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24年的六月已经过去大半,然而国际局势却依然风云变幻。

就在近日,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发表了联合声明,其内容多次提及中国。

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6月15日发表联合声明,再次重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呼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与前几年相比,今年G7在涉台问题上的表态有几点值得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美国之音等),并掺杂部分个人观点,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第一,G7明确反对中国以武力或胁迫方式片面改变台海现状。

这一措辞与去年相比更加直接,凸显西方国家对中国"武统"的担忧有所上升。

近年来,随着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美国等国越来越担心中国对台动武。

因此,G7此次选择"利出一孔"、旗帜鲜明,意在警告和威慑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G7首次在领导人公报中明确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国际组织"。

虽然G7重申"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但同时支持台湾以成员或观察员身份参与世卫大会、国际民航组织等机构,无疑在"擦边球"。

长期以来,由于大陆打压,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受到诸多限制。

此次G7如此表态,可能预示西方将在国际场合加大力度为台湾发声,在外交方面对台施以援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G7要求中国停止支持俄罗斯、遵守国际贸易规则。

这表明,西方国家对中俄走近有很大顾虑,担心双方结成反美同盟。

同时,G7批评中国经贸政策的语气较往年更强,呼吁其停止补贴、知识产权侵权等违反自由贸易原则的行为,维护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

可以看出,在俄乌冲突背景下,G7对华政策日益"泛安全化",把对俄制裁和对华贸争结合起来施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G7声明,两岸反应可谓冰火两重天。

台湾方面一片叫好声,外交部和总统府都迅速发声感谢,并大肆宣传G7声明对台湾的支持力度"史无前例"。

以赖清德为首的台湾领导层对美欧力挺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感到无比振奋。

更值得玩味的是,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公开叫嚣,要靠美国"印太战略"来吓阻大陆。

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无疑充满了对抗思维和对美国的依赖心理。

殊不知,真要打起来,台湾将首当其冲成为炮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会为了台湾利益而与中国全面开战吗?恐怕没几个美国人愿意为台湾而死。

赖清德20日在就任满月记者会上也不甘落后。

一方面宣称要强化台湾的自我防卫能力,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要"靠美国"达成避战。

言语之间充满矛盾,暴露了民进党当局对大陆实力的恐惧,以及对和平统一前景的担忧。

他还宣布成立跨部会委员会,加强台湾在面临紧急状况时的韧性。

面对G7和台湾的种种表态,中国自然是不甘示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毫不客气地表示,G7的声明是赤裸裸地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中国驻德国使馆也对德国外交部就中菲南海问题妄加评论表示抗议,重申中国在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与此同时,解放军也在台海周边频繁演练,并加强战争动员准备。

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也举行听证会,多位专家指出中国正在为台海冲突,乃至与美国开战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针锋相对,中日关系近期也陷入僵局。

就在G7峰会期间,访华的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鲶博行,竟然在会谈中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包括要中方取消对日本水产品进口的限制,撤出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巡逻船,以及释放在华被捕的日本间谍等。

面对如此粗暴和傲慢的态度,中方自然不会受到胁迫和恐吓,双方的谈判最终无果而终。

更让人气愤的是,日本还试图利用所谓的"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行使进行无端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外务省发言人甚至叫嚣,中方应当遵守该裁决,停止在南海的"军事化"行动。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正驳斥,南海仲裁庭的裁决是非法无效的,中方从一开始就拒绝参与仲裁,更不会接受裁决。

在南海行使主权和管辖权是中国的固有权利,不容他国置喙。

日本作为域外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本就不具发言权,更没资格对中国说三道四。

日本的一系列挑衅行为,暴露出其根深蒂固的"大国"心态和对华敌意。

事实上,从历史到现实,从台湾到钓鱼岛,日本一直试图在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浑水摸鱼,背后有美国的默许和怂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倍执政时期,中日关系一度陷入"政冷经热"的怪圈。

如今,岸田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更是表现出少有的强硬,不断打"台湾牌",在东海南海频频挑事,将中日关系引入更加险恶的境地。

近年来围绕韩国强征劳工案、韩日贸易摩擦等历史遗留问题,中日韩三国合作也遭遇重创,随着韩日两国领导人的更迭,中日韩关系却急转直下,尤其是日韩关系跌入谷底,给三方合作机制蒙上了一层阴影。

于是在美国"印太战略"的裹挟下,日韩都不同程度选边站队,与华为敌,这无疑加剧了地区对抗,是开历史倒车的危险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G7力挺台湾、围堵中国的同时,有一点值得注意,西方世界在对华政策上也难以做到口径一致。

最新的例证是,欧盟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8%的惩罚性关税,遭到德国汽车业和一些官员的强烈反对。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直言,这一举措将损害德国企业利益,或引发贸易战。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也在会见哈贝克时,重申坚决反对欧盟针对中国产品采取歧视性关税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德国的摇摆立场相比,拜登政府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则一贯立场强硬。

近期,美国决定将中国电动车关税从25%提高到100%,几乎与欧盟同步出台。

从美欧不同的反应可以看出,其在对华政策上仍存在一定分歧。

相比美国的极限施压,欧洲更倾向于通过对话谈判化解分歧。

比如在电动车关税问题上,中欧已同意进一步磋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从更深层次看,美欧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的分歧,反映了各自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不同地位和利益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以来,欧洲与中国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联系,中国早已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无一不将中国视为至关重要的市场和投资目的地。

相比之下,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长期居高不下,加之在高科技、人权等问题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美国在对华经贸政策上的强硬立场更为鲜明。

尽管美欧在具体政策上还存在差异,但在战略上遏制中国发展的共识却在不断强化。

从拜登上台以来连续召开的美欧峰会、G7峰会、北约峰会可以看出,西方大国正不断加大在涉华问题上的协调力度,对抗性日益凸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关系正处于建交以来最艰难时期,台海局势也随时有失控风险,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总的来说,G7峰会再次凸显,西方大国正不断加大对中国的讨伐力度,中美关系正处在建交以来最困难时期,台海局势也随时可能擦枪走火。

面对西方世界前所未有的遏制和打压,中国究竟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我们要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底线,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寸步不让,同时要注意把握好强弱刚柔,灵活运用外交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西方阵营内部在对华政策上也并非铁板一块,美欧日虽有联手遏华的共同诉求,但在落实措施时各有考量。

欧洲不少国家仍把中国视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不愿轻易放弃中国市场。

日本虽紧随美国对华示强,但在台湾等问题上也不敢真正越红线。

对此,中国应当抓住机遇,努力拉拢欧日等域外大国,化解对华包围网,避免彻底陷入孤立。

我们要用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壮大不是对任何国家的威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只有不断扩大"朋友圈",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才能最终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冷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