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进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一环,也是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一环,也是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国际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创新,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才能实现西部地区的高水平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构筑“硬支撑”。基础设施是实现高水平开放的基石。近年来,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首先,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优先建设一批对西部地区经济具有牵引作用的交通项目,打通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以及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的连接通道,形成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其次,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东数西算”工程为依托,加快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为提升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注入“数智动能”。

优化国际营商环境,为实现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拓展“软实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打造开放型经济、促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的国际营商环境,应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首先,通过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提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便利化。积极对接和参与制定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提升西部地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进一步推进贸易的自由顺畅以及投资的高效便捷。其次,逐项优化涉外政务服务。建立高效的海关监管机制,推广无纸化通关,推进“一站式”服务,实现货物快速通关,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外汇管理政策,简化外汇收支手续,方便企业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一网通办”等便民措施,降低企业的行政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深化改革创新,为实现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提供“新动能”。改革创新是推动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的内生动力。首先,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如绿色能源产业、旅游产业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西部地区“引进来”“走出去”。其次,要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西部地区的开放离不开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一方面,应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包括制定“一人一策”引才方案、实施“东部博士西部行”活动等,打造人才高地;另一方面,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实现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聚能量”。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是提升西部地区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首先,加强东西部协作,推动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潜力,应积极推进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产业合作,形成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的格局。可鼓励东部企业在西部设立分支机构和合作项目,利用东部地区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同时,支持西部地区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建立高效的服务和管理体系,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流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从而提升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其次,推动西部地区省际协同合作,形成联动发展、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应建立跨省域的合作机制,推动重大项目共建共享,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三,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成渝、关中平原、滇中等城市群,提升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云南省委会主委、云南开放大学校长于干千

作者:于干千

文字编辑:王慧峰

新媒体编辑:孙柏月(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