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好的答案#

临近高考志愿填报,许多家长和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深感迷茫。面对众多专业,似乎每个都有反对的声音,比如计算机人才过剩、电气进电网难、法学就业难、金融硕士就业率低、学医时间长、师范未来就业不确定、会计难找工作等等,让人觉得似乎没有一个专业是能选的。而像军校、警校、官校、定向军事这类机会,概率又极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到底学什么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呢?其实这个问题问错了,正确的应该是“我该怎么做才能好找工作”。因为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因素之一,而非全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好找工作,需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所选专业是社会大量需求的。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尽管有人唱衰,但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仍是大量存在的。在 AI 时代,这种需求只会增强。而像考古这类专业,社会有需求,但需求量小,工作机会相对就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掌握的专业技能要符合就业岗位需要。专业固然重要,但只有通过学习将专业知识内化,才真正拥有专业能力。大学并非技校,不仅要打牢专业基础,还需懂得按照就业岗位的需求去学习和准备。再好的专业,混日子也是不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获取的就业信息要足够充分。找工作的前提是知道哪里有机会。别人发现 300 个工作机会,投 300 份简历,而你能发现 1300 个机会,投 1300 份简历,显然你找到工作的概率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笔试面试能力要能过关斩将。就业本质是营销自己,包括简历包装和笔试面试表现。优秀的简历能增加机会,而针对各类招聘的笔试面试,提前做功课,借鉴前人经验,精心准备,就能提升表现力,增加成功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对首次就业的预期要符合实际。比如复旦金融硕士就业率低,并非没有就业机会,而是很多人心气高,只想进券商投行赚大钱。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若降低身段进银行,先就业再等待时机,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就业能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受专业、院校、个人努力等多个变量共同影响。专业选择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全部。只有全面考虑、深入分析、抓住本质,才能在面对各种声音时保持定力。选择专业时,抓住社会需求这一原则不会错,但不能认为选对专业就业就稳了,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希望各位家长和考生能拥有成熟的思维,做出明智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