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龙 摄于2024年5月3日,为期三天的2024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在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拉开帷幕。

项羽、关羽是彪炳史册的英雄;乌骓、赤兔是闻名天下的宝马。项羽配乌骓,关羽配赤兔,都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黄金组合。

项羽的坐骑乌骓,通体漆黑,油光闪亮,唯有四蹄雪白,美名"踏雪乌骓"。它高大健壮,性情凶猛,速度飞快,与项羽感情深厚,供其驱使一生。项羽是乌骓的主人,也是乌骓的"战友"和"知音"。

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乌骓冲锋陷阵,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只可惜本来具有优势的项羽,由于战略上多次失误,在决定性的垓下之战中,遭受惨败。

《史记·项羽本纪》说: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虞姬"和"的歌词是何内容?据《楚汉春秋》云:"歌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持剑边舞边泣边歌,歌罢,自刎身亡。在绝境中,虞姬以死来表达对项羽的挚爱和忠贞,以死来消除项羽后顾之忧,以死来激励项羽突破重围,东山再起。

"时不利兮骓不逝"中的"骓不逝"是什么意思?有人今译为"乌骓马跑不起来了",有人今译为"骓不能至",有人今译为"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还有人今译为"但乌骓马却不愿离我而去"。我认为,这些今译不是很准确。

《说文解字》:"逝,往也。"有过去、消失、离开等含义,如"稍纵即逝""滚滚长江东逝水"。在"逝世""长逝""病逝"中,"逝"又引申出"死亡"义。但"逝"还有不常用的"飞速"义项。《论语·阳货篇》:"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皇侃疏:"逝,速也。"《淮南子·览冥训》:"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高诱注:"逝,犹飞也。"因此,我以为"骓不逝"应该今译为"乌骓马已不能快速飞奔"。的确,在惨烈的战斗中,在"兵少食尽"的窘境下,乌骓马已经伤痕累累,饥肠辘辘,精疲力竭,当然就不能快速飞奔了。

项羽决定从垓下突围。"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狼狈不堪的项羽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项羽要感谢亭长的深情厚谊,但又身无长物,只能把爱骑相赠。此时汉军的追兵来了,"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最后,项羽自刎而亡。

有人说:"后世还流传出美丽的传说,项羽在乌江边自杀后,乌骓思念主人,长嘶不已,悲痛欲绝,在地上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安徽马鞍山因此得名。"我以为,这个传说虽然"美丽",但不合理,因它违背地理常识。

乌江是长江北岸支流,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其岸畔没有马鞍山。"安徽马鞍山"在长江南岸的当涂县境内。乌江与马鞍山两地相距甚远。因此,乌骓马鞍落地化为马鞍山的传说,并未得到大家公认。专门研究地名沿革的《读史方舆纪要》《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在"马鞍山"的条目里,都没有采纳此传说。

项羽的乌骓,履历单纯,它对项羽可谓是"从一而终"。而关羽的赤兔,其履历却比较复杂,它的主人先后有五人,像击鼓传花似的。它的第一任主人是董卓,第二任主人是吕布,第三任主人是曹操,第四任主人是关羽,第五任主人是马忠。

关于赤兔,正史《三国志》中很少提及。唯有《吕布传》中有一句"布有良马曰赤兔"。但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对赤兔却有大量生动的叙说。

在《三国演义》第三回中,西凉刺史董卓与荆州刺史丁原争夺对汉末朝廷的控制权,大打出手。丁原义子吕布,骁勇异常,屡败董卓。董卓派人前往策反,以宝马赤兔以及金珠玉带相赠。吕布见了此马,大喜。为何大喜?因为"此马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顶,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吕布得到宝马赤兔,如虎添翼,曾自豪地说:"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近我!"裴松之《三国志·注》说:"《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吕布为了回报董卓的厚爱,就杀了义父丁原,引军归顺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不久,董卓与吕布这对所谓的"父子",又反目成仇。两人反目的原因,竟然是为了女人。《三国志·吕布传》说:"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而《三国演义》却说是为了争夺美女貂蝉。

吕布杀了董卓后,去投奔袁术,"术恶其反复,拒而不受"。转而去依附袁绍,"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曹操也认为"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吕布连杀两任义父,叛逆成性,声名狼藉。到处碰壁后,他就割据一方,"布自称徐州刺史"。再后来,吕布被曹操围困于白门楼,先缢杀再枭首。吕布死后,他的坐骑宝马赤兔,也就归属于曹操了。

曹操兵围小沛,刘备大败。驻扎在下邳的关羽,不知刘备的存亡,也不明张飞的生死。这时,曹操派遣关羽的友人张辽来劝降。关羽提出"吾有三约":"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曹操爱才心切,全都应允。

有一天,曹操宴请关羽,散会时,曹操见关羽坐骑很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乎?’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关羽是赤兔马的第四任主人,赤兔终于遇到了"明主"。关羽英武忠义的品格,深深感动和熏陶了赤兔。从此赤兔迎来了舒心而光彩的岁月。二者相遇恨晚,建立了生死相依、命运与共的深厚友谊。

后来,孙权要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

吕布死时,赤兔并不悲伤;而关羽死时,赤兔却为之绝食而亡。犹如项羽死后,乌骓自戕,可见,乌骓、赤兔都是有灵性的,对心仪的主人怀有情义,非常友善和忠诚。

有人说:"赤兔马,本名‘赤菟’(身体大红色,像老虎一样凶猛的神驹,兔取菟字意思,解释为老虎),乃是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驭。"此说对"菟"的解释欠妥。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元·廼贤《答禄将军射虎行》:"白额於菟踞当道,城边日落无人过。"表示老虎义的於菟,是个联绵词,不可分开训释。就像跋扈、萧瑟、峥嵘、蜈蚣、妯娌等一样,"二文一命",不可分离,分开则无义。

菟的本义是植物名,如菟丝子、菟葵。有时可用来作为兔的通假字。《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王逸注:"菟一作兔。""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

可见,"赤菟"的"菟",与老虎无关,只是"兔"的通假字。

又有人说:"‘赤’是说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此说的前一句是对的,而后一句却不可信。

伯乐《相马经》说:"马头欲得高峻如削成,又欲方而重,宜少肉,如剥兔头。"就是说,良马的马头,应该像兔头,额头到鼻端的线条,是隆起的。在相马术中,兔头是良马的重要特征。所以,秦始皇骑乘的名驹叫"白兔",关羽骑乘的名驹叫"赤兔"。

秦末时的项羽和乌骓,三国时的关羽和赤兔,已离我们非常遥远。但他们悲壮的事迹,仍令后人赞叹;他们传奇的故事,也会百世流芳。这里且引用一首诗和一副对联来结束本文: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唐·李贺组诗《马诗》第十首)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湖北荆州当阳县关帝庙楹联)

作者:严修

文:严 修 图:陈 龙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