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信给尼克松,告诉他,我想念他。”

1974年。毛泽东主席收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如同一颗石子丢进平静的湖面、掀起层层波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一年的8月9日,尼克松通过媒体宣布辞去总统职务,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

听到秘书汇报这个消息的那一刹那,毛主席的眼神从惊讶、转向平静,接着缓缓垂下目光,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文件。昔日的点点滴滴不住地涌上心头,如同黑白胶卷一样在脑海中一一掠过,顿时间百感交集。

毛主席和克林顿虽然处在不同的阵营,但却靠共同的努力使两国关系实现了破冰。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率先发出声明:愿意与美国方面进行接触,争取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

这无疑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中美关系就一直不乐观。

美国支持的是台湾蒋介石政权,对于大陆新建立起来的共和国政府一直采取打压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美国插手朝鲜战场,企图以半岛为跳板、将战火引到我国东北边境,他们还悍然将驻扎在菲律宾海域的第七舰队派遣到台湾海峡,企图阻止我们趁势解放台湾。为此志愿军百万雄师浩浩荡荡跨过了鸭绿江,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三八线”以南,既帮助了半岛人民重归和平,又维持了我国边疆的安定。

1964年美国又借口“北部湾事件”,悍然派兵入侵越南,导弹甚至投射到了我国的云南、广西境内,致使大量官兵和平民身亡。对于这样肆无忌惮的挑衅,我国政府绝不妥协忍让,毛主席一声令下,30多万解放军部队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美援越壮举。

在那20年浮沉岁月里,中美关系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态势,而我国领导人本着合作发展的长远目光,决定为这段历史划上圆满的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1971年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上,毛泽东主席为了活跃现场氛围,提出参会的所有记者们可以踊跃提问,无论什么问题都会知无不言。

在场的工作人员和记者们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会议安排上根本没有这个环节,而且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生怕问出不合适的问题造成尴尬。

气氛沉默了大概两分钟,毛主席哈哈笑道:“看来大家对这个开放性的环节还不是很习惯嘛。”

一句调侃,惹得众人哈哈大笑,现场氛围也开始缓和起来,记者们私底下都在议论这位东方大国领导人的平易近人。

就在这时,一名美国记者突然站起,踌躇了一下后小心地问道:“请问毛主席,您是否希望与我国政府进行一次划时代的对话呢?”

听到这个提问,毛主席眼中满是赞许:“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很有水平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美关系一直止步不前,这和双方的意识形态有关、也与各自的切身发展利益相关,如果双方领导人能够进行一次平等的交流对话,这无疑意味着中美关系的破冰,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且在那个年代,因为国际关系的固化,有很多人一直认为中美两国的领导人是不愿意进行对话的,所以那名记者特意用到了“是否愿意”这样的词汇。

毛主席环顾众人,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相当期待。

“我在此郑重声明,中国政府愿意公开接待美国特使、或者美国国务卿、甚至是美国总统来北京直接对话,当然这场对话肯定是公平、平等的。”

短短一席话,迎来现场如雷鸣般的掌声。

在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下,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也在不久之后发声,准备亲赴北京进行直接交流,以此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7月9日,美国特使基辛格秘密来到北京,表达了尼克松十分乐于访华的意愿,并与我国领导人一起做前期准备。一切妥当之后,周恩来总理正式向美国发出邀请函。

1972年2月21日上午,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夫妇受到了来自东方的热烈欢迎。

在短短七天的访问中,尼克松总统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亲切会谈,对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在此期间,毛主席因为身体原因不得已住院静养,但出于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尊重,他还是托着疲惫的身躯与尼克松进行了会面。

这场会面原本只做了15分钟的安排,但是从一落座开始,双方的交流越来越投机,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流露出真情,以至于时间延长到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毛主席感到疲乏才不舍地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克松身陷囹圄之际,毛主席惺惺相惜:“告诉他,我想念他”。

就在众人以为尼克松访华之后,将继续在推动中美关系的路上发光发热之时,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却降临到他的头上。

1972年6月,也就是尼克松访华之旅四个月之后,却即将受到国会的弹劾。

原来1972年是美国的总统大选年,尼克松为了获取民主党竞争对手的情报,派五名得力干将深夜潜入民主党位于水门大厦的办公室,安装窃听器并偷拍了许多重要文件。可是在他们行动的过程中却触动了大厦的安保系统,五人全部被捕。

虽然尼克松竭力便捷,但事实胜于雄辩,国会对他发起了弹劾。在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国会弹劾总统成功的案例,但尼克松却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法委员会已经搜集到了充足的证据:被捕的五名人证,尼克松指使过程中的录音,水门大厦现场的窃听器等等。一旦罪名成立,尼克松将面临牢狱之灾。

但好在美国宪法赋予了总统一项特殊的权力,那就是赦免权。美国总统可以赦免任何破坏联邦法律的人,但前提是国会没有对他进行弹劾。

对于此时的尼克松来说,时间尤为重要,必须赶在国会对自己发起弹劾之前辞职,然后由新任总统发出赦免令,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至于身陷牢狱。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职,按照宪法规定,副总统福特接任。凭借这招金蝉脱壳,尼克松得到了福特的赦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尼克松不至于入狱,但此时的他已经成为平民,民众对他虽然有同情、但更多的却是冷眼和嘲讽。

整个世界似乎已经将尼克松抛弃,但他本人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一个老朋友正时时刻刻挂念着他。

当毛主席得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之后,愤愤地为他打抱不平道:“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情闹得满城风雨!”

“人一辈子谁能不犯点错误,但仅凭这点小错就把尼克松拉下马,实在匪夷所思”。

虽然毛主席替尼克松的经历感到惋惜,但水门事件毕竟是美国的内政,应当由美国人自己选择,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干涉。但脑海中浮现出这位老朋友寂寞的身影,毛主席还是于心不忍,他知道尼克松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关心和问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写信给尼克松,告诉他,我想念他”。

毛主席已经81岁高龄,健康状况和精神令人担忧,但此时他最挂念的还是身陷囹圄的尼克松,这或许就是伟人对这位昔日的对手、后来的朋友最大的尊敬。

三顾茅庐,尼克松被真情打动,最终成就了中美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毛主席邀请尼克松再度访华的佳话,可以与三顾茅庐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