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龄老人如何更友好,不该只靠酒店与当事人的“磨合”

近日,电影《庐山恋》主题曲《啊,故乡》的词作者、69岁的上海市民周先生与其96岁高龄的母亲,与嘉定区安亭镇某酒店的纠纷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据报道,自2013年周先生带着母亲周老太离家养老以来,他已经和浙江嘉兴一家酒店式公寓以及上海多家酒店产生纠纷,并且大多都上了新闻。周先生感叹,自己2007年因为摔跤受伤而丧失劳动力提前病退,老母亲也在2017年一次摔跤后双目失明。他们母子二人算是高龄残疾,却被嘉定安亭镇的酒店集体“拉黑”。面对此次母亲病危入院,酒店提前解约的处境,他感到无助且不解,质疑为何酒店对高龄老人如此不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中旬,69岁的周先生(右)在安亭医院抢救室照顾96岁老母亲。图据《新民周刊》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养老方式的多元化探索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从周先生与其96岁高龄母亲周老太的案例来看,酒店并非理想的养老选择,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的社会心理、个体需求与现实资源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酒店养老似乎具备一定优势:提供日常饮食、清洁服务,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减轻了不少负担。正如报道中提到的,酒店提供食宿和洗衣服务,让这对母子觉得住酒店比蜗居在40平方米的老公房里要舒服多了。

但是,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却值得深究。酒店,本质上是为短期住宿设计的商业场所,其设施、服务并未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进行优化,如无障碍设施、紧急医疗响应系统等适老化设计的缺失,无形中也增加了老年人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而周老太因为有老年痴呆症,在餐厅、楼梯等公共区域的行为,也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酒店的正常运营秩序。酒店作为营利性机构,追求顾客满意度和运营效率,当遇到如周老太这般特殊需求的长期住客时,双方在权利与义务的界定上极易产生冲突,其引发的则是关于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平衡的讨论。

而透过纠纷,周先生母子的案例也指向了现代社会对养老观念的新需求。其实,目前国内外也有一些专业化的“养老酒店”,其兼顾居家养老的家庭环境,又突出机构养老的配套优势。但此类酒店费用较高,或许周先生正是基于经济原因,才选择了相对更便宜的普通酒店。

周先生母子所遭遇的养老困境,或许极端,但相似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对高龄老人如何更友好,不该只靠酒店与当事人的“磨合”,而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发展多形式、多层次养老模式。首要之举,在于政策引导与扶持,鼓励并规范养老酒店、养老社区等的建设与发展。其次,跨界合作,引入专业力量,让养老酒店不仅仅是住宿的延伸,而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再者,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公益性和专业性并非与商业效益水火不容,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例如,通过多元化经营,开发老年教育、旅游养生等增值服务,既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酒店开辟新的盈利渠道等。

总而言之,周先生母子选择的酒店养老,并非是个伪命题,而是需要从政府、市场、社会等进行多方面调试,让酒店养老从商业性向公益性和专业性转变。它需要我们在尊重老年人生命尊严的基础上,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用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共同织就一张牢固而温暖的社会安全网。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与社会的温暖。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