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的故事》,我最想说说的就是方协文。

电视剧里改动最多的也是方协文。我印象中,原著里的前夫哥,只有不到两页纸的篇幅,人也平庸乏味且毫无存在感。电视剧里则成了帅气的理科学霸,且在四个人中占据了最长的篇幅,故事也有了更多可供回味的空间。

加上林更新演得实在好,目前方协文这个人,也是我觉得最复杂,形象最立体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有点唏嘘的地方在于,这并不是一个坏人。

年轻的方协文,身上是有着人性闪光的。比如宁可自己离职,也要保住手下实习生的工作,比如刚认识玫瑰的时候,因担心她的安全而暗中保护……都让人觉得方协文其实本质不坏。

不能完全用“伪装”来概括。事实上那就是方协文从小到大,面对世界时的一种本能反应。就是迎合,讨好,计算。

比如他追求玫瑰的时候,他是有详细的计划、步骤的。看到这的时候我也觉得“太可怕了”,感觉这人心思缜密,而且方法极其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玫瑰家见家长,也是谨小慎微,处处迎合,而且迎合得恰到好处。黄妈妈和黄爸爸,两个桃李满天下的教授,也没有看出他的破绽。黄爸爸只是觉得他“好得不真实”,至于哪里不真实,他也没说出来。

其实就是方协文做什么事都习惯了计算。感情也好,事业也罢,对于他来讲,都可以变成可实现的算法路径。对于目标,他需要很努力谨慎,容不得闪失。

这个阶段,他身上是有着很深的自卑感的。他觉得自己从各个方面讲,都不如大城市里的人。所以无论是对玫瑰,还是对玫瑰的家人,他都姿态很低。应该也不是纯粹装出来的,而是一种下意识。

但到了后来,他结了婚,经济上有了一些改善,心理上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是,结婚代表更漫长,更真实的生活。他要的已经得到了,现在不需要再规划什么路径,做什么伪装了,于是真实的一面就暴露出来。

这真实的一面就是来自“原生家庭”的血脉、认知。

方协文是妈妈一手带大的,这种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妈妈一般都会有一种“共生”关系,也就导致他们其实很难真正去反抗母亲,或者超越原生家庭的某些桎梏。

剧里对方协文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就表现得很有意思。方协文其实是知道妈妈很多问题的。当妈妈小市民地揣测玫瑰的时候,方协文是制止她的。但转过头,面对玫瑰的时候,方协文好像又变成了他妈妈,用他妈妈的那套,去揣测和拿捏玫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起来他好像走出那个小镇了,其实他根本没有。

这种来自于底层的认知,是有非常明显的局限的——太过斤斤计较,太过强调“实用”。导致在方协文的价值观里,钱和权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公司运营,还是婚姻生活,他都以赚更多的钱,获取更多的物质为目的。

他不能理解不以利益为目的的决定。比如玫瑰宁可放弃住豪宅也要离婚;当他酒精中毒的时候选择救他——显然让他死掉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公司并购的时候,方协文为了多500万,跟合伙人吵得很厉害。合伙人最后选择离开。方协文不能理解,问他多一点钱不好吗,干嘛老想着去冒险?合伙人说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些比挣钱更牛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方协文的三重心理战

这句话应该对方协文冲击还蛮大的。

他不能理解,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事,还有人认为赚钱以外的事是更牛的事。

黄亦玫同样在他的经验范围以外。他的认知中,女人结了婚,就该安于家庭,相夫教子。但黄亦玫还想要自由,想要激情,想要美,还想要灵魂上的互相理解。

这些东西,都和“钱”“实用”没有半点关系。而对于方协文来讲,他能想到的最大的付出,就是“好吃好喝地养着你”,他觉得自己做到了100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价值观和认知方面的错位,使得他始终无法拉平与玫瑰之间的差距。而他事实上又是那么期待玫瑰和玫瑰家庭发自内心的认可。

可是他所追求的那些,对于黄家人来讲,又是那么地不重要。

比如他请黄家父母到公司坐坐,去看看他选的房子,结果玫瑰的父母并不关心那些,只想好好陪女儿。

给苏苏看他的新办公室,但苏苏只关心他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问题。

黄亦玫对他赚多少钱,买多大的房子,也完全没那么感兴趣。她只在意自己的自由和心。

他说“我已经不再自卑了”,只是外在条件的“不自卑”,远不是心理上的“不匮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内在依然是匮乏的。在外面,他可以通过丰厚的外在条件掩饰自己的匮乏。但在玫瑰和她的家人面前,这些匮乏无所遁形。

他们之间的差距,根本不是“有钱”就能弥补的。玫瑰的松弛、自信,就算他赚得再多,也根本无法追平。那中间隔着不止一代人的努力和认知。

到后来,他基本上是把玫瑰当成一个“假想敌”。他企图通过剪断她翅膀的方式,让玫瑰失去自信,依赖自己,以便把两个人的心理拉到同一条水平线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跟玫瑰打心理战。但他心里其实有数,哪怕在那种情况下,玫瑰依然是占上风的。他只能变本加厉,不断加码,直到最后关系崩溃。

两个人离婚的那场戏,林更新和刘亦菲都演得非常好。方协文情绪失控,激烈地爆发,玫瑰只是冷静地提出自己的诉求——看似平静,其实是牢牢占据掌控地位的。

这场心理战,最终是方协文输到一败涂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对方协文的情绪,从愤怒、反感,到后来又有一点同情。

看到他喝醉酒,依然还在反反复复说“你是不是看不起我”的时候,一边生气,一边又替他心酸。

他这一生都在要别人的一点“看得起”。他的价值永远依托于别人的认可,尤其是玫瑰和她的家人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其实资质并不差,甚至算得上很优秀。可惜他的心理底气,和玫瑰之间,相差实在太远。

玫瑰生于精神、物质都相当富足的高级中产之家。这样的家庭出身,带给她的是绝对相信自身价值的心理底气,试错的底气,和选择的自由。

玫瑰从不会患得患失,不会为任何事情焦虑,更不会因为任何事怀疑自己。她不在意物质,也没什么规划,她只在意自己想要什么,因为她玩得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协文则从出生起就是匮乏的。摆在他面前的路,某种意义上只有一条。和随心而行的玫瑰不同,他的人生从来就没有“随心”这两个字。

从小他接受的教育就是,争气了,你才是好孩子;否则你就什么也不是。

用流行词形容,就是很有“偷感”。

方协文其实一直是恐惧的。他一直担心有朝一日,自己拥有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那时玫瑰也会离开他。这恐惧,到他看到庄国栋之后,达到了顶峰。

他一看就知道,庄和玫瑰是“同类人”。同样良好的出身,同属于精英阶层的一点漫不经心和绝对的自信。庄国栋轻描淡写说的那句“玫瑰吃过好的,也能吃下差的。因为她的包容性强”,彻底摧毁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玫瑰或庄国栋,我们都是方协文——甚至我们还没方协文那么优秀。

不够好的原生家庭,不够高的天赋。当面对那些又美又多才多艺,其他方面也不比我们更弱的天之骄子,那种坐火箭也难追的无力感,像一根拔不出来的刺一样,永远刺痛我们。

我非常能理解庄国栋的那句“是她的包容性强”对方协文的杀伤力。从未被坚定地选择,想要的东西只有通过“讨好”才能得到,本来就是出身、资质不够好的人,成长过程中最大的痛和恐惧。

当别人潇洒地去“追求梦想”的时候,出身不够好的人只能像牛马一样,循规蹈矩地走在自己那条崎岖的路上——某种意义上,他们根本别无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电影《致青春》里,赵又廷饰演的穷小子陈孝正说:“我跟你不一样,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

于是他为了“不出差池”,放弃了爱情。到了功成名就之后,又忘不掉爱情——像《玫瑰的故事》一样,方协文最后也忘不掉玫瑰。

当然这是俗套的结尾。但我想说的是,人生最重要的,可能恰恰不是什么“实用”,而是那些“无用”的东西。

一些脱离了规划的,跟任何“成功”无关,只与“心”和“快乐”“梦想”有关的东西。

出身好的孩子,最得天独厚的就在于,他们从小就踏上了追寻自我的路。而原生家庭不够好的孩子,可能要等到多年后,彻底消除对物质和地位的恐惧之后,才敢颤颤巍巍走出那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人是完全停不下来的。他们心里总有各种各样的恐惧——因为他们背后没人托底,只能靠自己,走得远一点,再远一点,远远甩开出发时那个低矮的地平线。就算早走出了十万八千里,人生依然被恐惧驱动,连坐下来享受下,都觉得是在犯罪。

剧里的苏更生和方协文相似,都是完全停不下来的人——她或许比方协文更开阔些,但并没有更松弛。本质上,是经历塑造了人。

我很能理解那种战战兢兢,担心枝头断裂的恐惧。但有时候也觉得,这些对于“物质”的恐惧,可以先放下一些。

人生越是往后,能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的东西,可能越不是什么“钱”,而是那些我们一直没有时间去做,却又一直想做的事……比如看世界,比如去冒险。

况且到了一定阶段,钱并不能买来尊重。更多的是需要一些人格上的魅力来确定你在别人心中的坐标系,那往往比“钱”更加牢靠。

像剧里的玫瑰,她或许不够强,但她所追求的那些,艺术,美,自由,都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她也因此,并不缺爱情和友情的滋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对别人从不出恶言。比如和方协文离婚后,方协文乘着互联网东风,成了行业大佬。哥哥抱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玫瑰说方协文能有今天都是靠真才实学,而且她从不在乎谁栽树,谁乘凉。

这不是为了方协文,这是为了她自己。她要抹掉那些让自己不快乐的东西,只追求那些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它们离幸福更近——而一个人的魅力,大多数来自于开阔和不计较。

可能这就是富养的意义:她可能暂时有低谷,但她一定活得开阔,自我,永远不会因为某件事情的失败就放弃对自己的信任,或者影响自己的幸福感。她的人生弹性很强,永远有从头再来的底气。

这样的人其实也更容易成功。不仅容易成功,还更容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成功。

哪怕我们生来不是玫瑰,也可以学习玫瑰的一些脑回路。说起来并不难,只要有时候敢于舍弃一些“实用”,换来的一定是无价的,心理上的力量和丰沛。

但我也知道真的很难。像一个习惯了精打细算的人,突然要大手大脚了,肯定会处处别扭……但依然有必要尝试。

赚钱是为了过得更好,而不是反过来。为了更美好的人生,有必要放弃一些对于“实用”和“安全”的执念。哪怕只是迈出一小步,也会发现人生有不同于往昔的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