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三去”

ZJUSOM

当下毕业季,不少同学为选择“毕业去向”而陷入纠结与迷惘。因为“毕业后去哪儿才是正确选择?”这一开放题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

为了引导管院同学做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多年来倡导“毕业三去”就业理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国家一流企业创新创业去、到世界一流高校去),在该理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管院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明晰毕业去向,纷纷在毕业之际自信、坚定地踏上新征程。

她出身军人家庭,曾与小时候的职业梦想擦肩而过,如今终于有机会圆梦强国建设事业;他做过环保创业,困惑过、也迷茫过,但MBA的学习让他收获新知、找到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方向;他工作四年再读书,毕业后仍选择去基层、以“工程+管理”知识赋能智慧旅游;他为了兴趣与梦想甘做“逆行者”,愿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斗终生......

今日【毕业“三去“】系列专题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国家一流企业创新创业去”,我们一起来看这4位浙大管院毕业生明晰毕业去向背后的故事。

曾在管院大楼里“迷路”的姑娘,

如今坚定迈向“梦想”岗、

为强国建设献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倾云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今年是她来到杭州这座城市的第7年,7年前她从未想过会在杭州邂逅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财务岗,会有机会实现自己从小以来的职业理想。

说起“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可能有人了解不多。作为我国最早创建的国家级海洋信息装备技术研究所,该研究所多年来重点发展海洋仪器、超声电子、光纤传感和智能装备四大新兴科技产业板块与现代服务业,肩负着打造水声强军装备、做优海洋强国产业的重要使命。

能够在毕业后入职该研究所,傅倾云非常开心,也深感庆幸。因为于她而言,该研究所的财务岗位既满足了她从小以来的职业理想,也和她的兴趣偏好相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家里祖辈都是军人,父亲曾是一名海军军官,从小长在军队大院的我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从小就有‘长大后要去军队服务,为强国建设做贡献’的职业理想。秋招刚开始时,我本想报考军队文职,但因视力不达标而错失了机会。得知今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秋招有财务对口岗位时,我感觉机会来了,便立马递交了简历。”回忆起投递简历的过程,傅倾云难掩内心激动。

更令她激动的是,这份工作涉及到的风控合规内容亦是她的兴趣偏好。她说:“相比企业财务更重视利润指标的提升,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由于性质较为特殊,更重视财务工作对业务合规性起到的约束和监督作用,而我也更喜欢做风控合规方向的工作。”

如今的傅倾云,对未来有着明晰规划,对自我也有着清晰认知,和刚刚入学时“总想依赖师长规划好的路径前进”的她已大不相同。她说,这一切要归功于管院老师们的培养与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倾云毕业时与导师董望合影留念

“我至今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来到管院,在新大楼里走着走着就迷路了,那时候刚刚入学,陌生的环境让我感到非常迷茫,是导师董望老师的鼓励抚平了我内心的不安。之后的三年里,董老师在我的课题研究与未来职业规划上给予了很多指导与建议,每次也都会耐心、温和地倾听我的想法,在他的引导下,我快速适应研究生学习生活,收获成长。”

除了导师董望,还有很多管院老师都给过傅倾云热心指导与帮助。她说自己最喜欢管院的一点在于它不是一个“唯师门论”的地方。面对同学们的主动求教,老师们不会因对方不是自己的学生而避而不见或敷衍回答,自己的导师给其他老师的学生耐心提论文指导建议,是常有的事。

“或许是在这样的氛围引导下,我们班的同学从未因导师不同而划分‘小团体’,无论是谁遇到学术问题或就业问题,大家都会共享信息、共同寻求解决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PAcc学习期间的傅倾云

傅倾云表示,能逐渐成长为今天这样“对未来有清晰规划、做选择时越来越有的放矢”的我,多亏遇到一位位爱生如子的管院老师与这群互帮互助的同学,还有在管院学习期间所接受的多维度训练,比如要完成各类课程与科研任务,还要参加实习、锻炼各方面能力,为自身职业发展做准备。

更为关键的训练,还有“社会责任”的培养。作为将“社会责任”写入育人使命的学院,浙大管院历来重视在MPAcc教育中融入德育元素,让每一位MPAcc学生不只是成长为财务管理精英,还要能守住财务底线,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的财务岗位承担着守住业务合规风险最后一道‘防线’的重要职责,作为一名即将走上该岗位的财务人员,我将铸牢底线思维,为国防事业提供高效的支持性服务,对经手的工作负起责任、严格审查;同时,我将树立风险意识,通过财务工作敏锐洞察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建言献策,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的发展创造价值,为助力国家安全维护、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傅倾云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助推水务环保”到

“赋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毕业后他带着新知奔赴新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周围人对2021级MBA毕业生郭叶君的印象,大概率会是“忙碌”。起个大早开会、为完成项目加班到凌晨,这几乎是他的工作常态。而忙碌也意味着,他有多重身份。

进入浙大MBA深造前,他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2020年,东南亚经济社会迎来蓬勃发展,但于此不相适应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即便如仰光这样的大城市,也仅有部分区域能享受清洁供水,就连金边这样的首都城市都没有一处污水处理设施。这不仅严重制约了东南亚工商业发展,还对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卫生环境和健康状况等造成严重威胁。

因为常去东南亚,郭叶君见到了太多触动人心的画面:奔跑在垃圾堆上的儿童、生活在草棚里的居民、喝着黄泥水的老人、脏乱差的街道......曾有好几个瞬间,他都在思考如何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是同理心驱动的原因吧,我当时想着虽然这些人并不是中国人,这里也不是我的家乡,但世界各国休戚与共,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人,我也应该出一份力。

基于这一想法,郭叶君离开了工作8年的国有企业,和朋友共同创立了一家致力于东南亚水务环保的公司,想要通过水务环保项目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当地提供清洁饮水,改善当地环境卫生,助力维护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

但创业的满腔热血很快就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他们刚创业就遇到国际交通受限,公司业务无法顺利开展,很多项目都不得不面临停滞。这让郭叶君陷入了迷茫,不知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为了拨开“迷雾”,打开新知,也为了充分利用好疫情下无法开展工作的闲暇时间,他选择到浙大MBA深造。带着困惑在管院求学的这几年,他不只忙于上课学习,作为第22届浙大MBA联合会执行主席、浙大MBA职业发展平台主理人、2021级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班委,他还忙于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探讨、对各类学生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协调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BA学习期间组织并参与各类活动的郭叶君

在这个过程中,他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看见了许多“不同”。“同学们生活工作于不同的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但都实现了恰当的发展,有着各自的精彩。在一片‘不同’中,尊重是必须葆有的特质,尊重自身的初心选择,尊重周围的师长同窗,放下职业背景之别,抛去虚浮习气,全情融入,收获了不少凝聚于不同个体上的鲜活故事和不同以往的新知,包括对各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深入了解。”

郭叶君说,MBA学习的这几年他解开了很多过去遇到的对管理、对行业的“困惑”,也更加明晰自己的能力专长、职业偏好以及作为浙大管院人所应肩负的使命——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今年毕业后他选择去杭州交投集团投资经营岗工作,其原因并非害怕继续参与创业可能面临的失败,而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演进的当下,他看到了国家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迫切需求,而助推这些产业发展正是目前他所感兴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杭州交投集团是杭州市综合交通投资建设运营主力军,如今正围绕杭州市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瞄准国家、省、市支持的未来交通发展方向,围绕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领域,探索投资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智慧物流、低空经济、智能网联车辆等相关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为资深的投资经营者,郭叶君深知资金支持和培育协助对一个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性。“去到交投集团后,我将以综合交通产业投资参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清洁动力等产业的发展。例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工作,涵盖智慧交通、智能汽车、清洁能源、场景应用、云控平台及服务、数据算法服务等多项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未来即将踏上的新征程,郭叶君满怀憧憬。相信再次出发的他,将带着MBA所学,投身于协助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工作四年再读书,

毕业后他仍选择去基层、

以“工程+管理”知识赋能智慧旅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叫李科,是2022级全日制MBA毕业生,同时也是2024年浙江省优秀毕业研究生。2年前,为了系统学习管理知识,他辞掉了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管委会的“公职”,考入浙大MBA学习。这在很多人看来已是难以理解,因为他完全可以读个非全日制的MBA,没必要辞掉工作。

而在今年MBA毕业之际,他做了一个让周围人更难理解的选择,那便是通过考选调生进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也就是说,他再一次选择了去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曾经工作过四年的地方(南昌),此次要去的工作地(云南)离他的家乡河南省信阳市更远,那么为何李科在学成之后愿意去那里?一切都要从他根植于心的梦想和在管院所受的熏陶说起。

从小到大,李科一直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当年亦是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浙大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攻读本科。因为从小就有“为人民服务”的梦想,本科毕业后,他考入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管委会,如愿开启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事业,直到4年后,他意识到要做好基层工作,光有一颗赤诚之心是不够的。

“那时候我已经工作4年了,对公共服务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知,在管理协调能力上也有所提升。但基层工作很多时候是一项牵涉面极广的复杂工程,在落实一些基层工作的过程中我仍会面临管理上的‘瓶颈’,这些‘瓶颈’导致我很难把基层工作做深做实。”李科说,正是那时候,有了迫切想要回母校深造、提升管理能力与视野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堂上的李科(一排右2)

“不破不立,既然要学,那就心无旁骛地学。”怀揣这一想法,李科辞去工作,选择攻读浙大全日制MBA。在管院学习的两年间,有着工科背景的他徜徉在“工程+管理”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知识海洋”里,沉浸在聆听顶尖学者前沿分享和与优秀同学交流探讨的“获得感”中。

“读MBA这两年,我在知识、能力和视野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和成长,不仅掌握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提升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视野也从偏工科的专业领域拓展到了‘工程+管理’领域,这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和定位。”

李科说,最令他深受触动的是管院的人文关怀和管院的“创新创业”氛围,管院的老师和同学都充满善意,给了他太多无私的帮助和温暖,让他有足够的勇气去探索一切“未知”;管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做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这让他始终不忘那个“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科(左1)和自己的导师林珊珊(左2)及同学合影

正因如此,他在MBA毕业后仍选择去基层。他说,智慧旅游是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发展需要懂得工科与商科知识的人来赋能。而他想要做的便是以在管院学到的“工程+管理”学科交叉知识赋能云南智慧旅游发展,助力提振西南地区经济,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共同富裕。

“我平日里喜欢看书、看电影和旅行,曾经好几次去过云南那块充满着文艺气息的土地。在那里,不仅有令人向往的自然风光,还有蕴含着厚重而瑰丽的文化遗产,令我为之着迷,也让我对以做强智慧文旅传承中国文化、助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产生浓厚兴趣。我想充分运用‘工程+管理’学科交叉知识,为云南的文旅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如今,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迫切需要。李科表示,入职以后,他将秉持浙大“求是创新”校训与管院“健康力量”价值观,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中。

他坚信,自己的不懈努力定将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旅游招牌添砖加瓦,为云南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做出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典礼上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获赠书籍的李科(右3)

“我终于找到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

为了兴趣与梦想,

他甘愿做“逆行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州省安顺市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特殊连片区域,在全面实现脱贫前,该市的6个建制县(区)均为贫困县,且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以致于过去网络上总是流传着一句话:“贵州最穷的地方是安顺,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

如今的安顺,虽然脱贫攻坚战早已取得全面胜利,但在经济发展方面相比发达地区仍较为落后,不少当地青年纷纷前往发达地区谋发展。而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的万哲昱,却在MBA毕业之际选择做“逆行者”——通过考选调,去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安顺市发改委经济发展规划岗奉献青春。

很多朋友对他的选择并不理解,因为他即将要去的工作地,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是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但万哲昱说,这不是他的冲动选择,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他甚至有点开心,因为终于找到了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终于可以学以致用,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选择考选调,是因为我从小到大都对历史、社会管理和政策制定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希望将我在管院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基层’、应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安顺市发改委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部门,承载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这与我的志向高度契合。”说这些话时,万哲昱的眼里满是坚定。

在浙大管院学习的这几年,万哲昱在专业学习之余,参与了许多案例分析、团队项目和实践活动,平日里还会和同学打篮球,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与共同奋斗带来的温暖,也锻炼了他团队合作与协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专业知识的扎实积累,和这些能力与思维方式、心态上的良好变化,万哲昱对即将奔赴贵州安顺应对挑战满怀信心。“我最喜欢管院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这里汇聚了来自不同背景和领域的学生,我们共同学习、互相启发,这种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有底气去面对基层的工作与生活。我很庆幸毕业时能借助学校的平台和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份值得我奋斗终生的事业,我相信自己不会辜负‘浙大人’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哲昱和同学毕业合影

助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是各地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安顺市发展改革委同样肩负着振兴当地经济及服务国家战略等重要使命。而作为即将入职安顺市发改委经济发展规划岗的选调生,万哲昱亦深知自己所需担当的责任。

“未来我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参与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以振兴产业与就业稳定脱贫、防止返贫。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为当地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安顺市一定能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相信万哲昱在新征程上定能以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毕业三去”系列专题回顾

(点击图片回顾专题内容,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后续推送)

# 毕业“三去”有奖互动#

“毕业不是终章,

而是__________”,

欢迎在文末评论区给出你的答案。

留言点赞数前3位,

将获得管院文创小礼品一份。

(活动截止至6月30日)

策划采访/编辑:段婷

审核:佟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