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每年农历五月,不论是在外创业的,还是外出打工的,都会不约而同回到家乡,临时组成龙舟队。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人民网无为6月25日电(记者汪瑞华 陶涛)今年56岁的吴雅倩,常年在张家港做水果生意。眼瞅着农历五月二十的日子临近,她早早就收了摊子,回到老家无为市陡沟镇的小吴村。

这趟回乡,不为别的,只为一年一度的划龙舟。

“提前三天回来,每天都是四五个小时的训练强度。”吴雅倩告诉记者,今年是龙年,也是自己参加划龙舟的第四个年头,觉得更有意义。

6月25日,农历五月二十,2024无为市陡沟镇裕溪河“双龙会”如约而至。

裕溪河两岸每年都有划龙舟的习俗,其中陡沟镇的龙舟文化尤为盛行。今年,陡沟镇把“观龙舟”和“品龙虾”合二为一,取名“双龙会”,旨在以民俗文化赋能产业经济。

“今天下水的龙舟有109条,其中凤船13条。”陡沟镇党委书记郭海洲介绍,农历五月二十划龙舟,在当地百姓的心目中,是比春节和端午还要隆重的日子,几乎是全民参与。大家本着团结、和谐、友谊的龙舟精神来拉近彼此距离,凝心聚力,奋楫争先。

龙年划龙舟,意义非凡。

陡沟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龚青树告诉记者,每年农历五月,不论是在外创业的,还是外出打工的,抑或在他乡做生意的,都会不约而同回到家乡,临时组成龙舟队,在裕溪河上驭舟飞驰。

身为小吴村凤船左手头桨的吴雅倩,别看年过半百,当坐上凤船的那一刻,低头弯腰、身呈弓形,一手执桨柄,一手握桨把,蓄势待发状一点也不输男桨手。

鞭炮一响,龙舟摆桨。

点睛仪式过后,裕溪河畔,加油鼓劲声、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

百余条龙舟火力全开,乘风破浪,上演水上“狂飙”,演绎龙舟版“速度与激情”。

高空俯瞰,河面与河岸相映成趣,犹如一幅乡情浓浓的龙舟竞渡民俗画。

陡沟镇地处裕溪河南岸,域内河流交织,龙舟文化历史悠久,小龙虾产业更是率先引领示范。

近年来,陡沟镇依托浓厚的人文底蕴,深厚的产业基础,丰厚的资源禀赋,先后荣获了中国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安徽省稻虾综合种养“一村一品”示范镇,并成功跻身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行列。

郭海洲告诉记者,此次“双龙会”活动不仅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是陡沟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丰硕成果的集中展示。划龙舟在裕溪河开桨,品龙虾在陡沟街道开胃。奋楫逐浪的龙舟赛、火辣劲爆的小龙虾,让大家既饱眼福,又饱眼福。

据介绍,今年的陡沟镇双龙会将持续至6月30日,前后为期6天。除了划龙舟、品龙虾之外,还将举办夏季“村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裕溪河两岸每年都有划龙舟的习俗,其中陡沟镇的龙舟文化尤为盛行。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5日,农历五月二十,2024无为市陡沟镇裕溪河“双龙会”如约而至。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陡沟镇今年今天下水的龙舟有109条,其中凤船有13条(女子队)。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56岁的吴雅倩,常年在张家港做水果生意。这趟回乡,不为别的,只为一年一度的划龙舟。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陡沟镇把“观龙舟”和“品龙虾”合二为一,取名“双龙会”。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余条龙舟分批次,在河面上进行赛前表演。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空俯瞰,河面与河岸相映成趣,犹如一幅乡情浓浓的龙舟竞渡民俗画。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