔敦达来共同化解本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解过程中,额尔敦达来代表与法官深入走访并现场实地调查,全面了解事发经过。额尔敦达来代表充分发挥熟悉民情民意的优势,围绕案件争议事实,耐心与双方沟通讲理,结合当地风俗民情,疏导双方对立情绪,引导双方互谅互让。法官认真听取双方的主张,向当事人释明相关法律规定。最终,被告决定改建棚圈,如此,双方的矛盾彻底解决,邻里关系得以修复。

案件圆满解决后,东乌珠穆沁旗法院向额尔敦达来代表介绍了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情况并征求其意见建议。额尔敦达来代表表示:“我长期在牧区生活,了解棚圈是牧民们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物资,此类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妥善化解,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人民法院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连心桥’作用,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办理好关系民生的案件,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绘制多元解纷草原新‘枫’景。”

来源:东乌珠穆沁旗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