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习近平主席此前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新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口号,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5月13日举行的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平行论坛一以“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与会嘉宾热议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带来怎样的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和分享机遇的过程。”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庆霜称,因为中国式的现代化有五个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李庆霜称,当前,全球总体需求仍然不足。“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是4亿,十几年之后,这个数字将涨到8亿,那么随着经济的发展,14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对世界多样化的、高质量的产品技术服务产生更多的实质的需求,这些需求无疑将为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中国式的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更多的可行的方案,这其中蕴含着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商机。”李庆霜说,中国式的现代化因为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必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建设性。谈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李庆霜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是通过高质量的发展来全面推进,而高质量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商机,比如高端制造、新型城镇化、绿色和低碳转型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等等。“这一切将释放出巨大的潜力,对市场的潜力,以及增长的潜力。”她说。

中国一直在坚持不懈地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李庆霜称,中国政府近年来稳步推进制度性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来缩减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截至目前,所有制造业的负面清单已经全部取消,服务业的负面清单,比如像旅游、医疗、通讯等等,正在逐步缩减,这些都将为外国投资者和企业创造更多合作的机遇。此外,中国政府近些年来也在持续不断地创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采取很多务实的措施,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引擎

“日本和中国一直在经济领域密切合作。在改革开放初期,日本公司就开始投资中国。现在,日本企业已经非常普遍地扎根于中国经济。可以看到日本公司深耕于中国市场。”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小野寺修表示,日本和中国文化相通,有很多领域可以合作,特别是环境、数字领域、银发经济等。中国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运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数字和环境是两个关键增长领域。他认为,企业专注于供给侧的同时,也要关注需求侧。中国最近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对相关领域市场的运行和中国经济来说都是利好。“我们希望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来再度加强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也希望现在的以旧换新政策能够促进中国国内消费,同时也推进中国的绿色转型。”小野寺修说。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仍为5%左右,一季度5.3%的超预期增速令人振奋。小野寺修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增速已不像过去那么高,但现在中国经济体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8%,以如此巨大的体量实现5%的增长,仍是十分可观的数字,其中充满活力和创新。“由此来看,中国仍是我们日本公司非常重要的市场。根据我们去年的调查,现在的日资企业还是致力于在中国市场发展,超过90%的企业表示会保持或者增加在华投资,只有很少的企业说将离开中国。”小野寺修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作用十分必要。 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在论坛上称,中国城市依然在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发掘新的经济增长潜力。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力量的体现。

在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中,以城市群和现代化都市圈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则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开放是其中不变的主题,世界各国企业不仅能参与城市群的发展机遇,同样也能通过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身的全球竞争力。梁伟坚认为要以新型城镇化培育特色产业,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全球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一些城市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形成崛起势头,在形成城市强有力的投资吸引力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参与中国产业升级和产业链重构的机会。这些新兴城市的崛起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梯度特点。如以文旅产业为契机的哈尔滨火爆出圈,沈阳把工业遗产转化为文旅“秀带”;合肥正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逐步构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此外,以新型城镇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平衡发展与高效利用的关键。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超大特大型城市而言,正在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推动城市向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与此同时,中小城市和周边县域在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辐射和外溢时,也正在考虑采用绿色可持续模式,避免走向传统发展模式的老路。通过引入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这些地区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为城镇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在智能城市建设、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领域,中国提供了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发展机遇。

梁伟坚称,以新型城镇化打造开放包容的环境可以促进多方合作共赢。各城市依托各自禀赋,形成错位发展、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推动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观察到近年,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G60科创走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区域合作不断深化,要素资源加速流动,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相信我们每一座城市和城市群也会继续抓住世界发展变局中的机遇。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将通过中国对外开放、互联互通等赋能全球,同时将给世界带来新的更大的机遇。”梁伟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