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近日,在河口区义和镇颐正新村,一台台农机具“奔驰”在广袤的农田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一把把木梭上下“飞舞”,织布机前传来农妇的欢歌笑语;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质朴动人。

山东东营市河口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自结对帮扶颐正新村后,坚持把兴产业、富村民、强经济放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细化帮扶措施,成立帮扶工作队开展助农服务,以实干实绩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第一书记李国军(左一)在田间察看农机耕种情况

合作社助农种粮有“钱途”

“轰隆隆……”伴随着阵阵马达的轰鸣声,一台台农机在田里“跑”着,旋耕机把地表的秸秆粉碎还田,播种机将一粒粒种子撒入肥沃的土地……一旁围观的村民高兴地讨论着,有的还拿出了手机拍照记录,眼睛里充满了对今年好收成的期待。

“这些机器真帮了我们大忙,省时又省力,现在种地是越来越轻松了!”种粮大户刘建军感叹道。

产业兴则乡村兴。为了帮颐正新村找到致富门路,第一书记李国军和工作队的同事积极与村两委沟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寻找产业振兴的发展思路。

“颐正新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民收入比较低,而且村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减轻村民负担,提高群众收益和村集体收入是我们帮扶工作的重点。”李国军说道。

方向明则干劲足。在驻村第一书记李国军带动下,经过多方论证,决定与东北村开展“跨村联建”,在今年3月,联合成立东营市河口区颐正盛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协调资金,为合作社添置了2台最先进的农机具,穗茎兼收收割机和耕种机。

“烟草公司帮忙找来了这么好的项目,解决咱老百姓的实际困难,我要加入合作社。”村民李宏伟积极响应。

合作社的成立得到了村民大力支持,村民纷纷资金、设备入股。合作社以“服务农业,致富农民”为宗旨,提供社会化服务。为颐正新村和东北村村民实行惠民政策,农机服务每年每亩地优惠20元,服务范围逐步向义和镇其他村延伸,目前涵盖油坊村、大英村、西河村等18个自然村;合作社还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带动村内就业。村民年末还可以通过合作社分红获得收益,切实推动村集体和百姓双增收。

“为农民减负,让他们也能当‘翘脚老板’,实现种地不累、种粮有‘钱’途。”李国军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帮扶队员(右一)与村民一起开展线上直播

土布“织”宽农民致富路

“大家看,这是俺们村民自己织的老粗布,吸汗透气还不起静电,而且特别时尚。”在电商直播培训课上,村民胡丽介绍道。

“李书记,你说我这河口版普通话,网友能听懂吗?” 直播结束后,胡丽问道。

“大姐,这正凸显了咱的老粗布是真正的传统老工艺!”课堂上,李国军笑着回答。

在河口区义和镇颐正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内的老粗布编织工坊,十几台老式织布机有序排开,村民飞梭走线,一床色彩艳丽的老粗布逐渐成型。老粗布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而颐正新村老粗布作为河口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带动本村富余妇女劳动力二次创业就业的重要载体。

“目前,工坊每台机子配2至4人,这些妇女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利用闲暇之余织点老粗布赚些钱,推动了老粗布技艺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李国军说。

在村里刚准备建设电商服务点时,李国军就多次邀请专业老师举办电商直播实操课,重点围绕直播带货流程、直播话术技巧、直播中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培训,进一步扩大老粗布知名度,提升村民收益。截至目前,工坊已发展社员30余人,每年带动群众增收5万元左右。

“乡村振兴,强村富民是工作的落脚点。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推进产业发展、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等工作,探索出集特色产业、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农文旅发展道路。”河口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主要负责人宫志敏说。

“田畴沃野织锦绣,农机合作促丰收,致富路上千支梭,巧手编织好生活,织出美丽新农村,织出壮阔好山河,经纬间飞出幸福的歌……”优美的歌声从老粗布编织工坊里传出来,呈现的正是颐正新村宜业宜居的和美生活,歌声悠扬,幸福绵长。(李国军 刘念)