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宣城6月25日消息(记者 鲍玉婵 通讯员余克俭) 6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郎溪县飞鲤镇幸福圩排涝站,两台机器正在开足马力运转着,伴随着阵阵轰鸣声,圩内的积水被迅捷而高效地排入了新郎川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对飞鲤镇排涝站机器进行检查(郎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面对这次长时间的降雨,我们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排涝站人员章国超站在排涝站的数据监控前告诉记者,飞鲤镇位于郎溪县西南部,镇域内拥有5.5万亩的农业耕地面积,汛期来临前,已对境内排涝设备进行了全方位的维修,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稳定运行,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我们镇已经启动了5座排涝站,共投入15台机组,累计排涝时间超过810小时,排水总量突破500万方。”飞鲤镇水利站站长方华告诉记者,为确保信息实时传递,该镇通过微信群实时通报全县的雨水情况,使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最新的防汛动态。同时,还组建了一支由230人组成的防汛应急队伍,他们随时待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

同样,在郎溪县毕桥镇团结圩南河埂段,该镇农村农业发展办主任杨能海来到堤坝上巡查。“目前虽然汛情还没有达到严峻的程度,但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杨能海一边巡查着堤坝,一边介绍。

“受上游持续降水影响,圩内积水现在比较严重。”杨能海指着河面上涨的河水说,为了确保圩内1.25万亩农田的安全,保障粮食稳产,毕桥镇紧急启动了防汛预案,团结圩排涝站的机组已经开始24小时不间断运转,目前,排涝时间已达到100多个小时,总计排水量超过100万方水,保证了圩内粮食生产安全。同时该镇安排40余人24小时,巡查水情,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我们的工作不仅限于确保排涝设备的正常运转。”杨能海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制定并执行各项应对措施,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进入梅雨期以来,持续降雨,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影响,郎溪县高度重视防汛工作,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接下来,我们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保持高度警惕,全面组织动员到位,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科学调度,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用最好的精神状态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郎溪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表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