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为无意让其余几家和问界形成正面竞争,这也是问界在智选车“四界”当中地位如此特殊的原因。

文 /《汽车人》孟华

5月1日起,华为将智选车销量,统一在“鸿蒙智行”旗下。

鉴于智选车的“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傲界)当中,只有前两者有销量,这种做法相当于强行将两个品牌、两家企业(赛力斯和奇瑞)的销量统计在一起。其中,赛力斯为全部销量,而奇瑞目前只有智界S7一款产品被纳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举似乎为了超越理想,拿到新势力头把交椅。5月份的数据表明,“新统计方式”没能助力华为保住到手一个月的王位。

“夺舍”小康

这种方法的本质,是按照供应商口径,华为当然是特殊的供应商。博世可以用同样方式,轻松创造出全球最大的“销量组合”。毕竟采用博世各类子系统的产品,全球高达5000万辆级别。这么做除了“打榜”,似乎没有更多意义。

不过,发明这种奇葩统计方法,暗示了华为的“狼性”——为了一个目标,欲望可以非常强,哪怕只是个虚名。同时,也透露了华为已经亲自下场,不再以供应商之名、行主机厂之实,不装了。

谁都知道问界已经是华为产品,赛力斯总裁和大半个高管团队都换成华为班底了。只有赛力斯董事长,仍然为小康创始人张兴海的儿子张正萍。小康不仅是华为最早合作的车企,其实也是被华为“夺舍”的车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承东曾说过,很多品牌的产品,按照华为生产标准,其实都出不了厂。他无疑在表示,小康的生产端及品控、质检一条龙,都被华为把持。而研发和销售归属华为,则早就是明牌。

这样一来,赛力斯基本就是华为的生产车间。小康连代工方都算不上。代工方毕竟有自己的生产组织、供应链,最多和对方合作品控。

到这种程度,品牌运营的好与坏,都和小康无关。假设华为一撤,赛力斯一夜就能回到解放前。

即将退休的上汽董事长陈虹,曾因“灵魂论”在社媒上被喷骂。但是上汽不想成为赛力斯那样的“躯壳”,是毫无疑问的。

这也是为什么,问界在智选车“四界”当中地位如此特殊的原因。

智界内耗

相比江淮和北汽,奇瑞与华为合作时间长一些,但一路磕磕绊绊,直到今年5月才逐渐理顺。

这反映了,华为如果拿不到100%的控制权,鸿蒙智行也好,智选车也罢,都没那么能打。原因自然是华为对合作伙伴的支持,是有条件的。

智界当前唯一产品S7基于奇瑞E0X电动平台设计,而同平台奇瑞部署了星途星纪元ES。这对“异卵双胞胎”因为分属的技术线与分润方式不同,彼此竞争近乎针锋相对,远远脱离了内部赛马参数图片)的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经证实的消息,今年初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制造事业部韩必文辞职,与智界S7不顺利有关。

有人表示,在双方合作中,华为比较强势,其提出的质量问题,奇瑞方面必须限时解决。而对于奇瑞方面提出的要求,“配合度”不足。多个与华为有合作历史的品牌,都有类似的反馈。

奇瑞方面表示,韩必文离职,与智界生产无关。不管事实如何,这一澄清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外界能看到的,是智界销量初始爬坡速度太慢。从去年11月的115辆,直到今年3月才上了3000辆,进而爬到5000辆的水平。但5、6月,连续7周跌回不足1000辆,最近一周更是掉到700辆。上了一个小高度后,销量衰退的又有点早,和此前大定2万、3万的呼声不符。月销5000辆会不会就是这款产品的巅峰,还有待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理说,S7处于产品发售早期,动荡一点也正常。但是看多周曲线,似乎前景不大妙。对于奇瑞来说,亲儿子和干儿子同台比武,向着谁似乎不用太纠结。而对于华为来说,奇瑞非常注重控制权,双方合作的深度连合资企业的水平都赶不上,投入太多资源似乎不划算。

说到合资,其实不管股比如何,必然有一个主导方。联席主席、双头政治,很容易在具体问题上顶牛内耗。这个问题不理顺,智界这块牌子,对双方来说都有点鸡肋。

问界就不一样。华为的新品迭代速度,基本上是一年一车。其实还不如主流新势力,后者基本上一年两车,不拿改款充数。M5、M7、M9分别在 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市,中间“花插”着各种改款,显得迭代速度超高。

截至目前的规律是,问界产品的改款,产品力会上一大截,时隔只有半年。今年5月底,M7 Ultra上市。这让M7车主颇为受伤——等车3个月,提车两个月,新款加量不加价,直接把老车主割了韭菜。老车主们甚至打了横幅到门店抗议。问界车主也享受到特斯拉车主的待遇。

过度宣传

很多人不将华为看做新势力,就因为它摆开的气势比较猛。其实从车型迭代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其实力都是新势力级别的。不能将所有智选车、HI模式的产能,都算做华为实力的一部分。

余承东也承认,华为对供应链整合能力远不如比亚迪。很多人都认为余承东在阴阳比亚迪产品“低质低价”,其实他只是在说实话。巧妙的是,他说了部分实话。

他说华为目前做不了20万元以下的车,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华为对合作方软件收费太高,这让合作方既感到利润被削,也不愿控制权旁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为的宣传上,重点突出了鸿蒙智行,其实是双智解决方案。软件只要研发出来,复制成本几乎为零,需要投入的是迭代成本。而汽车特有的安全需求,整车质量重心,一直都是被动安全,即底盘、车架、动力等等,而非主动安全。在互联网造车运动开始后,这一点被有意淡化了。

在AEB之争的那几个月,余承东还表示“(有了华为的AEB)想撞都难”,但是出了人身伤亡事故,又开始大谈低端车不用华为AEB、AEB工作范围是30-85公里时速……宣传的时候为什么不告知?

如果一个行业,总是老实不肯吹牛的品牌吃亏,卖不过大嘴胡咧咧的,那么这个行业是可悲的。消费者试过之后,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过于相信宣传了。

如果刨掉这一层,问界销量非常能打,其路线和理想别无二致:更大的车体空间、更豪华的装备、更科技的体验。但是如果在安全观上持轻率态度,足以让所有“量大管饱”策略变得华而不实。

“三界”不争

这也能从另一面解释,为什么问界的销量密码,放在智界身上不管用。而预定8月份上市的、与北汽合作的享界S9,最近也开始密集宣传预热,与M9套路如出一辙。

至于与江淮合作的傲界,现在运作情况扑朔迷离。余承东曾放风称,傲界要做百万级MPV。傲界本由奇瑞于2019年1月获准注册,2024年4月转让给华为。按照以往套路,华为会将智选车品牌商标,转让给合作方,但是截至目前尚未转给江淮。

商标权转让的行政审批,应该不是瓶颈,只能理解为傲界的合作双方,主动放慢了节奏。问题出在哪,缺乏信息。但是高档MPV,尤其是百万级MPV,走不了量,是肯定的。江淮想凭借这一款车就实现产能利用和利润的提升,显然不现实。上什么样的车型,江淮说了不算,要听从华为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量最大的细分市场产品,都被问界占住了,华为无意让其余几家和问界形成正面竞争。原因是赛力斯的背后就是华为,而其余尚拥有自主权的奇瑞、北汽和江淮,都不可能做到像赛力斯那样,彻底让出,换取一个生存权,只有走投无路的企业才会如此行事。

从这个角度看,余承东代表华为车BU表示,华为智选车只能打造四个样板间,没有多余的资源对接更多合作方,似乎意在制造智选车业务的紧俏行情。但实际上,业内正在逐渐发现,四个样板间,也有“精装”和“简装”之分,想凭借简单投靠就和华为一起飞,恐怕想多了。【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