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高考放榜之际,众多高分考生的成绩在网上铺天盖地的传开。如果在四十年前,这一幕绝对不可能在中国发生。

自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之前,我国的高考考生个人成绩一直是绝密信息,坚决不公开。但就是在1978年3月,邓小平做出了公布高考成绩的决策。

为何新中国高考成绩长期实行保密?邓小平又为何力主公开高考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绩保密,漏洞频频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我国高考的成绩就已经开始保密。这一政策原先是为了保护考生个人隐私,也是保护考生的一种举措。

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新中国初期的高考“走后门”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考的公平性。

高等教育部《关于一九六五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就曾提到:“各地应该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不开‘后门’的指示。

但是由于高考学生分数不公开,给暗箱操作留了空间,“走后门”的现象屡禁不绝,已经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后来十年动荡,高考制度暂时中断,高考分数保密不公开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保留了下来。

公开成绩,公正透明

1977年,在邓小平等人的推动下,同年冬天中断了许久的高考宣布恢复。但由于各方面准备仓促,很多制度还未来得及完善。

比如高考分数,当年高校招生实施办法具体规定:“评阅卷教师和工作人员要保守机密。考生成绩属于绝密,不得外传。”和先前一样,分数还是不公开。

1978年3月,邓小平主持教育科技。他决心改变高考的保密制度,让高考更加的透明、公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公开高考成绩的想法。虽然有个别反对的声音,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分数公布符合大多数人的心愿。

于是,在邓小平的指示下,6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一九七八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到:

“为了发扬民主,杜绝‘走后门’、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风,在公布参加体检名单的同时,公布全体考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公布的方法,由县(区)招生委员会通知考试所在单位分别转告本人。”

就这样,高考分数就从保密成了公开发布,考生和所在的教育单位能够知道个人的高考成绩,这成了新中国七十年高考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分数从保密到阳光是招生考试的重要进步。

从此,每位参加高考的考生都有权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大大减少了录取环节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和观念逐渐广泛流传,深入人心。

1978年高考,这一届考生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高考成绩。

高考成绩从此再也不是什么机密,高考也在不断完善中更加的公平透明,堪称是学生时代的一次最公平的考试。

邓小平之所以要力主公开高考成绩,与他个人高风亮节的作风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7年,邓小平在同文峰、高勇的谈话中就曾直言:

“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考试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谁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我算个大人物吧!我的子女考不合格也不能要,不能‘走后门’。”

身为国家领导人的邓小平,以身作则敢于破除领导特权的勇气,实在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