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约车行业逐渐成为城市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这背后,却有一群默默付出的网约车司机,他们长时间在路上奔波,却面临着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现实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记者深入采访了多位在北京开网约车的司机,其中郑师傅就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他每天早上6点多就出车,直到晚上11点才收车,除去吃饭的时间,一天中有近16个小时都在路上。郑师傅表示,长时间的工作让他感到身心疲惫,回到家中只想倒头就睡。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像郑师傅这样长时间开车的网约车司机不在少数。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普遍超过10个小时,甚至有一些司机为了多接单,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度过,困了就睡在车里,醒了就继续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这些司机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但他们的收入却并不乐观。综合多位网约车司机的采访,扣除租车费、房租、充电费等成本后,他们的普遍月收入在6000元至8000元之间。这意味着,他们每跑一公里,实际上挣不到1.5元。

这种现象不仅在北京存在,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在上海,就有一些网约车司机为了增加收入,不得不长时间工作,甚至牺牲休息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受访专家认为,这主要反映了平台劳动者在现有劳动基准法保护体系下的制度空缺。由于网约车司机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复杂,很多司机并不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因此无法享受到相应的劳动权益保障。

对此,专家呼吁,应该通过立法拓展劳动基准法的保护对象,特别是在当下平台劳动者与平台关系大范围突破了劳动关系属性的背景下,确认劳动基准的权利保障属性,拓宽劳动基准法的适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网约车司机的生存现状,加强监管和保障力度,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约车司机在为社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