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林更新因为在《玫瑰的故事》中饰演方协文,频频现身热搜。

本来大家冲到他微博目的,是想痛骂角色在剧中的操作。

没想到林更新发挥嘴炮功力,来一个怼一个。

评论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骂骂咧咧的来了,支支吾吾的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初关注刘亦菲又和谁谈了,是打工人下班后的头等大事。

如今浏览林更新评论区,成了打工人获取快乐的有效渠道。

随着女主黄亦玫在剧里谈了,分了,结了,离了,爱了,死了,又谈了,《玫瑰的故事》也快完结了。

回溯剧集从开播到结局,每个阶段都有热议话题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期另一部让观众欲罢不能的《墨雨云间》也即将收尾。

制片人于正在剧开播之前,就放话说这剧一定会爆。

剧集开播后,热度也持续飙升。

女主吴谨言也在《延禧攻略》之后,再凭这剧稳坐“内娱掌公主”头把交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种“人妻文学”“小妈文学”等狗血配对关系更是炸裂。

观众一边骂着“什么东西”,一边忍不住偷摸追剧。

《玫瑰的故事》和《墨雨云间》无疑占据了6月所有热门话题。

有观众疑惑,这两部剧热度是够了,但能算是“爆剧”吗?

真不怪大家分不清,毕竟现在内娱很多剧,但凡有点热度都敢吹自己是爆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剧方最爱用数据和榜单挽尊。

实际上这些数据本身的可信度就有待考证。

国产剧早期发展阶段,观众的观看工具只局限于电视。

官方统计出的收视率数据,尚且还能作为观众喜爱度参考。

如今网络视频平台成为追剧的主要阵地,剧集动不动就热度破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台为了推剧,这些数据中不免要掺点水分进去。

剧集在平台站内的热度值,以及各种名头比剧情还长的榜单,只能作为剧方吹嘘的依据。

而不能像电影票房一样,作为观众喜爱度参考。

往前倒十多年,爆剧有个非常直观的判断依据。

只要能被辣条厂家看上的剧,一定是爆剧。

如今版权查的严了,辣条厂家也不敢轻易冒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人强推《回家的诱惑》)

虽说爆剧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但有几个重要因素可以作为参考。

首先爆剧通常会有爆梗。

观众玩儿梗,除了想达到娱乐目的,还想获得认同感。

玩儿梗可以说是一种集体性的网络社交行为。

因此爆梗的产出率和使用率,可以直观反映剧集的出圈程度。

拿去年公认的大爆剧《狂飙》举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默,我想吃鱼了”“风浪越大鱼越贵”简直是病毒式传播。

只要视频中出现角色或演员本人,甚至出现条鱼,这句梗都会刷屏。

老默都在《庆余年2》里变成羊驼守护者了,还有人跨剧刷梗。

徐江一句“坐小孩儿那桌”“你什么档次,跟我用一样的xx”至今也仍是评论区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热梗往往会伴随着剧情一起出圈。

因此热梗的数量也能直接反映剧情名场面的数量,比播放数据含金量更高。

类似于《狂飙》这种一部剧爆几十个梗的现象极其少见。

近十几年能超过《狂飙》的,我只能想到《甄嬛传》。

剧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有出圈名梗。

皇后、甄嬛的梗有多火咱们就不说了。

连四十多集才出场的瓜六,也有一句名梗:“臣妾要告发熹贵妃私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瓜六被赐死那天的大雨,使用频率已然超过了依萍被她爸赶出家门那天。

就算是没看过剧的人,也知道“就是矫情”是出自华妃之口。

贱人

更别提,甄嬛传的表情包已经到了一集一个素材库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称得上爆剧的剧集,所生产的梗即便过了十多年,也仍在被使用。

《回家的诱惑》中,一句“你怎么穿着品如的衣服”再加一个“你好骚”表情包。

让渣男洪世贤从2011年火到202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洪世贤一起长盛不衰的还有《回家的诱惑》主题曲。

不管隔了多少年,一听到那句“为所有爱执着的痛”,品如复仇归来的身姿立即浮现在眼前。

这就是爆剧的第二个参考因素:爆ost。

ost往往伴随剧集的重要情节出现,除了推进情绪,本身也具有叙事功能。

爆火ost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出现时,也能让观众立刻回想起相关剧集。

《墨雨云间》能不能称得上爆剧不好说,但吴谨言的另一部《延禧攻略》确实算得上爆。

主题曲《雪落下的声音》也随着剧集爆火,成为继《鬼怪》之后的初雪必备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知否》的主题曲,现在已经在某音出现了各国语言版本。

成了测试演唱者语速和肺活量的经典试题。

但不管哪个版本,只要旋律一响,剧粉的DNA依然疯狂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语言艺术,还得是中文)

原因在于,大多数爆剧的ost都是依照剧情创作词曲。

《甄嬛传》的音乐制作由刘欢亲自操刀,花了三个月才创作完成。

尤其是主题曲《凤凰于飞》,迂回的曲调配上姚贝娜的声音,和跌宕的剧情完美贴合。

唐人影视在制作《仙剑》系列时,也要求ost要完全服务于剧情。

《仙剑三》主题曲《此生不换》就是以剧中角色的爱情、友情为背景而创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ost的爆火,其实反映还是观众对剧集本身的喜爱。

上面提到的几部爆剧,还有一个共点是爆角色。

此处说的爆角色,并不只是爆主角,而是全员上桌。

因为真正的爆剧不是只靠主角撑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仙剑一》和《仙剑三》中启用的演员,大部分是没演过几部戏的新人。

剧集爆火之后,主角团全员出圈,如今演员们也都跻身一线。

不仅如此,不少配角也因为剧集有了角色粉。

比如《仙剑一》中热爱科学的拜月教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潇洒天地间的酒剑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仙剑三》中割肉救苍生的茂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靠美艳出圈的火鬼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的另一部大爆剧《漫长的季节》也再次验证了配角的重要性。

任一配角单拎出来,演技都能吊打百分之八十的流量。

哑巴疯批傅卫军也凭借此剧爆火,个人cut血洗B站。

张译就是因为看了《漫长的季节》,成了蒋奇明的粉丝。

甚至还有圈内明星,花钱买蒋奇明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看来,真正的爆剧除了爆角色之外,对演员本人也有加成。

在这一点上,朱一龙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镇魂》爆火,直接把朱一龙的人气,抬到和一线流量持平。

此后又因《知否》中的小公爷一角,人气再上一层。

演完两部爆剧,咖位飞升好几个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爆剧不仅爆新人,还能让老演员翻红。

在《甄嬛传》之前,几位主演各自都有知名代表作。

其中饰演华妃的蒋欣,虽然少演主角,但有过不少出圈的配角。

《天龙八部》里的木婉清,还被观众称为最惊艳的选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甄嬛传》之后,蒋欣才算是爆红。

蒋欣本人都说华妃是她演艺生涯的里程碑。

因为华妃,她才有了更多挑选剧本的机会,才有了后来《欢乐颂》中的樊胜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延禧攻略》中饰演富察容音的秦岚也是如此。

由于中年演员的职业困境,她原本只能在‍各个戏中出演配角。

但在《延禧攻略》之后,秦岚不仅接到了主角戏约,类型还是姐弟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爆剧不论是爆梗还是爆角色,都要依托于剧情。

剧情带来的持续讨论度决定了热播剧集能不能转化为爆剧。

2017年《人民的名义》热播,反腐话题引发了全民热议,创下近十年最高收视纪录。

剧情尺度之大,台词之尖锐,使这部剧成为分析中国官场现状的蓝本。

各角度的剧情解读层出不穷,一句台词都不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十多年中被解读最多的剧,还是一颦一笑皆有深意的《甄嬛传》。

剧中的基础剧情基于流潋紫的大火小说,但郑晓龙导演做了大量改编。

当年拍摄时,郑晓龙心里也很没底,还和陈建斌一起去隔壁《新还珠》剧组互相鼓励。

2011年11月剧集在电视台第一轮播出后,收视十分惨淡,原著粉也不买账。

但2012年第二轮播出时,观众被剧情吸引,逐渐上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反映出真爆剧的一个重要标准:长尾效应。

观众对《甄嬛传》剧情的研究,甚至衍生出了一门学问,名为“甄学”。

这剧从首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甄学家”的队伍仍在不断壮大。

更妙的是剧情中蕴含的细节,十年都没被挖干净。

每年看三遍《甄嬛传》,每遍都有新发现。

观众针对剧集的二创花样只多不少。

连最不讨观众喜欢的大橘,都能靠着在抖音出专辑,吸引了一波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甄嬛传》的出品公司每年光靠这一个剧的版权,就能收入上千万。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甄嬛传》大概会像《武林外传》一样,被观众盘上二十多年。

通过上面的爆剧案例,大家应该能发现,真正的爆剧无短板。

剧情、角色、演员演技等方方面面都有高讨论度,且必须是正向口碑才能达成长尾效应。

像《我的人间烟火》一样,即便爆了角色,也有高讨论度,但仍然不能称为真爆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心希望影视从业者们能意识到,只有专注内容,才能制造真爆款。

只靠营销得来表面繁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最后,大家心中认可的爆剧是哪一部?欢迎在评论区提名!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