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媒体报道,从6月23日起,正式撤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即日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不得再以事业单位的名义开展任何活动。

堂堂一家“中字头”的事业单位为何会被撤编?

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卖牌子,滥设下属机构。这家研究院能查到的下属机构竟高达92个之多!工作人员也从最初的20多个膨胀到了1000多个。

第二是卖证书,兜售各种职业技能证书。不用学习、不用考试,只要交钱就能在几个小时内,买到一本在“中字头”备案的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是卖职称,兜售包括“特聘专家”“院士专家”“客座教授”在内的各种专家头衔。难怪现在的专家越来越“水”,原来是有专门的“注水”机构。

先聊“卖牌子”的问题。

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成立之初,只有1家一级研究院,几间办公室和二十几个工作人员。

到了2002年,一级研究院下新增了39个二级研究所。2014年,又膨胀至92个。仅“副院长”田志强一个人就卖出了21块研究所的牌子。

刚开始,二级研究所的名字还算正常,比如“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传播所”“信息产业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所”等。

随着二级研究所的增多,名字不够用了。

于是,名字越起越长,类似“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小企业诚信联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心脑教育研究中心”,看得人云山雾罩,不明就里。

研究院的临时负责人李树林坦言:92个研究所只统计到2014年。之后又新增了多少?没人能说得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研究所每年要向研究院缴纳数额不等的年费,例如“商学院”的年费为150万元。那么,他们准备如何赚回这么高的年费呢?

办法是卖职称、卖职位。

市面上流通的盖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红章的证书种类高达466种,覆盖了教育、医疗、美容、餐饮、武术等多个领域。最近,还与时俱进推出了“直播带货导师”的证书。

熟悉内情的人表示,只要钱到位“风水师”的证书也能发。

这些证书的外观非常正规,蓝皮、国徽、钢印一应俱全,配上“中字头”的加持,很容易迷惑大众,以为持证者真有官方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只需600-1000元,任何人不需培训、考试都能拿到想要的证书。

区别是600元没有“中管院”的钢印,只有二级研究所的印;800元可以有“双印”;1000元可加急办理,两小时内出证。

更疯狂的是卖专家头衔和挂名职位。由于每个研究所都有卖“副主任”“副院长”“副所长”等职位的权力,所以没人能说清“中管院”到底卖了多少专家的头衔出去。

仅能查到一家名为“中小企业诚信联盟”的分支研究院卖了20000多个“专家”职位,累计获利超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3年前发表“熟鸡蛋能变生鸡蛋”论文的作者郭萍,也是中国管理科学院下属一家研究所的副主任。

造成“中管院”如此混乱的根源可能在主管单位多次变更上。

成立之初,上级给它的定位是民办事业单位。所谓“民办事业”指的是只给一次性财政拨款,之后研究院需要自负盈亏。这给研究院的管理留下了很大的弹性。

1996年,上级重新定义了“事业单位”的范围,逐步取消了“民办事业单位”,改称为“民办非企业”,同时规定“民办非企业”不得再使用“中字头”。

此举,遭到中管院强烈反对,便造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实际上,中管院不再属于事业单位,但又留了一道口子:允许他们寻找愿意让中管院挂靠的上级单位。

整整找了10年,中管院也没找到愿意接收他们的上级单位。直到田志强的出现——这位身份成谜的“老江湖”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让他当法人或院长,就能解决院里的挂靠问题。

当上院长后,田志强只履行了一半的承诺,中管院没有挂靠在事业单位名下,而是挂在了“中国电子商会”“旅促会”两个社会团体名下。

期间,田志强凭借院长的身份疯狂卖二级研究所的牌子,敛财无数。

院里的老同志质疑起田志强的动机,认定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双方争执不下,田志强便带着公章、事业单位法人执照,远走深圳,又搞了家“新中管院”。

北京和深圳相互指责对方是“冒牌货”,一家“中字头”的事业单位在不断地争执与内讧中,走向解体。直至今日,被撤销事业编制。

正如央视新闻所总结的那样:中管院违规使用带“中国”字头机构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事业单位的形象,严重偏离公益属性,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权益!

事业单位是为人民服务的,不容有害群之马!

作者:9527

参考资料:

《严重损害事业单位形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被撤销登记》央视新闻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被撤销登记、收缴印章!曾为“熟蛋返生”作者授头衔 》新民晚报

《一个国家级事业单位的8年停顿与乱战》中国经营报 等深线

《花上千元就能买到“全国”“中”字头证书和奖状,谁是“神秘”卖家?》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